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923篇“ 腹泻型“的相关文章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结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150例,并将其分为3组(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50例),临床治疗组口服疏肝健脾方及匹维溴胺,对照1组口服匹维溴铵,对照2组口服疏肝健脾方,治疗4周前后收集3组病例中医证候积分、IBS疾病发生严重程度量表(IBS-SSS)积分、布里斯托(Bristol)分型评分、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IgG)、5-羟色胺(5-HT)、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分析评价诊断疗效和作用,在诊疗过程中通过不良反应评价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分数明显下降且程度大于对照1组、2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2组治疗后排便异常有效应答率的提高优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IBS-SSS分数明显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2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治疗组较对照1组、对照2组IgA、IgG、MTL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SS水平对比对照1组、对照2组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治疗组、对照2组5-HT较对照1组明显下降(P<0.05),3组治疗中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其可能通过影响体液免疫及脑肠轴神经递质产生治疗作用,治疗安全,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 王霞周梦月马兰张炯章真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疏肝健脾法中西医结合治疗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 with diarrhea,IBS-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nterleukin,IL-6)(Interleukin,IL-8)(Interleukin,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水平的变化并探究IBS-D中医证型与血清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 纳入IBS-D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20例,根据诊断标准IBS-D组中肝气乘脾证9例,脾胃虚弱证8例,脾肾阳虚证5例,大肠湿热证20例,进一步可分为非湿热证22例,湿热证20例,共同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血清样本的采集,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IBS-D组血清中IL-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D组血清中IL-6、IL-8、IL-10、IFN-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血清IL-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肝气乘脾证患者血清IL-8水平较脾胃虚弱证患者显著增高(P<0.01),大肠湿热证患者血清IL-8水平较脾胃虚弱证患者显著增高(P<0.01)。湿热证、非湿热证、HC组间血清IL-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湿热证患者血清IL-8水平较非湿热证患者增高(P<0.05)。湿热证患者血清TNF-α、IFN-γ水平较非湿热证患者有升高趋势,IL-10水平较非湿热证患者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湿热证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HC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 IBS-D患者的低度炎症状态可能与血清中抑炎因子水平降低和促炎因子水平升高有关;IBS-D不同中医证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存在差异,湿热可能与IBS-D低度炎症状态和免疫激活有关。
- 牛冰玉魏薇王慧芬王倩倩周元琛姚树坤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炎症因子证型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血清Endocan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ndocan)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4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的127例IBS-D患者作为IBS-D组,另以同期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收集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辨证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IBS-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IBS-D患者的血清Endocan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清Endoca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127例IBS-D患者中,以大肠湿热证[29.9%(38/127)]、肝郁脾虚证[28.3%(36/127)]多见,其次为寒热错杂、脾虚湿盛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均<0.05)。IBS-D不同证型间血清Endoca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Endocan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肠湿热证(6.31±0.48)ng/mL、肝郁脾虚证(5.04±0.57)ng/mL、脾虚湿盛证(3.11±0.42)ng/mL、寒热错杂证(2.96±0.38)ng/mL、脾肾阳虚证(2.92±0.35)ng/mL,其中大肠湿热证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均<0.05),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清Endocan水平均明显高于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盛证患者(P均<0.05),寒热错杂证、脾肾阳虚证和脾虚湿盛证患者间血清Endoca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与血清Endocan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IBS-D患者机体存在轻度炎症反应,血清Endocan水平可作为IBS-D的中医辨证分型参考指标。
- 张洪薇王再见谢春娥雷雪李彤高玉璇邹茂琳王悦卿李会霞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大肠湿热证肝郁脾虚证
- 痛泻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明确痛泻安肠方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优势。方法采用单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临床设计开展探索性研究。共纳入3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分为2组,每组18例;治疗组予痛泻安肠方,对照组予阳性对照药匹维溴铵片,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IBS-SSS)总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改善IBS-SSS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8.89%(16/18)、83.33%(15/18),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15/18)、77.78%(14/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痛泻安肠方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 廖玉婷李同达姜艾利石磊李军祥
- 关键词:痛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中医药疗法
- 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匹维溴铵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生活质量、疗效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健脾汤联合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并增强了治疗效果。
- 戴丽华张赟顾芹赵永新
- 关键词:疏肝健脾汤穴位贴敷
- 耳穴贴压联合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研究
