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616篇“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相关文章
-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 2010年
- 方一 疏肝和胃饮
组成 当归1-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枳实6克,瓜蒌、薤白、制半夏各10克,陈皮5克,甘草3克,蒲公英15克,煅瓦楞10克。
- 谭家寿
- 关键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制半夏蒲公英
- 基于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 2025年
- 为深度分析消化内科中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期间,挑选了在此期间来院治疗的消化内科的70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患作为实验样本,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三联疗法,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枸橼酸铋钾的使用。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组在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副作用出现概率、病患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多个维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超过对照组的65.71%(P<0.05)。此外,观察组的Hp根除率高达97.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0%,而副作用发生率仅为11.43%,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7.14%(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在身体机能、社交能力、角色扮演及认知功能上,两个维度上,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7.14%,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2%(P<0.05)。结论 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魏玲丽
- 关键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内科药物治疗
- CT检查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兰陵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70例进行研究,均行X线、CT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X线、CT检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能,以及X线、CT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70例受检者确诊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9例。CT检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高于X线检查(P<0.05)。Kappa检验显示,CT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924,P<0.001);X线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678,P<0.001)。结论:与X线检查相比,CT检查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更高,且该检查方便、安全、可靠,与胃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 宋晓波张伟刘亚倩
- 关键词:CTX线
-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分析
- 2024年
-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GUP)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收治的61例GUP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60名体检人员作为健康组,均进行超声检查,对比两组声像图特征和差异。结果 超声检查中,共检出GUP急性22例(36.07),慢性39例(63.93);病例组中检出穿孔道回声21例(34.43%)、局部壁体增厚41例(70.49%)、腹腔积液37例(60.65%)、膈下游离气体18例(29.51%),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GUP患者的临床检查中,超声检查可获得特征明显的声像图,为疾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 贺雄飞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超声声像图
-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究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观察组患者Hp清除率9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7.88±6.96)、(79.81±7.85)、(86.94±6.88)、(86.58±6.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14±6.19)、(65.18±7.22)、(73.19±5.33)、(75.20±6.41)分(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 针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可显著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提高Hp清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乔凤元孔祥飞
- 关键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内科药物治疗
-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评价药物治疗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两组各39例。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胃肠激素指标显著升高,而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对比均有异议(P<0.05)。结论 在三联疗法基础上加用枸橼酸铋钾的疗效确切,可改善胃肠激素,促进患者康复。
- 胥兴淑
- 关键词:三联疗法枸橼酸铋钾
- 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研究
- 2024年
- 分析消化内科药物治疗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样本,掷骰子分组,有比照组、试验组,均有15例,比照组行三联治疗,试验组行四联治疗,样本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入选,统计有效率,检测胃肠激素指标,比较炎症指标,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100.00%的治疗有效率,有93.33%的Hp转阴率,均高于比照组(73.33%、60.00%),P<0.05。治疗前检测胃动素以及胃泌素,两项内容在试验组、比照组中无差异,P>0.05。治疗后检测胃动素以及胃泌素,两项指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检测胃动素以及胃泌素,两项指标在试验组均高于比照组,P<0.05。治疗前检测IL-6、CRP等指标,在试验组、比照组中无差异,P>0.05。治疗后检测IL-6、CRP等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检测IL-6、CRP等指标,试验组均低于比照组,P<0.05。不良反应在试验组有13.33%的发生率,在比照组有53.33%的发生率,即试验组低于比照组,P<0.05。结论 消化内科四联治疗疗效好,能提升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而且不良反应少,能促进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康复。
- 韦剑虹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有效率消化内科药物治疗
- 消化内科中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 2024年
- 在进行胃及十二指肠患者治疗时采用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患者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部分患者为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间进行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时采用三联疗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的基础上服用枸橼酸铋钾。对两组患者用药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体恢复率、治疗满意度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了对照组比观察组多。通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率、认知功能评分分别为(77.88±6.96)、(79.81±7.85)、(86.94±6.88)、(86.58±6.7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4.14±6.19)、(65.18±7.22)、(73.19±5.33)、(75.20±6.41)分(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 采用三联治疗方法与枸橼酸铋钾进行结合后,可以提高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且可以降低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可以将患者原有的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改善,更好的满足患者对治理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晓辉李会芬高树娟焦娇张辉
- 关键词:消化内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 探讨对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
- 2024年
- 探讨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为我院收治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106例(对照组53例实施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53例增加消化内镜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治疗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更高,输血量和出血更少,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中,消化内镜联合泮托拉唑的应用不仅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率,同时还有效促进了溃疡的愈合,从而显著提升了整体治疗效率。这种综合治疗方案凭借其卓越的疗效和安全性,展现了巨大的临床潜力,值得在医疗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 李国庆
- 关键词:消化内镜泮托拉唑
-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究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行传统开腹术)、观察组(n=47,行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胃肠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除物质生活功能以外其他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治疗效果确切,可减轻创伤,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于胃肠功能恢复有益。
- 刘洁
- 关键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