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89 篇“ 股神经 “的相关文章
经股 神经 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平面内经股 神经 长轴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6月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S组和L组,每组各30例。S组患者行经股 神经 短轴髂筋膜阻滞,L组患者行经股 神经 长轴髂筋膜阻滞,比较神经 阻滞前(T0)、神经 阻滞后10min(T1)、2h(T2)、6h(T3)和12h(T4)两组患者的静态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动态NRS评分,各神经 分支阻滞有效例数和神经 阻滞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先降低后略有升高。L组患者T2、T3时点的静态和动态NRS评分均显著低于S组(P<0.05);L组患者的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和闭孔神经 阻滞有效例数均显著多于S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局部麻醉药中毒、外周神经 损伤、镇痛掩盖病情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股 神经 长轴髂筋膜阻滞可有效减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徐佳 周红梅 胡立关键词:髋部骨折 老年 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接受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麻醉方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手术麻醉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对照组在手术麻醉中采取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1 h,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APTT(24.13±3.55)s]、PT[(12.93±1.77)s]、TT[(17.58±2.11)s]明显高于对照组[APTT(22.34±3.25)s、PT(11.77±1.72)s、TT(14.86±2.5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2.973、5.185,P均<0.05)。麻醉前、麻醉后5 min,两组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后10、15、30 min,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pO2更高,MAP、HR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接受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时应用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应激反应少。 张洪 宋维尚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患者予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阻滞维持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拔管后30 min,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3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张玉玉 潘丽 马志艳关键词:下肢骨折手术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应用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共76例,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共38例和观察组(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共38例。记录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临床指标等。结果两组神经 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下肢运动恢复时间(1.02±0.28 vs.1.36±0.35,h)与术后恢复排尿时间(3.15±0.83 vs.4.97±1.14,h)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在T3(2.04±0.18 vs.2.94±0.27,分)、T4(2.29±0.37 vs.3.16±0.35,分)、T5(2.18±0.33 vs.3.01±0.41,分)、T6(1.79±0.25 vs.2.63±0.3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T2时观察组APTT(36.98±5.63 vs.31.52±4.84,s)、PT(17.41±1.76 vs.13.75±1.93,s)、TT(24.72±2.95 vs.19.65±3.52,s)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BP、DBP、HR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1、T2时观察组SBP、DBP、HR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 神经 及坐骨神经 阻滞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促进术后康复效果、减少手术不良反应等优势,安全性高,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戴智涛 平文凯 赵宇关键词:下肢骨折 手术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两组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麻醉后10 min(T_(2))、麻醉后15 min(T_(3))、麻醉后30min(T_(4))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0)、T_(1)时刻HR、MAP、SpO_(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高于T_(0)时刻,SpO_(2)均低于T_(0)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SpO_(2)较T_(0)时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刻HR、MAP均低于对照组,SpO_(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E、Cor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E、Cor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T、PT、APTT水平相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两组TT、PT、APTT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骨折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效果显著,减轻应激反应,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刘胜 宋玉娟 张争辉 王守福关键词:跟骨骨折 手术麻醉 凝血功能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价值 2024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与股 外侧皮神经 联合阻滞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神经 阻滞,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胃肠蠕动恢复时间均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脏每搏排出量(SV)均具有时间、组间、交互效应差异。与麻醉诱导前(T_(0))相比,两组患者麻醉即刻(T_(1))、麻醉后30 min(T_(2))、手术结束时(T_(3))的MAP、HR和SpO_(2)出现一定程度降低后逐渐升高恢复正常,SV出现一定程度升高后逐渐降低,而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具有交互效应、时间、组间差异。两组患者术后6、8、12 h VAS疼痛评分均高于术后4 h,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更好,能进一步稳定血流动力学,降低术后疼痛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高。 唐艳关键词:股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 老年下肢手术 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用于老年股 骨颈骨折术中的效果2024年 目的对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在老年股 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评估,探讨其在实际操作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股 骨颈骨折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和观察组(50例,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基础上给予经超声引导下经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和认知功能、术后疼痛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AP、HR均具有时间和组间差异,但并无交互效应。与麻醉前(T_(0))比较,麻醉即刻(T_(1))、麻醉后30 min(T_(2))、术中1 h(T_(3))、手术结束(T_(4))时两组患者MAP、HR水平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SpO_(2)水平无组间、时间、交互效应差异。观察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 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 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下肢运动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股 神经 联合股 外侧皮神经 阻滞麻醉用于老年股 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降低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减少手术风险。同时,该麻醉方法还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助于促进术后康复。 李浩 刘旭关键词:股神经 老年 安全性 不同时间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对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与谵妄的影响。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2022年7月—2023年6月福州市第二医院麻醉科收治的10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时间不同分成A组与B组,A组50例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切皮前(术前)行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B组50例于手术缝合结束即刻(术后)行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两组其余麻醉方法相同。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程度、认知功能、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神经 阻滞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B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 d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A组术后1、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与术后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相比,能够延长神经 阻滞镇痛持续时间,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维持用药量,减轻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损伤,降低术后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刘景铠 谢东进 陈晓梅关键词:胫腓骨骨折 术后疼痛 谵妄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与坐骨神经 联合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效果 2024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与坐骨神经 联合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0例。给予A组腰硬联合麻醉;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麻醉前、麻醉后、术后12 h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后6、12、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为92.50%(37/40),与B组的97.50%(39/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运动阻滞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短于A组,感觉阻滞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HR、MAP均较麻醉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 h的HR、MAP均较麻醉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坐骨神经 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可以缩短术后下肢运动恢复时间,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有效降低了术后疼痛,减轻了麻醉不良反应。 张卉 杨英才关键词: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阻滞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镇痛效果 2024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阻滞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100例TK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阻滞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时、手术结束时的HR、 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 h、 6 h、 12 h、 24h及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 神经 阻滞联合坐骨神经 阻滞可稳定TKA患者的生命体征,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 白霜 曹军涛 牛洪章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 超声引导 股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 镇痛效果
相关作者
郑新民 作品数:332 被引量:926 H指数:1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大鼠睾丸 复位后 单侧隐睾 隐睾 生殖细胞凋亡 康鹏德 作品数:538 被引量:2,522 H指数:26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髋关节置换 大骨节病 关节成形术 张兰 作品数:179 被引量:837 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术后镇痛 神经传导阻滞 活血化瘀 李民 作品数:153 被引量:1,817 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老年患者 超声引导 麻醉学 椎管内麻醉 李世文 作品数:279 被引量:707 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研究主题:大鼠睾丸 单侧隐睾 复位后 睾丸扭转 生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