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篇“ 脊髓腹侧“的相关文章
经皮穿刺斜置显微通道下keyhole手术切除胸椎脊髓脊膜瘤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斜置显微通道下keyhole手术切除胸椎脊髓脊膜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单中心11例胸椎脊髓脊膜瘤患者,均采用keyhole手术切除肿瘤。手术方法:棘...
陈世杰
关键词:经皮穿刺
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肿瘤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微创半椎板入路切除颈椎管内脊髓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2007年7月~2019年6月,对36例颈椎管内脊髓肿瘤,在保持项韧带、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完整的基础上,经后路行半椎板显露、切除,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36例椎管内肿瘤均获全切,手术时间90~246 min,平均120 min;出血量90~600 ml,平均200 ml;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9 d,平均6 d。术后病理:神经鞘瘤23例,脊膜瘤11例,肠源性囊肿2例。36例随访6个月~10年,中位随访时间5.3年,其中6个月~3年9例,>3~5年10例,>5~10年17例,末次随访按McCormick分级标准:Ⅰ级35例,Ⅱ级1例,MRI示肿瘤无复发。结论对大多数颈椎管内脊髓肿瘤,经后路半椎板入路切除,手术对肿瘤显露及切除效果满意。
谢京城陈晓东杨军
关键词:脊髓肿瘤椎板切除术显微外科手术
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肿瘤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脊髓肿瘤的技术要点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19年6月12例椎管内脊髓肿物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管5例,胸椎管7例,长径1~2 cm。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采用显微镜下微通道锁孔技术切除。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1.2 min。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2 d。术后病理为肠源性囊肿4例,脊膜瘤5例,神经鞘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皮样囊肿1例。术后无感染、脑脊液漏,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术后随访3~15个月,中位数9个月,未见脊柱不稳定或畸形,未见肿瘤复发或残留。按McCormick分级,均为Ⅰ级。结论合理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和辅助设备,2个节段以下的脊髓髓外肿瘤通过微通道锁孔技术可Ⅰ期全切。微通道技术有利于保持脊柱的完整性及稳定性。恰当选择适应证和应用电生理监测辅助是手术安全可靠的保证。
林国中马长城吴超
关键词:微通道神经内镜椎管内肿瘤
脊髓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的手术治疗方法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脊髓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6采用一期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32例脊髓受压颈椎病合并重度骨质疏松症。术后以JOA评分标准评估患者颈肩痛及四肢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各节段平均椎板开门角度为(59.6±15.5)°,均>30°。32例获得12~36(20.7±7.4)个月随访,术后复查MRI显示所有患者脊髓充分后移,脊髓减压满意。术后2例出现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1例术后3 d出现单C5神经根麻痹,术后40 d功能完全恢复。术前JOA评分为(7.0±1.6)分,术后10 d为(11.4±1.4)分,术后6个月为(15.3±1.5)分;术后10 d的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术后6个月JOA评分较术后10 d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3.8±14.8)%,神经功能改善评价为优。结论颈椎后路扩大开门角度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脊髓受压颈椎病手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且术后并发症未明显增多。
杜文君李辉南耿梦龙夏英鹏申庆丰于斌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骨质疏松症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椎管内硬膜下脊髓脊膜瘤整块切除技术可行性探讨及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背景:  脊膜瘤为椎管内最常见肿瘤之一,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多发于胸椎段。脊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者硬脊膜纤维细胞,生长较缓慢,早期常无明显症状。脊膜瘤的保守治疗效果差,尽早手术是治疗脊膜瘤的最佳选择。对肿瘤的分块切除...
曹光庆
关键词:脊膜瘤整块切除术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使用自制的无损伤撑开器及剥离器治疗脊髓肿瘤
目的:评价一种自行制作的无张力撑开器及剥离器在脊髓肿瘤显微手术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  方法:在13例脊髓肿瘤患者的显微切除手术过程中使用自行制作的无张力撑开器及剥离器,并回顾性分析12例常规使用金属神经剥离器...
刘林
关键词:显微手术安全性
一种用于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装置,包括操作平台、立柱及横梁,其中:所述操作平台的上表面设有四肢固定夹;所述立柱立于该工作平台的边,立柱连接所述横梁,横梁上垂直悬挂升降杆...
苏佳灿张军陈晓曹烈虎
文献传递
高颈段脊髓神经管肠源性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神经管肠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3月至2015年8月采用颈后正中人路分两部分切除12例高颈段脊髓神经管肠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MRI特点和手术疗效。结果12例神经管肠源性囊肿均达到近全切除,且均经病理确诊。1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其中1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时间为6~51个月(平均31.2个月),神经管肠源性囊肿无复发。结论高颈段脊髓神经管肠源性囊肿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其病情发展迅速,应尽早诊断及手术,合理评估手术难度,采用颈后正中入路将囊肿分为两部分切除,可提高囊壁切除的程度且获得良好的预后。
王曲高方友刘窗溪韩国强熊云彪熊兵罗涛
关键词:椎管
前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胸段脊髓肿瘤四例被引量:3
2015年
椎管内肿瘤的发病率大约是脑肿瘤发病率的1/10.肿瘤可发生于自颈髓至马尾的任何节段.发生于胸段的最多,约占半数.这其中神经纤维瘤约占40%,脊膜瘤约占10% -15%,多数位于脊髓的背外,位于脊髓面的肿瘤较少见[l].脊髓病灶,尤其是正中小病灶的切除有一定难度,结合文献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至2014年3月来收治的4例胸段脊髓肿瘤患者采用前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体会总结如下.
李凯车万民周杰赵全华陈志强宋丽梅董涛
关键词:显微手术切除侧前方入路胸段椎管内肿瘤神经纤维瘤肿瘤患者
颈椎三维运动状态下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脊髓致压深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颈椎三维运动状态下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脊髓致压深度的关系。方法:采用10具新鲜成人尸体颈脊柱标本(C1~T1),于C4/5椎间隙水平前后开窗,通过置入半球形致压杆,模拟颈椎间盘退变时对颈脊髓致压。致压深度分别为椎管矢状径的10%~60%,逐次递增10%,分别测量三维运动状态下不同致压深度颈脊髓所受压力。结果:(1)中立位、后伸30°位、弯30°位、旋转15°位时致压深度10%和20%颈脊髓压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压深度30%时颈脊髓压力明显增加,30%~60%时颈脊髓压力随致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屈30°时,致压深度20%时颈脊髓压力即明显增加,20%~60%时颈脊髓压力随致压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各相邻致压深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立位及各运动形式下硬脊膜背所受压力随致压深度的增加无明显增加,各相邻致压深度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脊髓所受压力与致压深度密切相关,并随着运动方式不同而改变,提示脊髓致压时颈椎前屈位脊髓损伤风险增大。
陈祺赵斌赵轶波赵晓峰
关键词:颈脊髓生物力学

相关作者

洪毅
作品数:272被引量:1,271H指数:1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康复 脑瘫 脊髓 颈椎
程祖珏
作品数:120被引量:25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治疗 显微手术治疗 显微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 脑膜瘤
魏梁锋
作品数:206被引量:456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动脉瘤 弥散张量成像 动脉瘤
薛亮
作品数:50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经鼻入路 显微解剖 文献复习 显微外科手术 颈椎管内肿瘤
高进喜
作品数:164被引量:27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颅脑损伤 颅内动脉瘤 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 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