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8篇“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相关文章
脊髓综合征
本书分21章,统归纳了近10年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在脊髓综合征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与进展。内容涉及各种影像技术对此疾病的诊断标准与价值,药物、手术治疗指,伴发疾病如脊柱裂、肿瘤等的治疗,泌尿功能损伤及处理,术...
(美)秀克著
关键词:诊疗
脊髓综合征被引量:1
1998年
脊髓综合症(TetheredCordSyndrome,TCS)是指由于脊髓受到纵向牵拉而引起的神经损害症候群,包括一列的病理异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和尿便功能障碍,常有脊髓低位(低于L1~2间隙)和终丝紧张变粗〔1〕。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神经...
王波徐林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病因
脊髓综合征
小儿脊髓综合征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探讨
2024年
儿童脊髓综合征围术期的全面护理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2013年10月-2021年8月收治的40例儿童脊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 A组和 B组,各20名, A组不作任何调整, B组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围术期护理。对两组儿童切口愈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组手术后切口愈合较 A组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经过数据比较,B组患儿的整体效果比A组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该类疾病的患儿进行围术期综合的护理,可以加快患儿的伤口愈合速度,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的疗效得到提高,值得推广。
潘凤兰
关键词: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围手术期综合护理
警惕遗留的“小尾巴”——脊髓综合征
2024年
腰骶部皮肤出现隆突或凹陷,可能伴有分泌物或感染,以及多毛、隆起的大包块、皮窦道等异常改变,甚至还会遗留一个“小尾巴”,这可能是脊髓综合征。本文将对脊髓综合征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知。
赵朵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隆突腰骶部分泌物多毛
青少年脊髓综合征延误治疗致肾衰竭1例
2024年
患者男性,21岁,因“反复浮肿3年余,加重伴乏力2个月”于2016年1月21日入院。2012年初患者出现尿量减少、排尿困难、浮肿,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提示肾盂积水,诊断为“神经源性膀胱、肾后性梗阻、肾盂积水”,自述肌酐未见异常,经导尿后症状好转。
刘小琪王君佟学志杨宇琳武曦蔼
关键词:肾盂积水脊髓栓系综合征神经源性膀胱腹部超声肾衰竭排尿困难
婴儿隐匿性脊髓综合征18例临床特及治疗方案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婴儿隐匿性脊髓综合征的临床特及治疗方法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例婴儿隐匿性脊髓综合征临床资料,包括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尿流动力学检查及影像学资料。18例病儿中,11例仅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外观异常,呈色素斑或皮肤凹陷;6例除皮肤外观异常外,合并尿频症状;单侧马蹄足畸形1例。所有病儿术前行腰骶MR检查显示脊髓圆锥位置正常,终丝呈脂肪附着或脂肪瘤化;尿流动力学检查逼尿肌过度活动13例,膀胱顺应性差2例,未见异常改变3例;病儿均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下行经棘突间隙入路终丝切断术。结果全组18例病儿术后随访6~36个月,术前无症状的11例病儿均无任何新发临床症状,大小便正常,双下肢活动好;6例尿频病儿,5例明显改善,1例变化不明显;1例马蹄足病儿经骨科后续使用ponseti法治疗痊愈。结论婴儿隐匿性脊髓综合征临床症状不典型,多数仅表现为腰骶部皮肤外观异常,易漏诊。需尽早行腰骶MR检查,确诊后及时手术,预后良好。
高家原靳文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腰骶部婴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隐匿性脊髓综合征脑脊液代谢特
2024年
目的分析隐匿性脊髓综合征(occult tethered cord syndrome,OTCS)脑脊液代谢特、代谢途径和作用靶点。方法研究对象分为OTCS组(n=15)与正常对照组(n=15)。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两组患者脑脊液代谢物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表达代谢物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验证潜在标志物。结果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TCS组差异代谢物有87种,其中46种表达上调,41种表达下调。OTCS组患者差异代谢物主要通过TCA循环、GABA神经突触、谷氨酸能突触、氨酰-tRNA生物合成等通路影响疾病发生;其中上调的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及下调的柠檬酸可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经ROC曲线验证具有较好诊断效能。结论代谢组学结果表明:OTCS脑脊液代谢异常,初步将琥珀酸、L-谷氨酸、L-异亮氨酸、柠檬酸作为OTCS疾病诊断潜在标志物。
谷浩源杨记超姬杉峰李俞龙徐驰辛新连娟娄永利
关键词:脑脊液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代谢组学
脊髓综合征大鼠后肢骨骼肌萎缩及miRNA-206表达变化的早期观察
2024年
目的通过建立脊髓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大鼠模型,观察后肢胫后肌群骨骼肌萎缩的早期病理改变,探讨miRNA-206在此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手术方法制备TCS大鼠模型。观察造模与拮抗剂处理后大鼠后肢胫后肌群骨骼肌萎缩的早期功能障碍和肌肉体积、肌湿重(比)、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的变化,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206在大鼠后肢胫后肌群中的表达。结果术后7 d起,模型组大鼠后肢开始出现功能障碍。28 d时模型组miRNA-206表达明显升高,是假手术组的5.54倍,肌湿重、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减小,与假手术28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miRNA-206拮抗剂后,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及胫后肌群体积明显缩小,肌湿重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S模型大鼠后肢胫后肌群骨骼肌萎缩的早期病理改变会造成miRNA-206表达显著增加,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夏冰王文静刘福云程志伟胡伟明赵裕丰马凤群王恺付家乐单向阳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脊髓栓系综合征肌肉萎缩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脊髓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探讨
2024年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髓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福建省儿童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医院)收治的105例ARM患儿病史和影像学资料。按照Wingspread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中高位和低位两类;按照Krickenbeck分类法分型,将ARM患儿分为伴瘘管和不伴瘘管两类;根据MRI检查结果,将患儿分为TCS组和无TCS组。统计分析TCS与年龄、ARM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的相关性及相关治疗意义。结果105例ARM患儿中,29例(27.6%)存在TCS,76例(72.4%)无TCS。55例(52.4%)合并其他畸形,其中37例合并1种畸形,18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畸形。Wingspread分型及合并其他畸形是ARM患儿合并TCS的独立影响因素,中高位ARM合并TCS的概率是低位ARM的3.223倍(OR=3.223,95%CI:1.128~9.210,P=0.029),合并2种及以上其他畸形的患儿患TCS的概率是合并1种其他畸形的10.120倍(OR=10.120,95%CI:2.715~37.729,P=0.001)。无TCS的ARM患儿与合并TCS的ARM患儿比较,两组在切口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及术后2个月排便功能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在排便功能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位ARM患儿及合并多统畸形的患儿TCS发生率较高。建议ARM患儿常规行腰骶部MRI检查,以尽早发现TCS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上,ARM患儿合并TCS应先治疗ARM,建议行脊髓松解术,以防止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带来的严重后果。
张桃桃赵清爽应建彬陈帆荆俊杰
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脊髓栓系外科手术儿童

相关作者

刘福云
作品数:144被引量:412H指数:11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栓系综合征 儿童 终丝 婴幼儿 脊髓栓系
郭永成
作品数:82被引量:238H指数:8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脊髓栓系综合征 婴幼儿 脊髓栓系 半椎体
石志才
作品数:185被引量:1,205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颈椎病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 手术治疗
杨启政
作品数:68被引量:149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脊髓栓系综合征 外科学 新生儿 小儿
贾连顺
作品数:1,672被引量:11,067H指数:45
供职机构:上海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脊髓损伤 颈椎病 外科手术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