搜索到1965篇“ 肝素酶“的相关文章
- 一种肝素酶III的制备方法
- 一种肝素酶III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肝素黄杆菌破碎离心后所得上清液进行硫酸铵沉淀,沉淀物溶解后透析;上样SP柱,以20‑30mM Tris‑HCl缓冲液平衡,相同缓冲液中0‑0.5M NaCl线性洗脱,收集肝素酶...
- 李锂林森茂邓利容
- 一种肝素酶突变体H2-15及其工程菌株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素酶突变体H2‑15及其工程菌株和应用,属于蛋白突变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肝素酶突变体H2‑15,是在野生型肝素酶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突变:P10R、V45A、C113S、...
- 赵丽青
- 一种肝素酶突变体H1-5及其编码基因、突变菌株和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素酶突变体H1‑5及其编码基因、突变菌株和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肝素酶突变体H1‑5,是在野生型肝素酶氨基酸序列SEQ ID NO:1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突变:S104C、A122G、K...
- 赵丽青
- 肝素酶与危重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肝素酶与危重症相关肺动脉高压(CIR-PH)患者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8例CIR-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n=28)和生存组(n=80)。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BMI、肺动脉高压(PH)临床分类、肝素酶、NT-proBNP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右心导管检查结果[包括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PVR)、平均右心房压(mRAP)和心排血量(CO)]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包括右心室直径(RVD)、右心房直径(RAD)、肺动脉宽度(PAW)、肺动脉流速(PAV)、肺动脉压(PAP)、三尖瓣反流速度(TRV)]。CIR-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肝素酶、NT-proBNP对CIR-PH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肝素酶与CIR-PH病情相关指标(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CO)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年龄、RVD、RAD大于生存组,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mRAP、PAP高于生存组,CO低于生存组,TRV快于生存组(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肝素酶、NT-proBNP、APACHEⅡ评分、mPAP、PCWP、PVR、mRAP、CO、RVD、RAD、PAP、TRV可能是CIR-PH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NT-proBNP、mPAP、mRAP是CIR-PH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预测CIR-PH患者死亡的AUC为0.784[95%CI(0.688~0.879)],最佳截断值为10.4μg/L,灵敏度为0.500,特异度为0.875;NT-proBNP预测CIR-PH患者死亡的AUC为0.761[95%CI(0.662~0.860)],最佳截断值为3775ng/L,灵敏度为0.357,特异度为0.950。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肝素酶与CIR-PH患者NT-proBNP(r=0.639)、APACHEⅡ评分(r=0.76
- 王林军岳建巍李建春冯菲李洪磊陈娣刘丽平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危重症肝素裂合酶肝素酶预后
- 基于肝素酶对比试验对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肝素酶对比试验(heparinase-modified TEG,hmTEG)在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凝血状态及抗凝治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于本院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临床资料。按依诺肝素初始剂量不同分为治疗剂量组和预防剂量组,通过比较2组患者接受肝素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TEG、hmTEG的参数变化,评估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接受不同剂量肝素抗凝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出血风险。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79名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其中治疗剂量组102名,预防剂量组77名。接受肝素抗凝前,除年龄(63.4±11.6 vs 59.8±9.1)D二聚体(678 ng/mL vs 621 ng/mL)和MA值[(69.1±10.2)mm vs(65.6±8.5)mm]外,治疗剂量组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R值、K时间、α角、凝血指数(CI),与预防剂量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接受肝素抗凝后,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hmTEG检测结果比较,CKR值[(12.2±4.1)min vs(10.2±3.3)min]、CKHR值[(8.1±3.2)min vs(7.1±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剂量组与预防剂量组比较,肝素残留或过量比例15.69%(16/102)vs 5.19%(4/77)显著增加(P<0.05)。但2组间VTE事件2.35%(2/85)vs 2.78%(2/72)、消化道出血2.35%(2/85)vs 1.39%(1/72)、ICU入住4.71%(4/85)vs 4.17%(3/72)、死亡事件3.53%(3/85)vs 2.78%(2/72)等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当前COVID-19流行趋势下,COVID-19重型非ICU患者血栓预防的肝素初始剂量选择需更为谨慎,为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采用hmTEG对患者进行出血风险的个体化评估,更有利于肝素剂量的调整和控制。
- 钟莹黄显雯梁春峰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血栓预防肝素抗凝
