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2篇“ 腹部脂肪“的相关文章
- 一种基于腹部CT图像识别的腹部脂肪分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腹部CT图像识别腹部脂肪分型的装置,包括:腹部脂肪数据采集装置,所述腹部脂肪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腹部CT图像数据;腹部脂肪识别装置,所述腹部脂肪识别装置用于基于腹部CT图像识别不同类型的腹部脂肪组织体...
- 邹显彤周翔海纪立农黄齐李玉凤张放温馨程佳渝袁艳萍余月郭成成
- 一种多糖在降低鸡腹部脂肪沉积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糖在降低鸡腹部脂肪沉积中的应用,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本发明探究了不同分子量的山荆子果实多糖对鸡前体脂肪细胞的作用,结果显示当0‑5kDa的山荆子果实多糖达到10μg/mL时,对于鸡前体脂肪细胞具有显著...
- 郝小静秦立廷刘开东杨景晁张倩白光烨刘华伟焦洪超赵格李福伟梁晓杨培培赵娟
- 膝骨性关节炎与腹部脂肪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骨关节炎(OA)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的疾病,是目前老年人活动能力受损的主要病因之一。研究表明,肥胖、脂代谢异常会促进OA的发生发展,脂肪因子可影响机体炎症状态,也会影响OA的进程,腹部脂肪组织对膝骨性关节炎(KOA)影响尤为重要。本文从腹部脂肪组织分布与KOA的联系做一综述,为OA的危险因素的筛查及疾病控制提供新的思路。
- 任庆杰梁家林周思肖璐邰凯瑜
-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内脏脂肪组织
- 基于腹部CT确定腹部脂肪参数与肠系膜脂膜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基于CT测量腹部脂肪参数,探讨肠系膜脂膜炎(MP)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9年8月—2022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住院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匹配对照研究,根据放射学标准诊断为MP的患者为MP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信息和血脂水平,获取L3椎体水平上的CT图像,基于腹部CT图像,应用Image J软件测量腹部脂肪参数,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体重指数(BMI)、血脂水平及腹部脂肪参数与MP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BMI和内脏脂肪面积(VFA),分为BMI正常组、内脏型肥胖组、非内脏型肥胖组,比较3组间MP患病率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在905例CT诊断为MP的患者中,242例被纳入研究。MP组VFA为(172.46±73.74)cm^(2),皮下脂肪面积(SFA)为(149.54±57.59)cm^(2),VFA/SFA为1.25±0.61。MP组BMI、VFA、SFA和VFA/SF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2组间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BMI、VFA是MP的独立危险因素。MP患病率在不同肥胖类型之间有差异,内脏型肥胖、非内脏型肥胖者患MP的风险分别为BMI正常者的3.83、2.08倍。结论肥胖在MP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其中VFA升高与MP发病有关,内脏型肥胖、非内脏型肥胖均为MP的危险因素。
- 吴雯王伟浪吉欣陈洪
- 关键词:肠系膜脂膜炎内脏脂肪皮下脂肪计算机断层扫描
-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探究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我院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资料实施腹部脂肪CT检测,根据肝脏、脾脏比值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情况,同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判断,观察腹部脂肪定量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从实验结果中观察到,100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肝/脾比值<1.0,>0.7,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轻度表现;有30例患者肝/脾比值,小于≤0.7,>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中度表现;25例患者肝/脾比值≤0.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重度表现。对腹部脂肪CT检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其中灵敏度为82.6%,特异性为45.1%。结论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轻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适合在临床诊断应用。
- 邢阔杨道科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CT检查腹部脂肪含量及分布在诊断,评估急性胰腺炎中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探究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采用CT检查腹部脂肪含量和分布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AP组90例、非AP组90例,并且同时按照患者的疾病程度将AP组分为非重症AP亚组65例、重症AP亚组25例,两组均进行CT检查,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等内容进行比较,并且测量患者的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面积。再计算患者腹部总脂肪组织(Total Abdominaladipose Tissue,TAT)面积、SAT和VAT面积相比、VAT和TAT面积相比。结果 两组SAT数据比较(P>0.05),而非AP组其他数据均低于AP组(P<0.05),两组SAT相比较(P>0.05),非重症AP组其他数据均低于重症AP组(P<0.05)。结论 腹部脂肪含量、分布和急性胰腺炎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而CT检查能够为其腹部脂肪含量和分布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能够有效预防、诊治疾病提供有效依据。
- 陈里何彬普刘荣杰张政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检查脂肪含量脂肪分布
- 腹部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的MRI定量检测及其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 2024年
- 目的:利用化学位移编码磁共振成像(chemical-shift-encod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E-MRI)技术定量检测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分析直肠癌患者不同部位脂肪酸组分变化情况,探讨该技术应用于评价脂肪酸影响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0月—2022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直肠腺癌患者术前行直肠常规MRI扫描和多回波梯度回波CSE-MRI检查以测定直肠系膜、肠系膜和臀部皮下3个部位的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包括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saturated fatty acid,fSFA)、单不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f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分数(fraction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fPUFA)]。同期入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非直肠癌患者20例。分析直肠癌组与对照组间以及直肠癌患者中各部位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变化,评价脂肪酸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别分析直肠癌淋巴血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周围神经侵犯(peripheral nerve invasion,PNI)阳性组和阴性组各部位脂肪组织脂肪酸组分变化,评价脂肪酸对肿瘤侵袭性的影响。脂肪酸分数参数测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通过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两组间差异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差异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或Kruskal-Wallis H(K)检验。结果:共纳入56例直肠腺癌患者,包括男性36例,女性20例,平均(65.1±10.1)岁;LVI阳性11例(19.6%),PNI阳性10例(17.9%)。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平均(66.3±8.8)岁。观察者间各部位各脂肪酸分数的测量相关性良好,ICC均>0.60。直肠癌组中直肠系膜脂肪组织fSFA高于对照组(37.2±4.2 vs 35.0±2.7,P=0.035);直肠癌患者中直肠系膜、肠系膜与臀部皮下脂肪组织中的fMUFA(分别为37.5±2.4、37.3±8.1和40.6±8.7,P=0.003)和fPUFA(�
