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2篇“ 腹腔静脉分流术“的相关文章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的围手期处理分析
2010年
顽固性腹水又称难治性腹水,内科治疗困难。腹腔静脉转流(PVS)是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外科手段,可明显增加尿量、降低体重、减小腹围、减少白蛋白输入量及提高生活质量,但后并发症较多(〉40%)盘,大多发生于围手期,能否恰当处理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李津波傅青春陈今伟王晓今倪鎏达周丰史强陈成伟
关键词:围手术期处理腹腔静脉分流术顽固性腹水内科治疗难治性腹水术后并发症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围手期处理
目的:总结应用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PVS)治疗顽固性腹水的围手期并发症及处理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5月至2008年9月我院收治的27例顽固性腹水的患者,行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的临床...
李津波傅青春陈今伟王晓今倪鎏达周丰史强陈成伟
关键词:腹腔静脉分流术顽固性腹水围手术期
文献传递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张军红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护理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分析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 (PVS)临床运用的并发症及其处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例行PVS后患者的近远期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率 ,统计各项处理措施的效果和后患者生存率。结果 共有 2 9例次 9类 ( 12种 )并发症发生 ,近期 ( <1月 ) 19例次 ,中远期 ( >1月 ) 10例次 ,1年堵管率为 5 %。共有 13例 ( 65 % )患者出现并发症 ,9例 ( 4 5 % )为近期并发症 ,9例 ( 65 % )为中远期并发症 ,有 4种并发症导致了随后患者的死亡。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者后 1年生存率为 2 4% ,生存期小于半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高龄和ChildC级。与PVS直接相关的死亡原因是败血症、上消化道出血和DIC。结论 Denver管PVS后半数以上患者出现并发症 ,经积极处理后大多数近期并发症可以缓解 ,不少可积极预防 ,中远期并发症缓解率极低 ,部分可能原因是随访指导不够和不能及时治疗。只要合理选择患者 ,前积极准备 ,改善置管技 ,后积极预防并发症 ,加强随访和及时治疗并发症 ,PVS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及癌性腹水治疗中仍可发挥一定作用。
傅青春陈成伟倪鎏达王晓今史强茹素娟周峰王静华沈敏红陈今伟雷振宇
关键词:腹腔静脉分流术并发症难治性腹水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临床运用评价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指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经排放腹水等治疗后用药物不能防止腹水早期复发的病例.本文介绍了采用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应用,其疗效显著.
傅青春陈成伟史强倪鎏达茹素娟王晓今周峰王静华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腹腔静脉分流术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评价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评价Denver管腹腔静脉分流 (PVS)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效果。方法 选择 10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病人置Denver管行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手前后观察病人的体重、尿量、腹围、生化指标和凝血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 后所有病人体重较前平均降低 2 .7kg(P <0 .0 1) ,腹围平均减少 11.7cm (P <0 .0 1) ,尿量平均增加 10 5 3.8ml/d(P <0 .0 1) ,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改善 (P <0 .0 5 ) ,但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后并发症包括堵管 ( 2例 )、发烧 ( 2例 )、腹膜炎 ( 2例 )、心衰 ( 1例 )和上消化道出血 ( 2例 )。所有病人均有生化的DIC指标异常 ,但没有临床DIC表现 ,经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行Denver管PVS后能明显增加尿量、降低体重、减小腹围和提高生活质量 ,虽然可有许多并发症发生 ,但是经积极处理后可以缓解 ,不少可积极预防。相信随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 ,其在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治疗中会起相当重要作用。
傅青春陈成伟史强倪鎏达茹素娟王晓今周峰王静华
关键词:难治性腹水腹腔静脉分流术肝硬化
腹腔静脉分流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初步评价
2001年
傅青春陈成伟史强倪鎏达茹素娟王晓今周峰王静华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腹腔腹膜腔分流术
冠腔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40年国内报道病例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冠腔分流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76年1月至2016年11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全部公开发表的冠腔分流相关中文文献。中文检索词:冠腔分流、冠状静脉-腔静脉分流、胃冠状静脉-下腔静脉分流、胃冠状静脉-腔静脉分流。对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手指标及临床预后。患者前与后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共检索到冠腔分流相关文献8篇,纳入患者60例。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19~62岁,中位年龄43岁。80%(48/60)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史。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7例,B级29例,4例无分级。88%(53/60)患者使用搭桥血管进行胃冠状静脉与下腔静脉吻合,12%(7/60)患者中未使用搭桥血管。在搭桥血管选择方面,使用脾静脉31例,大隐静脉7例,颈内静脉4例,颈外静脉4例,人工血管4例,精索内静脉2例,胃网膜右静脉1例。行冠腔分流后患者门静脉压力降低的中位数为3.0(1.4~7.2)cmH_2O(1 cmH_2O=0.098 k Pa),胃冠状静脉降低13.0(11.0~14.0)cmH_2O。纳入患者中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4(0.3~228.0)个月。后出现上消化道再出血5例,肝性脑病1例,未发现有腹腔积液、肝衰竭、搭桥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冠腔分流的区域性降压效果显著,具有较低的消化道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对于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曲凯刘昌
关键词:腹腔静脉分流术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在脑室-腹腔分流后重度颅内感染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联合利奈唑胺对脑室-腹腔分流(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37例V-PS后革兰阳性球菌重度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治疗组。77例患者均接受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对照组后给予0.5%盐酸万古霉素溶液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利奈唑胺静脉滴注。观察两组后7、14 d治疗效果,前、后14 d脑脊液(CSF)中白细胞计数(WBC)、蛋白、葡萄糖水平,细菌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后7、14 d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时间6-26 d,平均(12.3±2.1)d;治疗组5-20 d,平均(9.8±1.4)d;两组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31)。两组前、后14 d CSF中WBC、蛋白、葡萄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时间与治疗方法无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在CSF中发现革兰阳性球菌,细菌清除率为100.0%。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后未见癫痫、头痛等并发症。电话或门诊随访1年,未见颅内感染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脑室灌洗治疗V-PS后重度颅内感染疗效良好,利奈唑胺能有效控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且安全性好。
呼铁民王维兴王昆鹏孙文浩李亮赵宗茂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腹腔静脉分流术利奈唑胺
腹腔静脉转流的临床应用及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顽固性腹水是临床常见,但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腹腔静脉转流(PVS)是消除腹水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笔者主要就PVS在顽固性腹水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李春民汪忠镐张望德
关键词:腹腔静脉分流术腹水

相关作者

刘青光
作品数:243被引量:1,356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肝细胞癌 肝癌 腹腔镜 肝肿瘤 重症急性胰腺炎
张有成
作品数:244被引量:964H指数:1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胃癌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肝癌
王维兴
作品数:65被引量:401H指数:10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开颅夹闭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张娟
作品数:127被引量:57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护理 胸部手术 不同护理干预 ICU 动脉血气分析
侯宽永
作品数:72被引量:547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胰腺炎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乳腺癌 肝移植 非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