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47 篇“ 胆囊病变 “的相关文章
SBAR沟通模式对胆囊 病变 MR检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检查结果的影响 2025年 探究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对胆囊 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我院2023.8~2024.9胆囊 病变 MR检查者为对象,所纳入对象共82例,41例为一组随机分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组列为对照组,常规护理+SBAR沟通模式则列为观察组,干预管理时间一致,并在干预后对比两组心理状态、疾病不确定感、检查结果、配合度。结果 经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UIS量表4个维度评分值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分值均更均低(P<0.05);观察组一次检查成功率(87.80%)、配合度(92.68%),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68.29%)、配合度(73.17%),经比较观察组结果更高(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用于胆囊 病变 MR检查患者护理中,可缓解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不确定感,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从而提高一次检查成功率,值得推广。 唐琦 彭雅倩关键词:胆囊病变 MR检查 疾病不确定感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的超声诊断作用研究 2024年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实施超声诊断的作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患者(探究组)和82例同期来院进行体检人员(对照组)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诊断,观察两组人员胆囊 病变 情况。结果 探究组病变 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胆总管内径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胆囊 壁增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空腹、餐后1小时和餐后2小时胆囊 壁前后径缩短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实施超声诊断的作用价值突出,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依据胆总管内径数值等指标判定疾病,诊断效果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张静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胆囊病变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检查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胆囊 病变 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对照组40例患者为普通的慢性乙肝。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然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时的胆囊 的厚度、前后径以及观察组患者不同类型胆囊 壁增厚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胆囊 壁厚度与前后径的数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的C级患者的空腹胆囊 壁厚度与前后径的数据均明显高于观察组的A、B级患者,其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双边增厚型的门静脉内径、血流量均高于单纯增厚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速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对乙肝肝硬化的胆囊 疾病患者进行有效诊断。 王素莹 孔丽丽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胆囊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囊 病变 的影像诊断思维被引量:2 2023年 病例资料患者,女,75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呈锐痛,不可耐受,当地医院诊断为“胆囊 结石伴急性胆囊 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后偶感胀痛不适,可耐受,未行特殊诊疗。影像表现:CT检查示胆囊 壁局限性增厚,增强后内见小斑片状无强化灶,考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 炎可能,恶性肿瘤性病变 不能除外。 申晓俊 胡红云 解骞 吴霜 梁宗辉关键词:影像诊断 胆囊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的超声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选择5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人员进行超声检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在胆囊 壁厚度方面,观察组相关指标比对照组高(P<0.05),在胆总管内径方面,观察组相关数据与对照组比较无意义(P>0.05)。在超声诊断结果方面,观察组相关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在门静脉直径和血流速度方面,单纯增厚组相关数据比双侧胆囊 壁增厚组低(P<0.05);在门静脉血流量方面,双侧胆囊 壁增厚组相关数据与单纯增厚组比较无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而言,进行超声诊断可有效反映其胆囊 情况,帮助判断其是否病变 ,为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车秀媛 于国锋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胆囊病变 超声诊断 超声造影鉴别直径≥1 cm胆囊 病变 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即对比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对于鉴别直径≥1 cm胆囊 病变 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增强CT/MRI检查或随访2年以上临床诊断的142个直径≥1 cm胆囊 病变 的CEU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直径1 cm以上胆囊 良、恶性病变 的CEUS特性,参考胆囊 CEUS相关指南标准计算鉴别胆囊 病变 良、恶性诊断效能,并将CEUS标准分别与造影剂35 s前消退、60 s前消退联合,计算相应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CEUS增强模式、增强开始时间、增强消退时间、胆囊 壁连续性等方面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恶性组总体增强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据CEUS标准诊断胆囊 恶性病变 的灵敏度93.0%、特异度83.8%、准确率86.6%。CEUS标准联合造影剂35 s前消退诊断胆囊 恶性病变 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上升至93.0%、92.9%、93.0%。结论:CEUS鉴别直径≥1 cm胆囊 病变 良、恶性有较高价值,结合35 s前造影剂消退有助于提高鉴别胆囊 病变 良恶性的能力。 