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52篇“ 脑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章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内质网应激机制及脑蛋白水解物的脑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动物实验初步研究脑蛋白水解物的脑保护作用及其调控缺血性脑卒中内质网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出缺血性脑卒中和内质网应激相关靶点,绘制韦恩图,得到两者交集基因,利用String数据库下载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利用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前10位基因,最后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线栓法制备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蛋白水解物0.2 g·kg^(-1)组、0.5 g·kg^(-1)组和依达拉奉8 mg·kg^(-1)组,每组11只。术后连续给药5 d。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ELISA法测定脑缺血半暗带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β、γ-干扰素(IFN-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中Caspase-3和AK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筛选得到41个缺血性脑卒中和内质网应激的交集基因,筛选出排前10的基因分别是IL-6、ALB、INS、TNF、AKT1、CASP3、MAPK3、TP53、SIRT1和VEGFA。GO富集得到515个相关条目,KEGG通路富集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阿尔茨海默病、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等。与模型组比较,脑蛋白水解物2个给药组小鼠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1),小鼠血清和半暗带中IL-6、IL-1β和IFN-γ含量显著降低、BDNF显著增加(P<0.05),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显著降低、AKT表达显著增强(P<0.05)。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内质网应激机制可能与炎症和凋亡相关,脑蛋白水解物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激活BDNF/PI3K/AKT通路及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有关。
- 史彩云郝路格张长奇张建东李炜韦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缺血性卒中内质网应激脑蛋白水解物
- 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FT)对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择期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剂量NE联合GDFT组(G组)和小剂量NE联合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每组20例。G组以每搏量变异度(SVV)为目标导向进行补液,C组依据传统输液方案进行容量治疗,两组均在麻醉诱导后持续泵注小剂量NE 0.01~0.03μg·kg^(-1)·min^(-1)。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T_(1))、大脑中动脉阻断即刻(T_(2))、血管搭桥灌通即刻(T_(3))、术毕(T_(4))时点血流动力学、脑氧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神经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前(D_(0))、术后1 d(D_(1))、术后3 d(D_(3))、术后7 d(D_(7))4个时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两组大脑中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各时点心率(HR)、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乳酸生成率(LacP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G组晶体液入量、胶体液入量、总入量明显减少,平均动脉压(MAP)、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在T_(4)时点明显升高,脑氧摄取率(CERO_(2))、S100β蛋白、NSE在T_(4)时点明显降低,NIHSS评分在D 7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脑血运重建术患者在接受GDFT的同时持续泵注小剂量NE,可减少术中输液总量,稳定血流动力学,优化大脑氧供,保护大脑功能。
- 雷田田孟利江张山
- 关键词: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去甲肾上腺素脑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
- 远隔缺血后适应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适应(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1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脑梗死常规治疗)和RIPC组(常规组治疗基础上+RIPC),每组55例。比较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搏动指数(PI)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胱抑素C(CysC)和血清尿酸(UA)水平,记录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RIPC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评分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NHISS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m和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Vm均较治疗前升高,P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Vm和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IL-6、CRP均较治疗前降低,TGF-β升高(均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IL-6、CRP和TGF-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ysC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CysC及UA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RIPC组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脑缺血症状再发生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C对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肯定,可发挥较好脑保护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炎症反应,调节机体UA及CysC水平,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艳洁赵紫烨朱丽霞周玉蕾白鸽
- 关键词:脑梗死疗效脑保护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和脑保护作用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代谢和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3年1-8月收治的62例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32)。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以1.0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 min,随后以0.6μg·kg^(-1)·h^(-1)的速度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持续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30 min(T_(2))、手术开始后60 min(T_(3))和拔管苏醒后10 min(T_(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于T_(0)时和术后2 d(T_(5))分别经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采集血样1 mL,记录血红蛋白(Hb)、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等指标,计算脑氧摄取率(CERO_(2))和动脉-颈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同时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在T_(4-5)时,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T_(0)时比较,T_(1-3)时两组患者HR和MAP均显著降低,T_(1-4)时右美托咪定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3)时两组患者rScO_(2)均显著降低,T_(2-3)时右美托咪定组rScO_(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SjvO_(2)高于T_(0)时,CERO_(2)和Da-jvO_(2)低于T_(0)时(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SjvO_(2)明显升高,CERO_(2)和Da-jvO_(2)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T_(5)时两组患者NSE、S100β、BDNF、NGF水平均显著升高,T_(5)时右美托咪定组NSE和S100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
- 阿里木江·司马义瞿莉赵萱徐桂萍
