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67篇“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文章
乳腺癌孤立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诊治现状
2024年
乳腺癌孤立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转移形式。由于其起病隐匿和缺乏临床特异性表现,这使得其诊断和治疗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探讨乳腺癌孤立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转移路径与机制、诊断治疗方法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本文为理解乳腺癌孤立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和挑战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并为临床医师在诊疗决策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黄海周学鲁
关键词:乳腺肿瘤腹股沟淋巴结
术前NLR及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李健
无症状右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1例并文献回顾
2024年
目的:探讨输卵管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探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相关因素。方法:报告一例以无症状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输卵管癌的患者资料,进行讨论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输卵管癌本身具有隐匿性,发现淋巴结肿大包块,应尽早行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术,以明确性质。研究影响输卵管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提高输卵管癌的早期诊断率是极为重要的。
葛鎵纬邹存华王光宁王丽慧徐婉晴赵淑萍
关键词:原发性输卵管癌淋巴结转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术前NLR、SII对阴茎鳞状细胞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在阴茎鳞状细胞癌(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9例SC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将其分为转移组(n=28)和未转移组(n=71)。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SII及两者联合对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转移组NLR、SII水平明显高于未转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低(OR=9.839,95%CI:2.078~46.591)、脉管浸润(OR=8.845,95%CI:1.544~46.250)、NLR(OR=2.838,95%CI:1.335~6.035)、SII(OR=1.003,95%CI:1~1.006)是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NLR、SII及联合指标预测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1、0.772、0.851,敏感度分别为0.893、0.643、0.929,特异度分别为0.606、0.845、0.648。结论NLR、SII是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SCCP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均有较好的效能,可为患者术前评估提供参考。
余泽森刘俊杰
关键词:阴茎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9)和未转移组(n=29)。记录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计算NLR、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NLR、PLR间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NLR和PL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ROC曲线显示NLR最佳截断值为2.39,AUC为0.838(95%CI:0.730~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58.6%;PLR最佳截断值为113.66,AUC为0.755(95%CI:0.618~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58.6%。两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51(95%CI:0.747~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9.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NLR与PLR均呈正相关(r=0.504,r=0.645,均有P<0.05)。结论 阴茎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通过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患者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李健郭雯静孙忠忠武进峰
关键词: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
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皮肤黑色素细胞癌变引起的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共新增黑色素瘤病例325 000例。发病率的地域差异很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高,其次是西欧、北美洲和北欧,而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恶性黑色素瘤仍然很罕见,发病率通常不到1/10万人年[1]。根据原发灶是否明确可以分为原发灶明确的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 known primary,MKP)和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unknown primary, MUP)。MUP是指在远处皮下部位、淋巴结或内脏器官中存在而没有明显的皮肤、眼部或其他黏膜原发部位的黑色素瘤。
邢方洲焦鑫吕孟欣乔斌王伟艳张国友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原发灶不明淋巴结转移靶向治疗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1期)——膀胱癌综合治疗9年后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被引量:1
2023年
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由林天歆主任委员倡导并成功举办了十期。2023年7月5日下午由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第11期)"在广州白云宾馆会议中心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刘存东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邀请了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林天歆教授及泌尿外科分会所有副主任委员、多名省内泌尿外科学专家和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MDT团队出席。本次MDT会议共讨论了5例疑难病例,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狄金明教授团队1例、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梅红兵教授团队1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永达教授团队1例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刘存东教授团队2例,具体包括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罕见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综合征等病种。与会的各省内知名泌尿外科专家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影像科周全教授、肿瘤科关小倩教授、病理科魏清柱教授、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何立儒教授等专家结合自身学科和临床经验对每个病例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解析并提出了诊疗建议,本次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现精选本期经典讨论病例一例进行报道。
陈明坤陈明坤黄志鹏薛康颐王宏毅夏慧周全钟琳夏慧关小倩刘存东
关键词:泌尿外科学疑难病例放疗科
直肠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难治性淋巴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瘘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也鲜有文献报道。本文介绍1例51岁女性直肠癌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辅助治疗转移灶效果不理想,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难治性淋巴瘘病程发展、诊治过程及心得体会。
朱乐乐林雪蓉麦刚
关键词:淋巴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吲哚菁绿藻酸盐敷料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
2020年
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手术治疗方式与预后的关键因素。术前准确诊断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及其范围、术中精确清扫转移淋巴结是提高外阴癌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诊治外阴癌转移淋巴结的方案不尽相同,过度的淋巴结清扫一直伴随着诊疗的全过程。本文作者就目前外阴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陈劲吴强
关键词:外阴恶性肿瘤腹股沟淋巴结
进展期胃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合并髂血管血栓形成一例
2020年
患者女,58岁,因"吞咽困难1年,间断左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查腹部CT示:胃窦部胃癌,胃小弯侧及幽门下区淋巴转移,初步分期T3-4N2。胃镜检查示:胃角胃癌(进展期)。取活检病理示:胃角低分化腺癌。查体: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区均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剑突下及左上腹压痛阳性,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肿瘤标志物示:CEA 47.33μg/L,CA12537.58 U/ml,CA19-9>1000 U/ml。
李凡张树泽肖竞英程晓成焦作义
关键词:肿大淋巴结阳性体征进展期胃癌腹部CT

相关作者

徐兵河
作品数:416被引量:2,889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晚期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
陈明坤
作品数:18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预后 前列腺癌 高危 膀胱癌 复发
吴强
作品数:100被引量:299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外阴癌 腹股沟 卵巢癌 淋巴结切除术 宫颈癌
张峰
作品数:34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肿瘤 放射疗法 副损伤 肿瘤放射 局部复发
李健
作品数:22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法医学 骨骼肌 STACKING 骨肉瘤 大鼠骨骼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