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069篇“ 肝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文章
合并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病不同中医证型的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差异
胡敏
急性表现与非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炎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炎(AP-AIH)与非急性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炎(NAP-AIH)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差异,为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AP-AIH患者30例和NAP-AIH患者22例,常规行穿刺,通过医院标准化的电子病历系统搜集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两组年龄(54.0±14.5岁对53.4±15.0岁)和性别(男性23.3%对2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IH组血清ALT、AST、TBIL、ALP、GGT和IgG水平分别为714.4(153,2061)U/L、590.5(147,2168)U/L、81.6(43.3,106.2)μmol/L、146.2(70.7,164)U/L、81.4(38.5,150.3)U/L和220.0(128.0,245.1)mg/L,均显著大于NAP-AIH组【分别为116.5(85,172)U/L、105.8(78,176)U/L、23.4(17.4,30.8)μmol/L、113.2(66.7,176.4)U/L、83.6(41.6,153.8)U/L和142.5(90.6,243.7)mg/L,P<0.05】;两组均接受标准的免疫抑制治疗,AP-AIH组应答率为80.0%,显著高于NAP-AIH组的54.5%(P<0.05);AP-AIH组组织细胞坏死、中重度细胞卵石样外观、卵石样外观区玫瑰花样结构、实质内浆细胞浸润和中重度界面性炎发生率分别为76.7%、50.0%、20.0%、33.3%和56.7%,均显著高于NAP-AIH组(分别为40.9%、22.7%、0.0%、13.6%和18.2%,P<0.05)。结论顾名思义,AP-AIH患者更多显示急性损伤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表现,对治疗应答率较高。
金伯旬张丽娜仁图雅齐丽艳边新渠刘海霞王鑫栗光明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织病理学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和PBC-自身免疫性炎(AIH)重叠综合征(OS)患者临床特征。方法2017年5月~2023年2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PBC患者64例和PBC-AIH OS患者27例。常规进行穿刺检查,分别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或UDCA联合泼尼松(龙)治疗,观察1年。结果PBC-AIH OS患者血清AST、球蛋白和IgG水平分别为103.5(74.5,213.3)U/L、34.2±7.3g/L和19.1±8.1g/L,显著高于PBC患者【分别为71.0(32.0,119.0)U/L、30.2±6.2g/L和14.7±5.3g/L,P<0.05】;PBC-AIH OS患者组织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界面性炎、融合坏死和汇管区炎症等方面均显著重于PBC患者(P<0.05);在治疗1年末,64例PBC患者生化学完全应答、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率分别为56.3%、26.7%和17.2%,而27例PBC-AIH OS患者则分别为44.4%、37.0%和18.5%。结论PBC和PBC-AIH OS主要发生在中老年女性,两种疾病临床表现和特征性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但PBCAIH OS患者组织病理学病变较单纯PBC患者更重,治疗应答相对差,需要认真管理。
王燕燕周桐桐卞兆连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
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炎患者的血清学特征及组织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ALT水平正常的慢性乙型炎(CHB)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1年6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137例ALT水平正常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组织病理与血清学指标间的差异及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raman秩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ALT水平<20 U/L、20~29 U/L、30~40 U/L患者中分别有57.4%、53.4%、75%具有显著炎症坏死(≥G2),63.8%、62.1%、75%具有显著纤维化(≥S2)。HBeAg阳性/阴性、不同水平的血清HBV DNA、不同水平的血清HBV RNA在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08、6.911、7.946,P值均<0.05);HBeAg阳性/阴性、不同水平的血清HBV RNA在纤维化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96、10.874,P值均<0.05)。脏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V DNA无明显相关性(r_(s)=0.024,P=0.785;r_(s)=0.039,P=0.652),与血清HBV RNA存在显著相关性(r_(s)=0.222,P=0.009;r_(s)=0.187,P=0.029)。多因素分析提示HBeAg阳性是CHB患者脏发生炎症坏死(OR=−0.302,95%CI:−1.160~0.386,P=0.002)及纤维化(OR=−0.387,95%CI:−1.160~0.386,P=0.01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T水平正常的CHB患者的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炎症坏死及纤维化,HBeAg阳性是这类患者组织出现显著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珊珊陆忠华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病理学