- 张筱袁正林光武
- 关键词:直肠癌脂肪酸组分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
- 定量CT在探究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采用定量CT探讨健康体检人群腹部脂肪分布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纳入10887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将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根据QL、QU由小到大均分成4等份,分别为Q_(1)、Q_(2)、Q_(3)、Q_(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4个模型评估VFA、SFA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并根据完全调整模型,按性别因素进行分层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总检出率为20.2%(2196/10887),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完全调整模型中,VFA在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_(1)的1.73倍(1.42~2.10)、2.44倍(1.95~3.04)、2.99倍(2.32~3.86),趋势性检验P<0.001;SFA在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分别是Q_(1)的0.95倍(0.82~1.11)、0.99倍(0.85~1.16)、1.17倍(0.97~1.42),趋势性检验P=0.109。不同性别的VFA 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均P<0.05;而男性的SFA Q_(2)~Q_(4)发生高尿酸血症风险的趋势性检验P<0.05,女性中趋势性检验P>0.05。结论:健康体检人群中,VFA的增加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VFA可作为高尿酸血症防治的重要监测指标;对于SFA,该关联仅存在男性中。
- 和俊雅孙永兵戚昕李中林周菁邹智李昊周阳周阳屈敏窦社伟窦社伟刘红明闫峰山吕雪吕雪
-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 腹部脂肪CT参数及血清SAA、GP73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部脂肪CT参数及血清淀粉样蛋白(SA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63例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选取同期6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NAFLD患者腹部脂肪CT参数[内脏脂肪面积(VAA)、总脂肪面积(TAA)、总肌肉面积(SMA)、肝脾CT值比值(CTL/S)]及血清SAA、GP73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腹部脂肪CT参数及血清SAA、GP73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VAA、TAA、SMA及血清SAA、GP7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TL/S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严重程度NAFLD患者VAA、TAA、SMA及血清SAA、GP73水平比较: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CTL/S比较:轻度患者>中度患者>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VAA、TAA、SMA及血清SAA、GP73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CTL/S与NAFLD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腹部脂肪CT参数及血清SAA、GP73水平与NAFLD病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 赵金玲
- 关键词:高尔基体蛋白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肝/脾CT值比值对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及合并CAS斑块风险的评估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腹部脂肪CT定量参数联合肝/脾CT值比值(CTL/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并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AFLD患者180例(观察组),其中男性96例、女性84例,年龄(64.6±6.9)岁,范围35~78岁;选取同期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45例(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4.3±5.1)岁,范围33~79岁;2组受检者均行腹部CT检查。测量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根据IMT结果将观察组患者分为NAFLD合并CAS斑块组(IMT≥1.2 mm)和单纯NAFLD组(IMT<1.2 mm)。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者的CTL/S、内脏脂肪面积(VFA)、总脂肪面积(TFA)、脐水平面的矢状径(以下简称矢状径)、肌间脂肪面积(IMFA)。比较NAFLD合并CAS斑块组与单纯NAFLD组患者的CTL/S、VFA、TFA、矢状径、IMFA和肝脂肪变性程度。2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NAFLD合并CAS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NAFLD合并CAS斑块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CTL/S低于对照组(0.59±0.10对0.86±0.1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39,P<0.001);VFA[(173.80±22.42)cm2对(139.82±21.46)cm2]、TFA[(407.23±41.82)cm2对(365.71±36.85)cm2]、矢状径[(22.90±1.55)cm对(20.06±1.47)cm]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73、6.200、11.237,均P<0.001)。NAFLD合并CAS斑块组的CTL/S(0.49±0.12对0.63±0.15)、NAFLD轻度肝脂肪变性占比(35.29%对66.67%)均低于单纯NAFL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52,χ^(2)=14.746,均P<0.001);VFA[(190.69±24.17)cm2对(167.13±22.15)cm2]、TFA[(442.17±46.22)cm2对(393.42±40.87)cm2]、矢状径[(24.80±2.04)cm对(22.15±1.81)cm]、NAF
- 刘伟翟炜苗志花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脂肪变性动脉粥样硬化腹部脂肪
相关作者
- 程晓光

- 作品数:519被引量:3,737H指数:33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密度 磁共振成像 骨质疏松 QCT 骨密度测量
- 王玲

- 作品数:142被引量:563H指数:12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骨密度 骨质疏松 QCT 骨结构 定量CT测量
- 祝之明

- 作品数:403被引量:2,418H指数:2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 研究主题:代谢综合征 高血压 糖尿病 代谢 肥胖症
- 田志强

- 作品数:41被引量:203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代谢综合征 细胞 腹内脂肪 分选 腹部脂肪分布
- 李辉

- 作品数:410被引量:1,32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肉鸡 腹脂 体组成性状 分子标记方法 分子标记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