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51 篇“ 营养方式 “的相关文章
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对老年卒中患者营养 状况的影响 2024年 背景及目的:营养 物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石之一,并且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人类的生命活动。营养 物质的异常减少或增多都可以导致人体发生相关疾病。急性脑卒中是现阶段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生存质量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现有研究表明营养 物质对此疾病有着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因为营养 物质对于脑卒中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疾病发生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且对疾病的发生率、病理生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着重探究老年卒中患者在经不同营养 方式 、给予不同营养 物质后,其营养 状况与发病后神经功能恢复间的关系,以期找出临床中何种营养 方案更为合理有效。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60~80岁)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取对象分为试验组(整蛋白组)和对照组(匀浆膳食组)。采集病例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神经功能评分、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肱三头肌皮肤厚度以及上臂周径。数据整理及分析采用Excel 2007和SPSS 22.0软件。正态分布的定量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1周后,整蛋白组TP水平高于匀浆膳食组(P P −离子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 Background and purpose: Nutrients are one of the cornerstones of human life activities, and affect human life activities in many aspects. Abnormal decrease or increase of nutrients can lead to related diseases. Acute strok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life in the world at this stage. Because of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brought by the irreversible necrosis of nerve cells, the research of this disease has never stopped. Because the impact of nutrients on stroke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recovery of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the occurre 王振琪 张忠敏关键词:肠内营养 营养方式 营养制剂 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23年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代谢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肠内营养 方式 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经鼻肠管肠内营养 )和对照组(实施经鼻胃管肠内营养 )。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4 d营养 代谢指标血清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总蛋白(TP)、D-乳酸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腹胀腹泻、血糖紊乱、食管反流误吸、肺部感染、胃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观察两组28 d病死率。结果最终85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组43例,对照组42例。随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治疗后PAB、Alb、TP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均逐渐升高,D-乳酸均逐渐降低,治疗后14 d达到峰值或谷值,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AB(mg/L):253.62±21.13比236.38±18.47,Alb(g/L):55.59±5.14比51.14±4.52,TP(g/L):186.95±24.72比159.84±21.47,D-乳酸(mmol/L):32.16±2.29比46.86±5.11,IgA(g/L):1.90±0.52比1.70±0.50,IgG(g/L):9.62±1.74比8.56±1.70,IgM(g/L):1.18±0.50比1.03±0.41,均P<0.05〕;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 干预期间腹胀腹泻、血糖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95%(6/43)比16.67%(7/42),χ^(2)=0.121,P=0.728;6.98%(3/43)比9.52%(4/42),P=0.713;9.30%(4/43)比14.29%(6/42),P=0.520〕;观察组食管反流误吸、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33%(1/43)比19.05%(8/42),P=0.015;4.65%(2/43)比23.81%(10/42),χ^(2)=6.432,P=0.011〕。观察组28 d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8%(3/43)比11.90%(5/42),P=0.483〕。结论sTBI患者采取鼻肠管方式 行肠内营养 治疗在改善患者营养 代谢、肠黏膜屏障功能、免疫功能,以及减少肠内营养 相关并发症方面均明显优于鼻胃管肠内营养 。 廖利萍 高英 何琦 陈鹏 王科 陈英 邓永兵关键词:鼻胃管肠内营养 鼻肠管肠内营养 营养代谢 预后 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的单中心临床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因手术切除范围大,涉及切除脏器多,消化道重建复杂等多因素导致术后并发症高达30-50%,近年来研究发现营养 不良是PD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在PD术后早期肠内选... 尤伟东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长寿膳食模式介导下的中老年人蛋白质营养 方式 及其抗衰老机制研究--采用大鼠试验模型 在中老年人蛋白质营养 策略上,有的人认为低蛋白有利于健康,有的人则认为高蛋白有利于健康,面对相互矛盾的局面,基于前期对长寿人群膳食模式的研究,提出如下假说:人体大约在50岁以后,有利于健康长寿的蛋白质营养 需求有一个由较低到... 