- 乙酰肝素酶、硫酸乙酰肝素和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硫酸乙酰肝素(HS)以及乙酰肝素酶(HP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对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例健康对照组及76例肺癌患者的血清标本,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HS、SDC-1、HPA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HS、SDC-1及HP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HS、HPA单因素用于诊断肺癌时的AUC分别为0.819和0.930,HS、SDC-1、HPA三者联合诊断肺癌时AUC为0.974。结论HS、SDC-1、HPA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及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李涛高萌翟乃亮
- 关键词:硫酸乙酰肝素乙酰肝素酶肺癌
- 沉默乙酰肝素酶基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 2024年
- 目的探究沉默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基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I/R组、I/R+shRNA-NC组和I/R+Heparanase-shRNA组各15只。除Control组外,其余各组制备I/R模型;设计Heparanase靶向RNA干扰序列合成靶序列的双链DNA,转染至大鼠体内;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Heparanase mRNA及蛋白表达,确定干扰成功;分别检测各组胱天蛋白酶心脏功能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物质及炎症因子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和TUNEL染色观察各组心肌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检测凋亡蛋白胱天蛋白酶(Caspsae)-3,B细胞淋巴瘤(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结果Control组心肌组织、心肌纤维及其肌外膜均结构完整且形态正常;I/R组和I/R+shRNA-NC组心肌纤维呈现弯曲状态,肌红蛋白出现溶解,同时心肌肌细胞核固缩、溶解,肌束膜出现明显破裂;I/R+Heparanase-shRNA组心肌组肌外膜较为完整、心肌纤维弯曲显著改善。相比Control组,I/R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cTn)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切割后Caspase-3/Caspase-3(cleaved cas3/cas3)、Bax/Bcl-2比值、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升高,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壁厚度(LVW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比I/R+shRNA-NC组,I/R+Heparanase-shRNA组CK-MB、Mb、cTnI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leaved cas3/cas3、Bax/Bcl-2比值、MDA、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HR、LVEF、LVWT、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沉默Heparanase基因可缓解I/R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下调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从而减轻心肌细胞凋亡。
- 孙旭栾杰方欣冯雪李白张欣媛
-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乙酰肝素酶细胞凋亡
- 乙酰肝素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子宫内膜癌(EC)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治疗方法,并根据组织学结果进行辅助治疗。但老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年轻患者的生育能力保留及晚期复发率高等问题仍待解决,因此亟需基于基因水平探索EC治疗的新途径和新疗法。乙酰肝素酶(HPSE)与多种癌症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在EC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故本文针对HPSE与EC的增殖、侵袭转移等关系及影响进行综述。
- 田国栋尹宏向谢蕾蕾南芳芳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子宫内膜癌基因水平
- 脂多糖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中乙酰肝素酶的变化及其对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中肺泡巨噬细胞(AM)乙酰肝素酶(HPSE)的变化及其对AM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气管滴注LPS复制小鼠ARDS模型,检测小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巨噬细胞HPSE转录和酶活性以及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通过给予HPSE抑制剂OGT2115(15 mg/kg)研究HPSE对肺泡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小鼠经LPS染毒后,BALF中巨噬细胞HPSE转录表达和酶活性明显增加,与LPS剂量显著相关。巨噬细胞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表明巨噬细胞发生M1型促炎极化。HPSE抑制剂OGT2115可抑制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表达,提示HPSE可调节巨噬细胞的M1型转化。结论LPS染毒所致小鼠急性肺损伤发病中,巨噬细胞HPSE表达增加,并进一步调控AM向M1型极化,促进ARDS发生发展。
- 张雁林赵怡然陈明李晓郑亦沐关里李树强
- 一种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栓弹力图肝素酶杯,其特征在于,其包含试剂卡,所述试剂卡包含样本仓、微流通道、定量室、激活剂通道、检测通道和废液仓,所述样本仓与所述微流通道连通,所述微流通道与所述定量室连通,所述定量室与所述废液仓连通;...
- 潘志红陈永强余占江潘冰孙日桐高巍巍辛玉龙
相关作者
- 邢新会

- 作品数:409被引量:1,173H指数:20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甲烷氧化菌 肝素酶 融合蛋白 编码基因 肝素
- 杨仕明

- 作品数:262被引量:1,31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研究主题:端粒酶 胃癌 肝素酶 胃肿瘤 端粒酶活性
- 陈晓鹏

- 作品数:124被引量:567H指数:12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研究主题:乙酰肝素酶 腹腔镜 肝素酶 肝细胞癌 胃癌
- 叶逢春

- 作品数:22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生物化工研究所
- 研究主题:肝素酶 融合蛋白 低分子量肝素 肝素 麦芽糖结合蛋白
- 杨建民

- 作品数:211被引量:72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肝素酶 肝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丙型肝炎病毒 消化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