冯梅晶 任新平 任新平 郑丽丽 詹维伟关键词:超声造影 胆囊病变 胆囊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的诊断价值 2023年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胆囊 病变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2022年5月-2023年5月本医院治疗的70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同一时期来医院健康体检的70例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两组空腹胆囊 壁厚度、胆总管内径以及胆囊 异常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空腹胆囊 壁厚度、胆总管内径分别为(5.72±1.07)mm、(5.41±0.64)mm,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11.2345、11.2456;观察组胆囊 异常发生率为42.9%,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24,(P<0.05)。结论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胆囊 病变 程度,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刘志刚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胆囊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探讨增强CT在鉴别胆囊 癌侵犯肝脏与肝癌累及胆囊 病变 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在胆囊 癌侵犯肝脏与肝癌累及胆囊 病变 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月到2022年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15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胆囊 癌侵犯肝脏病例69例,肝癌累及胆囊 病例46例,记录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边界、胆囊 形态、肝硬化、胆管扩张、肿瘤内或胆管系统内高密度影、门静脉癌栓、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共13个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性别(P=0.007)、年龄(P=0.002)、肿瘤大小(P=0.003)、肝硬化(P<0.001)、肿瘤内或胆管系统内高密度影(P=0.013)、门静脉癌栓(P<0.001)、强化方式(P<0.001)及淋巴结肿大(P=0.034)有统计学差异。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敏感度为0.812,特异度为0.457)、肿瘤大小(敏感度为0.630,特异度为0.696)、门静脉癌栓(敏感度为0.326,特异度为0.957)、淋巴结肿大(敏感度为0.681,特异度为0.522)为显著分类指标,联合4个观察指标的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0,敏感度为0.674,特异度为0.826。结论:增强CT在鉴别胆囊 癌侵犯肝脏与肝癌累及胆囊 病变 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肝硬化、肿瘤内或胆管系统内高密度影、门静脉癌栓、强化方式及淋巴结肿大有鉴别价值,同时结合年龄、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淋巴结肿大有助于提高鉴别诊断能力。 张新宇 李欣益 郑韵琳 高珏妮 文明关键词:胆囊癌 肝癌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EUS联合常规US在厚壁型胆囊 病变 、胆囊 息肉样病变 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22年 本文探讨超声造影(CEUS)联合常规超声(US)在厚壁型胆囊 病变 、胆囊 息肉样病变 诊断中的价值。选择46例厚壁型胆囊 病变 患者和60例胆囊 息肉样病变 患者,分析患者临床资料、CEUS及US影像特征差异,分析CEUS联合常规US的诊断价值。厚壁型胆囊 恶性病变 患者胆囊 壁厚度、胆囊 内壁和外壁不连续比例、高增强比例高于良性病变 (P<0.05),而始增时间和消退时间快于良性病变 (P<0.05)。胆囊 息肉样恶性病变 患者病变 有血流、与囊壁分界不清晰、胆囊 壁不连续比例高于良性病变 患者(P<0.05),而始增时间和消退时间快于良性病变 (P<0.05)。CEUS联合常规US诊断厚壁型胆囊 良恶性病变 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870(P<0.05),一致性较高,诊断恶性病变 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67%、95.45%和93.48%。CEUS联合常规US诊断胆囊 息肉样良恶性病变 与病理结果Kappa值为0.832(P<0.05),一致性较高,诊断恶性病变 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1%、92.59%和91.67%。CEUS联合常规US在厚壁型胆囊 良恶性病变 、胆囊 息肉样良恶性病变 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向淑芳 张梅 王守能 刘雯 刘灿关键词:常规超声 胆囊息肉样病变 1.5T磁共振联合MRCP技术在胆囊 病变 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囊 疾病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或者其他临床资料证实共计110例胆囊 及周围胆道系统良恶性病变 ,所有患者皆行1.5T MRI MRCP检查且显示其有胆道梗阻征象,其中良性为76例,包括胆总管结石40例,胆囊 炎20例,胆囊 结石12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例;恶性34例,包括胆囊 癌侵犯胆总管10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9例,壶腹部癌5例。结果MRCP技术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良恶性胆囊 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发生的部位、形态、大小;MRCP显示胆道梗阻形态和病灶良恶性密切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3%、79%、98%;扩张形态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93%、86%、99%;扩张程度与病灶良恶性相关,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50%、76%。结论MRCP作为一种成熟的无创检查手段,对胆囊 及其周围胆道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精准、可靠的依据。 张汇斌 史晓飞 蒋哲 赵雷 王军 哈九大 孙旭东 范影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胆囊
相关作者
吴炎 作品数:33 被引量:218 H指数:6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 肝硬变 胃肿瘤 徐希岳 作品数:52 被引量:204 H指数:7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 肝硬变 胃癌 失代偿期 耿坚 作品数:152 被引量:195 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影像学 栓塞剂 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肺小结节 杜伊林 作品数:28 被引量:111 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研究主题:超声波诊断 声像图 超声检查 彩色多普勒 声像图特征 李红丽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 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胰腺癌 超声表现 甲状腺微小癌 肿块 组织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