30岁以上乙型炎病毒感染者组织病理学分级特点及与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30岁以上乙型炎病毒(HBV)感染者组织病理学分级特点及与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30岁以上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B超定位下进行活检,采用Metavir评分对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同时检测患者HBV-DNA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并采用Spearman相关进行病理学分级与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80例30岁以上HBV感染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结果中,组织炎症分级:G0级0例,G1级49例,G2级27例,G3级3例,G4级1例;组织纤维化分级:S0级4例,S1级44例,S2级17例,S3级10例,S4级5例,其中组织炎症分级组织纤维化程度分级组织炎症分级组织炎症分级≥G2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纤维化分级组织纤维化分级≥S2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炎症分级与HBV-DNA病毒载量、IL-12、IL-21、CHI3L1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组织纤维化分级与HBV-DNA病毒载量、IL-12、IL-21、CHI3L1水平呈正相关(r>0,P<0.05)。结论30岁以上HB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和炎症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组织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
郭涛刘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病毒载量炎症因子
基于血清抗-HBc定量建立慢性HBV感染者显著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无创诊断模型
2024年
目的建立慢性HBV感染者显著组织病理学改变的诊断模型,并评估模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胆内科住院并进行活检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457例慢性HBV感染者,收集患者的活检病理结果及常规实验室指标,并进行抗-HBc定量检测。依据Scheuer方法进行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分为显著与非显著坏死性炎症、纤维化和损伤组。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显著坏死性炎症、显著纤维化和显著损伤的数学模型,并与FIB-4、GPR、APRI、RPR利用ROC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诊断价值。结果457例患者中显著坏死性炎症(G≥2)178例,非显著坏死性炎症(G<2)279例,显著纤维化(S≥2)248例,非显著纤维化(S<2)209例,显著损伤(G≥2或/和S≥2)264例,非显著坏死性炎症(G<2和S<2)193例。根据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别建立由抗-HBc、AST、PLT、TTR等指标组成的预测显著坏死性炎症的数学模型M-SHN,由抗-HBc、PLT、ChE、TTR、性别等指标组成的预测显著纤维化的数学模型M-SHF,及由抗-HBc、PLT、TTR、性别等指标组成的预测显著损伤的数学模型M-SHI,并通过ROC曲线分析各模型的预测价值,M-SHN模型的AUC为0.826(95%CI:0.788~0.860),M-SHF模型的AUC为0.776(95%CI:0.735~0.814),M-SHI模型的AUC为0.789(95%CI:0.748~0.825)。结论基于患者常规实验室指标及血清抗-HBc定量,建立了M-SHN、M-SHF、M-SHI模型,对于显著坏死性炎症、显著纤维化、显著损伤有较为可靠的预测价值,可帮助临床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林维佳陆伟王雁冰张占卿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纤维化
慢性乙型炎患者HBV DNA载量及血清IL-2R、GP73、miR-21与HBVM表达模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炎患者乙型炎病毒(HBV)DNA载量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微小RNA-21(miR-21)与乙型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乙型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纳入本院125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脏炎症程度分为炎症较轻组(G_(0)~G_(2)期,n=61)和炎症较重组(G_(3)~G_(4)期,n=45);根据纤维化程度分为纤维化较轻组(S_(0)~S_(2)期,n=80)和纤维化较重组(S_(3)~S_(4)期,n=26);根据外周血中是否产生乙表面抗体(抗-HBs)分为抗-HBs阳性组(n=77)和抗-HBs阴性组(n=29)。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比较不同脏炎症程度、不同脏纤维化程度、不同HBVM表达模式的慢性乙型炎患者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559.65±46.65)U/mL、(149.87±31.65)ng/mL、1.98±0.65,均高于对照组[(272.54±28.65)U/mL、(48.76±9.65)ng/mL、1.2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较重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5.98±0.73)loads、(703.54±57.54)U/mL、(243.65±38.65)ng/mL、1.99±0.54,均高于炎症较轻组[(4.65±0.68)loads、(450.65±36.65)U/mL、(80.43±20.34)ng/mL、1.54±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化较重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分别为(6.03±0.98)loads、(675.65±58.04)U/mL、(189.65±41.65)ng/mL、2.34±0.34,均高于纤维化较轻组[(4.48±0.79)loads、(522.65±31.54)U/mL、(135.76±26.54)ng/mL、1.31±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组和抗-HBs阴性组HBV DNA载量、血清IL-2R、GP73、miR-21水平�
李述美刘冰刘冰彭思璐李铃李铃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受体高尔基体蛋白73