郑文轩关键词:中老年人 抗衰老机制 探讨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 方式 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 方式 在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耐受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1年3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后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经鼻胃管肠内营养 方式 干预;观察组接受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 方式 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耐受性、安全性,以及患者免疫功能指标、营养 状态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发生喂养不耐受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1,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8,P<0.05);两组患者启动肠内营养 至腹胀腹痛完全消失时间、肠内营养 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19、0.180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 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增加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98、19.0844、15.4202,P<0.05)。结论:进一步提升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疗效的营养 方式 之一则为经鼻空肠管方式 ,其疗效与经鼻胃管营养 方式 基本相当,但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 方式 患者更为耐受,且安全性更高,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 状态和免疫功能。 刘利文 马玲莉 董小敏关键词:肠内营养 经鼻空肠管 稳定氮同位素在南海珊瑚营养 方式 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大多数造礁珊瑚是“混合营养 ”型生物,既可以通过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自养,也能通过珊瑚宿主摄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异养。研究较大空间范围内不同环境条件下珊瑚营养 方式 (虫黄藻自养光合作用、宿主异养摄食)的时-空变化是理解其环境适应... 门征关键词:造礁珊瑚 稳定氮同位素 营养方式 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对ICU危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不同肠内营养 方式 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期间于ICU行机械通气且治疗时间大于48小时的80例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胃管组(利用常规插管法把鼻胃管末端置于胃部)、鼻肠管组(利用盲插法把鼻肠管末端置于十二指肠降部),每组40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相比鼻胃管组,鼻肠管组机械通气和住ICU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更低,营养 指标水平更高(P<0.05)。结论鼻肠管肠内营养 方式 用在ICU危重患者中可获得更好的疗效,预后效果理想。 方俐超 杨丽艳 李晓斌 蒋星星 熊朝霞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重症患者营养 方式 及肠内营养 实施时间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重症患者是指入住在重症监护室病情危重的患者,对于肠内营养 的需求大,同时肠内营养 也是重症监护室患者预后的关键。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的特点,常常会出现在神经、内分泌及炎症介质的作用下,产生应激反应,出现相关激素的分泌增加(如皮质激素、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从而对患者的内平衡稳态造成破坏,最终呈现出分解代谢亢进等相关应激反应特点。重症患者的营养 不良的发生概率达10%~60%,重症患者营养 不良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感染等风险,更有甚者可导致患者相关组织的形态及功能改变。肠内营养 是将食物或配方营养 制剂通过体外管路输送至病人的胃或十二指肠的营养 支持方式 。根据全球相关营养 指南提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 是改善疾病预后的关键。目前对于重症患者营养 的实施方式 的选择及肠内营养 的实施时间仍存在争议,具有进一步研究、讨论的价值。本综述旨在通过论述肠内营养 实施方式 及肠内营养 实施时机。 宋喆 侯明关键词: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 不同胃肠外营养 方式 对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胃肠外营养 方式 对早产儿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早产儿胃肠耐受情况分为全静脉营养 组(n=95)和部分静脉营养 组(n=105)。全静脉营养 组的早产儿全部采用外周静脉中央静脉置管实施胃肠外营养 支持,部分静脉营养 组采用经外周静脉中央静脉置管联合经口喂养配方奶加营养 液的胃肠外营养 支持,分析营养 支持前早产儿维生素D不足、缺乏的发病率,比较两组出生后24 h内、出生后14 d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结果早产儿维生素D不足发病率为30.00%,维生素D缺乏发病率为13.50%。出生后24 h内,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生后14 d,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明显低于出生后24 h内,且部分静脉营养 组高于全静脉营养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尽早采用外周静脉中央静脉置管联合经口喂养配方奶加营养 液的胃肠外营养 支持有利于提高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助于避免维生素D缺乏的发生。 李明耀 吕峻峰 杨春晖关键词:胃肠外营养 早产儿 维生素D 有害藻华甲藻卡尔藻的两种特殊营养 方式 研究 甲藻作为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是近海海洋生态系统中微食物网的基础和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但是,甲藻中也包含了40%的有害藻华原因种,且全球75%以上的有害藻华事件都由甲藻引起。甲藻的营养 生态学一直以来都是有害藻华生态学研... 宋晓英关键词:微量元素营养
相关作者
韩璐 作品数:6 被引量:40 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康复医学科 研究主题: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康复训练 营养方式 鼻饲胃管 胃肠 周英 作品数:42 被引量:238 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早产儿 新生儿 新生大鼠 瘦素 陈坚 作品数:167 被引量:710 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活性氧 去甲斑蝥素 基因调控 溃疡性结肠炎 泊洛沙姆407 巴依尔才次克 作品数:29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早产儿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重塑 新生大鼠 胡永善 作品数:387 被引量:4,451 H指数:3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 研究主题:脑卒中 康复治疗 脑卒中患者 康复 三级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