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9篇“ 致敏药物“的相关文章
师处方审核培训系列教材 易药物的审方要点
药物的审核是审方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审核本类药物时,需要根据药物本身的使用要求,结合患者过史、合并用的情况综合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皮试、口服过试验、药物激发试验等,并对合并用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并提出意见...
王颖彦
一种自噬诱导剂在制备抗皮肤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噬诱导剂在制备抗皮肤药物中的应用,所述自噬诱导剂为雷帕霉素;所述雷帕霉素的浓度为0.1‑1μM。本发明创造性地发现雷帕霉素作为一种自噬诱导剂,能够显著能够抑制皮肤相关细胞因子IL‑1β、TNF‑α...
吴熙秦美蓉陈润桦谢天柱张真王平王晓炜
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药物分析及监护
2024年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是一种严重的皮肤-黏膜反应,绝大多数由药物引起,以水疱及泛发性表皮松解为特征,可伴有多系统受累[1]。TEN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同一组疾病谱的两种不同表型,通过受累皮肤的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进行区分——SJS患者的BSA<10%,而TEN患者的BSA>30%,介于两者之间的即为重叠型SJSTEN[2]。
幸小东谢曌璐王静杜青青
关键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泮托拉唑药物不良反应
PDC药物,以及易药物开展临床前试验的考量
近些年来,大分子生物发展迅猛,当然也随之受到了广泛关注。与传统小分子药物相比,生物大分子药物具有相对分子量大、不易透过生物膜以及口服易降解等特点,因此该类药物在临床上几乎都为注射给。同时大分子药物的作用机制也与一般...
史梦瑶董戈瞿林海王全军戴学栋
关键词:PDC免疫原性过敏反应
89例疹患者的药物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常见药物疹类型,分析疹的相关诱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及预防疹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底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疹的患者临床数据,包括疹类型、使用药物原因、药物、潜伏期、发热情况、住院时间、治疗与转归等。结果疹患者共89例,占皮肤科同期住院总病例的2.90%。轻症疹63例(70.79%),以发疹型为主;重症疹26例(29.21%),以重症多形红斑(SJS)为主。使用药物原因以感染性疾病最多(44例,占49.44%)。63例(70.79%)为单一药物,其中前3位的药物类别为抗生素类(33.33%)、中成(26.98%)、抗癫痫(14.29%)。轻症疹潜伏期平均(4.56±6.14)d,重症疹潜伏期平均(9.35±11.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25)。19.05%轻症疹以及46.15%重症疹患者初期并发高热。89例疹平均住院(9.02±3.58)d,轻症疹与重症疹患者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t=3.06,P=0.05)。89例患者中,有46例(51.69%)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2例重症疹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重症疹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未随访到死亡病例。结论本地区疹类型以发疹型为主,抗生素类、中成、抗癫痫是前3位的药物种类。多数疹初期并发高热,尤其是重症疹,但重症疹与轻症疹间住院时间无差异。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治疗可缩短重症疹的住院时间。
张亚丽李君梁粟王雪曹娟梅贾雪松
关键词:药疹卡马西平拉莫三嗪
重症药物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2021年
目的对重症疹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药物相关分析。方法对医院2014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出现的30例重症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出现疹的危险因素和药物。结果本次回顾性分析发现,在危险因素上,患者年龄、药物使用时长、合并用数量等相关因素都与疹发生与治疗存在关系;在药物上,抗生素类药物为主要药物,占比30.00%,抗生素合并中注射剂(16.67%)、抗生素合并血液制品(10.00%)、抗生素合并NSAIDS(10.00%),抗生素类药物以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为主;其次包括解热镇痛合并中注射剂(13.33%)、多种中注射剂(13.33%)、抗癫痫类(6.67%)。结论重症疹患者易受到年龄、药物使用时长、合并多种药物因素影响。
肖红梅肖红娟黄海花阳巍范秀珍
关键词:重症药疹致敏药物抗生素类药物
采用ALDEN标准判别1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的药物与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本文报道1例脑出血术后患者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并死亡的案例,并引入表皮坏死松解症药物因果关系推算法(ALDEN)标准,对可能引发TEN药物相关性大小进行评价。根据ALDEN标准,临床师从反应间隔时间、药物存在情况、激发试验、停试验、潜在相关性和其他影响因素这6个方面评估患者所用药物TEN的可能性大小,从而筛选出最可能的药物为莫西沙星。ALDEN标准作为一种针对TEN的特异性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值得被推广。
张颖佩郑香宜吴建华
关键词:莫西沙星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药品不良反应
内蒙古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药物及HLA基因筛查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总结内蒙古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药物及筛查易感基因。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2019年确诊的68例汉族SJS/TEN患者,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筛查HLA-B*5801、HLA-B*1502、HLA-A*3101等位基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基因分型,分析药物。结果68例SJS/TEN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46.06±19.97(3~84)岁。检出HLA-B*5801阳性5例,4例为别嘌醇;HLA-B*1502阳性14例,5例为卡马西平、4例为拉莫三嗪,5例/可疑药物为抗菌药物、解热镇痛等;HLA-A*3101阳性1例,可疑药物为中活血针剂,成分不清。结论HLA-B*5801对别嘌醇、HLA-B*1502对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的预测性良好,建议用前筛查,而HLA-A*3101在本地区人群阳性率不高。
李欣韩建文
关键词:STEVENS-JOHNSON综合征表皮坏死松解症HLA-A抗原HLA-B抗原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CD40L表达在识别抗结核药物诱导超反应药物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药物刺激后抗结核药物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69、CD40L的表达变化,与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在识别此类患者药物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超反应的患者26例为病例组,同期未出现超反应的对照组10例,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胞原代分离后分别加入结核进行细胞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40L和CD69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后期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药物组和非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药物组患者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非药物组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性,同时药物组与非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药物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药物刺激后CD69、CD40L表达增加,这可能是一种用于识别此类患者药物的有意义的体外检测方法。
吴于青姜国强宗佩兰
关键词:超敏反应致敏药物流式细胞检测
酶联免疫斑点法在重症药物鉴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早期发现药物对重症疹的防治至关重要。目前对重症药物的鉴定尚无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已有的斑贴试验、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等,因感度和特异度较低,难以广泛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通过在体外检测药物特异性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鉴定药物,在重症疹患者中具有较高的感度及特异度,并可应用于处于疾病早期及合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疹患者。酶联免疫斑点法可能成为鉴定重症药物的有效方法。
高雪梅章星琪王芳
关键词:药疹致敏药物

相关作者

唐云志
作品数:20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致敏药物 药疹 儿童 腋臭 药物性皮炎
李军
作品数:761被引量:3,176H指数:2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黄晓安
作品数:13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致敏药物 药疹 儿童 腋臭 药物性皮炎
刘际虎
作品数:13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致敏药物 药疹 儿童 药物性皮炎 重症药疹
刘学军
作品数:13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致敏药物 药疹 儿童 腋臭 药物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