血清IgG低水平和转氨酶正常的AIH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血清转氨酶正常和免疫球蛋白G(IgG)低水平的自身免疫性炎(AIH)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AIH患者61例,采集人口学、病史、血液指标、血清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抗核抗体(ANA)和穿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血清转氨酶正常组与升高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93.7(71.0,161.0)U/L和193.6(41.0,320.4)U/L、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分别为27.9(18.3,104.2)U/L和158.8(62.2,293.2)U/L、总胆红素(TBIL)分别为18.7(12.8,26.0)μmol/L和28.4(16.5,45.9)μ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计数指数(APRI)分别为0.5(0.3,1.7)和3.1(1.1,5.1)、GGT/血小板(PLT)比值分别为0.2(0.1,1.4)和0.8(0.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织炎症分级>G2分别占45.0%和56.1%,纤维化分期>S2分别占55.0%和41.5%、界面炎分别占90.0%和100.0%、浆细胞浸润分别占80.0%和90.2%、玫瑰花环样改变分别占25.0%和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G低水平(≤1.1 ULN)与IgG高水平(>1.1 ULN)组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转氨酶正常且IgG低水平组与转氨酶升高且IgG高水平组血清ALP、GGT、TBIL、APRI和GGT/P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使用血清学指标无法准确地反映AIH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血清IgG和转氨酶低水平的AIH患者也应进行组织学活检,才能准确地判断病情。
窦婧徐强王转国王宏峰乐永红王晓波付强宁忠慧胡西百合提倪卡敬进华余虹郭峰王晓忠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免疫球蛋白G肝组织病理学
自身免疫性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AIH-PBC OS)患者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院诊治的AIH-PBC OS患者42例,接受穿刺检查后,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联合或不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半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或免疫印迹法等测定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Ⅱ型(AMA-M2)、抗核膜糖蛋白210抗体(gp210)和抗可溶性酸性磷酸化核蛋白(sp100)。结果 在42例AIH-PBC OS患者中,女性占85.7%,发病年龄为(53.9±10.6)岁;血清TBIL、Alb和ALP异常率分别为57.1%、60.0%和75.7%;ALT、AST和GGT异常率均超过83.0%,其中GGT异常升高达95.2%,在治疗半年后,血生化指标均大幅下降;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异常率分别为69.0%、52.3%和33.3%;血清ANA、AMA、AMA2、gp210和sp100阳性率分别为90.5%、73.5%、72.7%、47.1%和36.7%;常见ANA荧光模型为胞浆颗粒型23例、着丝点型13例和核膜型8例;组织均表现为界面性炎、细胞炎症活动度以轻-中度炎症为主,纤维化程度以轻度为主。结论 AIH-PBC OS多见于女性,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兼有PBC和AIH的双重特点,给予UDCA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改善血生化指标。
郭银燕岳枝盖晓冬冯艳红张杰东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熊去氧胆酸甲泼尼松龙
38例药物性损伤患者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中西药和膳食补充剂相关的药物性损伤(DILI)患者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诊治的DILI患者38例,均接受活检和结构化专家观点评估法(SEPO)评估,并验证药物性损伤组织病理学评分(DILI-PSS)的诊断价值。结果38例DILI患者应用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14例(36.8%)、中草药12例(31.6%)、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合用中草药9例(23.7%)、膳食补充剂3例(7.9%);组织脂肪变性20例(52.6%),胆汁淤积22例(57.9%),胆管损伤15例(39.4%),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1例(28.9%),细胞花环9例(23.7%),肉芽肿6例(15.8);少量坏死11例(28.9%),较多25例(65.8%),大量2例(5.3%);应用DILI-PSS诊断的AUROC为0.775(95%CI:0.669~0.880,P<0.05),其灵敏度为81.6%,特异度为65.8%。结论DILI患者组织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表现,应用DILI-PSS可能有助于诊断DILI,需要进一步研究。
付丽红高月求王晓琳刘坤李曼黄凌鹰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病理学

相关作者

陆伟
作品数:108被引量:65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无创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 肝炎肝组织 肝硬化 慢性乙型
张占卿
作品数:247被引量:1,067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 无创诊断 肝硬化 慢性乙型
娄国强
作品数:246被引量:1,258H指数:16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乙型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脂肪肝 乙型肝炎
安永
作品数:31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肝纤维化 聚合酶链反应 慢性乙型肝炎 隐匿性HBV感染
商庆华
作品数:92被引量:220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庚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