-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耳穴贴压联合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评价耳穴贴压联合乌梅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型)的临床有效性,尤其是在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方面的优势,为未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庞鸿儒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型耳穴贴压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见证型粪便肠道菌群宏基因组学横断面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常见证候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特征。方法招募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IBS-D患者,及同期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招募的健康受试者。IBS-D患者分为肝郁脾虚型IBS-D、脾虚湿盛型IBS-D,与健康受试者分别组成肝郁脾虚组、脾虚湿盛组及健康组。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IBS-D患者另采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IBS-QOL)评分。同时收集新鲜粪便标本,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进行检测,对注释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进行丰度统计展示、PCoA、Anosim、LEfSe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三组受试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脾虚湿盛组IBS-SSS、IB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纳入肝郁脾虚组、脾虚湿盛组及健康组各28例。肝郁脾虚组患者特有基因数量为269135个,脾虚湿盛组特有基因数量为216156个,健康组特有基因数量为249759个,三组共有基因数量为1784036个。三组间在肠道菌群排名前十物种的相对丰度分布上存在差异,在门、纲、目层级差异较小,在科、属、种层级差异较大。三组间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相对丰度存在差异。种水平的物种PCoA、Anosim分析显示三组间菌群组成有明显差别。进一步LEfSe分析显示,肝郁脾虚组患者筛选到14种优势菌种,其中Clostridium sp.CAG 217、Lachnospira pectinoschiza、Anaerotruncus sp.CAG 528、Paeniclostridium sordellii、Eubecterium sp.CAG 76、Bacillus cereus丰度差异影响程度较大;脾虚湿盛组筛选到24种优势菌种,其中Roseburia inulinivorans、Eubacterium sp.CAG 251、Roseburia hominis、Unclassified Eubacterium rectale、Roseburia intestinalis、Megamonas funiformis丰度差异影响程度较大;未筛选到肝郁脾虚组患者的优势功能基因,
- 熊钦李奕霖姚承佼罗利红谢凤娇杨春荣董朝强冯培民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脾虚湿盛宏基因组学肠道菌群
- 温和灸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TNF-α和IL-10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观察温和灸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 IBS-D)大鼠治疗效果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探讨温和灸对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温和灸组,每组6只,西药组予匹维溴铵灌胃(15 mg/kg)口服,温和灸组选取双侧“天枢”“上巨虚”“太冲”进行温和灸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仅抓取、束缚,不做其他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稀便率(LSR)、腹壁撤退反射(AWR)最小容量阈值、旷场实验结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a和IL-10的含量。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和AWR最小容量阈值降低,LSR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温和灸组体质量和AWR最小容量阈值增加,LSR减低(P<0.0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总穿格数、直立次数、修饰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温和灸组次数均增加(P<0.05);(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含量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温和灸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温和灸治疗可缓解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的腹痛、腹泻不适,改善其精神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IL-10水平,纠正炎症因子失调,增强免疫功能相关。
- 喻华梅陆永军杨孝芳颜学军韦祎欧大芳黄彦姬朱洲张思露
- 关键词:温和灸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白细胞介素-10
- 痛泻要方颗粒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复发性腹痛和腹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采取临床观察,探讨痛泻要方颗粒对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配,一组采用痛泻要方颗粒治疗,另一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显示,痛泻要方颗粒在改善症状、调节肠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另外,痛泻要方颗粒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这一结果表明,痛泻要方颗粒为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选项,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服药次数,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江沁周毅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
- 健脾祛湿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型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研究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IBS-D)脾虚湿阻型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新郑市中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诊治的92例IBS-D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试验组采用健脾祛湿方联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肠道菌群情况及脑肠肽指标[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3.91%(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各菌群计数,NPY,VIP,NT水平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BS-D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方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肠道菌群平衡恢复,改善肠道功能,缓解患者的症状。
- 高明超程志民王君阳白广欧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型
相关作者
- 张声生

- 作品数:603被引量:12,697H指数:49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诊疗
- 唐旭东

- 作品数:1,023被引量:7,022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胃食管反流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魏玮

- 作品数:372被引量:3,402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 研究主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 黄适

- 作品数:118被引量:57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安肠汤 安胃汤 META分析
- 王凤云

- 作品数:354被引量:3,065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研究主题: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胃食管反流病 脾虚 脾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