- 关键词:脑梗死脑氧代谢脑保护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脑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 2024年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的活性,促进组蛋白和非组蛋白酰化修饰,以激活转录、增强基因表达。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DACIs在HIE中具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兴奋性毒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并能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HDACIs在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为新生儿HIE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 秦昕宇徐文秀张天阳毕玫荣
-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神经保护神经再生
- 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不同剂量(0.5μg/kg和1.0μg/kg)右美托咪定(DEX)滴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的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120例接受择期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于术前0.5h使用简易滴鼻器给予0.5μg/kg DEX滴鼻,观察组于术前0.5h使用简易滴鼻器给予1.0μg/kg DEX滴鼻,观察两组患者滴鼻前(T_(0))、麻醉诱导即刻(T_(1))、术毕(T_(2))、术后6h(T_(3))时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2)、T_(3)时刻,观察组患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_(1)~3时刻,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大脑中动脉峰值血流速度(Vp-MCA)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0.5μg/kg剂量的DEX相比,于麻醉诱导前采用1.0μg/kg剂量的DEX滴鼻更能够改善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减轻神经损伤,具有更强的脑保护作用,且能够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 朱磊任冬青李霞
- 关键词:鼻腔给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脑保护作用
-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疼痛治疗和调节心血管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平衡等领域均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构成人体的生命中枢,参与调节人体所有的生命活动,因此脑保护正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SGB和脑保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袁晨赵月韩丽谢阳沈军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脑保护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 目标性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 2024年
- 在于深究目标性体温控制在对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的脑部保护上的独特效能。方法 选中本医院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的48位重型颅脑损伤病患作为研究对象,两组随机分配,一组赋予了常规体温治疗,另一组施以了目标性体温控制,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成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三日入院后,接受目标性体温控制的病患其颅内压以及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均较另一组为低,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细菌内毒素也显示出优势,且患者的预后良好率较高,P<0.05,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处在治疗期的重型颅脑损伤病患,使用目标性体温控制手段能为保持体温稳定效果作出贡献,对于疾病治疗是具备帮助之力的,并且有积极的脑部保护作用,也能很好地推动病患的身体康复。
- 帕尔古扎提·安尼娃郑家琪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脑保护
- 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分析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的影响以及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6例预行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24 h时,取患者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疼痛递质水平,采集桡动脉血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测定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并于手术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和P物质(SP)、神经肽Y(NPY)、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等疼痛递质及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_(2))、桡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O_(2))等脑氧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SP、NPY、DA、NE、Da-jvO_(2)、CEO_(2)较术前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SjvO_(2)较术前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降低,而术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肝癌根治术采取腰方肌阻滞可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因子、疼痛递质水平,改善脑氧代谢,进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恢复,对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 赵勇辉彭辉张国庆
- 关键词:炎症因子脑保护
- 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保护作用
- 2024年
-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对心肺转流下瓣膜置换术病人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对照(N)组、右美托咪定(D)组、乌司他丁(U)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乌司他丁(U+D)组。D组病人诱导前予以1.0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泵入15 min,之后以0.4μg·kg^(-1)·h^(-1)持续输注至术毕,U组诱导后给予乌司他丁20000 U/kg,D+U组右美托咪定和乌司他丁使用方法同上,N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在4组病人体外循环前(T_(1))、升主动脉开放(T_(2))、停机(T_(3))、术毕6 h(T_(4))行血气分析检测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并记录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同时于T_(1)~T_(4)、术毕24 h(T_(5))时间点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最后于术前1 d(T_(0))、术后第7天(T 6)评定术后神经认知,统计术后1周内谵妄的发生情况。结果:T_(2)~T_(3)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SjvO_(2)明显升高,Da-jvO_(2)、CERO_(2)明显降低;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SjvO_(2)明显升高,而Da-jvO_(2)、CERO_(2)明显降低(P<0.05~P<0.01)。T_(2)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rSO_(2)明显升高;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rSO_(2)明显升高(P<0.05~P<0.01)。T_(2)~T_(4)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的NSE、S-100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与D组、U组相比,D+U组的NSE、S-100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T 6时,与N组相比,D组、U组、D+U组MMSE评分增高;与D组相比,D+U组MMSE评分增高(P<0.01),与U组相比,D+U组MMSE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 6时,与N组相比,D组和U组谵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D+U组术后1周内谵妄发生率降低(P<0.01);与D组相比,D+U组谵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乌司他丁可�
- 殷凤伟欧毅王南海刘刚
- 关键词:心肺转流瓣膜置换术乌司他丁脑保护
相关作者
- 杭燕南

- 作品数:529被引量:4,473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异丙酚 七氟醚
- 张祥建

- 作品数:368被引量:1,10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混淆 诊治技巧 脑出血 脑水肿
- 董为伟

- 作品数:312被引量:2,549H指数:24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脑缺血 小脑顶核 电刺激小脑顶核 电刺激 脑梗塞
- 张兵

- 作品数:53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硫化氢 心跳骤停复苏 血脑屏障 心跳骤停 脑保护作用
- 柴伟

- 作品数:179被引量:7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高氧液 异氟醚 异丙酚 麻醉 氯胺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