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13篇“ 落叶松人工“的相关文章
落叶松人工造林与人工抚育技术探究
2025年
落叶松作为一种重要的针叶树种,在林业经济和生态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材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建筑、造纸等行业,同时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实现落叶松人工林的高效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造林与抚育技术至关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落叶松人工造林的价值,详细分析探讨了落叶松人工造林与人工抚育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帮助,促进造林抚育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郭萍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造林
一种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其包括联合采取如下措施:A、抚育间伐,开窗透光;B、径级调控以提升径级结构多样性,增加垂直层次;按照待抚育林不同胸径分成若干径级,遵循采伐后各径级植株的剩余数量趋近于一致...
任启文张树梓李洁刘金柱周艳伶李联地
塞罕坝地区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
2025年
落叶松落叶松属乔木,是常用加工木材,其树皮可用于制革及印染。落叶松具备喜光喜水特性,环境适应性强,是塞罕坝地区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落叶松适合生长于土壤肥沃且湿润的区域,为保障塞罕坝地区落叶松造林效果,提高落叶松成活率,本文从育苗技术、苗期管理技术、造林技术3个方面展开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的应用探讨。
王衔皎
关键词:落叶松更新造林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2025年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究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在3个营林区内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3个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共116种,隶属44科86属。林下植物的科、属、种总数在3个营林区中表现一致,即母子沟最高,莫里莫次之,北岔最低。灌木层优势科均以蔷薇科居多,草本层优势科则各有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莫里莫营林区灌草层的指数值高于其他2个营林区,母子沟居中,北岔最低。莫里莫营林区高灌草层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较高健康度和韧性,而母子沟的中等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表明其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状态,北岔营林区的低多样性测度指数暗示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对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康义辛学兵辛学兵郭慧裴顺祥吴莎郭慧吴迪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林下植物
不同大小林隙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苗更新状况分析
2025年
为掌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大小林隙内幼苗的更新状况,以关帝山林区吴城林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12块标准样地,选取15个形状不规则的林隙,分析幼苗的空间分布、密度、基径和高度等方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幼苗主要分布在冠空隙区域边缘和林冠投影区,并聚集在林隙的某一个方向上;在华北落叶松的种子萌发阶段,应建立小(20~50 m2)林隙,在其幼苗生长阶段,可采取人为干扰方式,建立较小(50~100 m2)林隙,以更好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苗更新。
董刚毅
关键词:林隙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幼苗
基于潜在生产力的吉林省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
2025年
【目的】为验证基于林分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并优化此方法,采用潜在生长量法估算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地质量评价和抚育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局级固定样地数据,采用广义代数差分法建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优势高生长模型,根据地位指数划分立地等级。建立含立地等级哑变量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利用黄金分割法搜索最优密度,求解潜在生产力,并通过自然稀疏线进行验证;以现实林分年龄和林分密度指数计算现实生产力;结合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两者差异综合评估生产力提升空间。【结果】(1)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优势高、断面积、蓄积生长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调整决定系数为0.877、0.985、0.966;均方根误差为1.037 m、0.886 m^(2)/(hm^(2)·a)、9.756 m3/(hm^(2)·a);相对均方根误差为7.353%、6.588%、11.890%。5个立地等级的地位指数平均值大小为19.8、17.8、15.7、13.5和11.6 m。(2)同一林龄,断面积和蓄积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指数不同。基准年龄30年时断面积潜在生产力为0.861~0.941 m^(2)/(hm^(2)·a),蓄积潜在生产力为5.319~8.775 m3/(hm^(2)·a)。与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相比,中龄林和幼龄林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较大,表明它们具有较大的生产力提升空间。(3)在林分生长过程中,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密度始终不大于林分自然稀疏的最大密度。【结论】约束林分初始株数后计算的潜在生产力更符合实际,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潜在生长量的立地质量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在中幼龄阶段,长白落叶松的现实生产力与潜在生产力差异显著,该差异随立地质量的下降而增大。研究结果给出了潜在生产力对应的最优林分密度,可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提供依据。
罗光成雷相东史景宁何潇向玮李玉堂
关键词:潜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叶面积与树干断面积垂直分布规律探究
2025年
文章以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样地的21棵标准木为研究对象,基于外业测量的解析木数据,探究人工华北落叶松的叶面积分布与树干生长的关系,包括轮层叶面积垂直分布规律、树干断面积垂直分布规律、轮层叶面积分布与树干断面积增长量的关系,旨在为探究树木生长机理和有效冠高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面积随着相对着枝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树干断面积增长量随着相对着枝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通过分析叶面积垂直分布与树干断面积增长量垂直分布的关系发现,叶面积垂直分布最大值所在位置与树干断面积增长量趋于稳定的位置基本一致。
孙一博贺梦莹李鑫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目标树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2025年
为探析目标树经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群落特征及土壤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北京京西林场落叶松人工林(未抚育的纯林和混交林,20%抚育强度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乔木层均为喜阳植物,混交林内喜阳、半阴灌木占主导且均高于纯林;落叶松的重要值随抚育增强而增加;混交林多样性均显著高于纯林(P<0.05);随抚育增强,乔木层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灌木层的Margalef丰富度显著降低(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和Pielou均匀度增加,而草本层则与灌木层的变化则相反;纯林土壤全钾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混交林(P<0.05);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与灌草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P<0.01)。
咸锋王天罡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
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蒸腾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2025年
林分蒸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占森林总蒸散量的40%~70%,直接影响着区域小气候及下游用水安全。预测变化环境下的林分蒸腾量(T),分析林分蒸腾的影响因子及其对这些因子的响应,对于森林水分调控和林水综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于2019年生长季(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半湿润区香水河流域,选取1块林龄38 a、林分密度为746株/hm^(2)、平均胸径19.94 cm、平均树高17.54 m的华北落叶松纯林,通过观测其树干液流,经尺度上推得到林分蒸腾量,并对生长季内的潜在蒸散量(ET_(o))、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RSWC)以及冠层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监测。研究表明,生长季内林分蒸腾变化范围为0.031~1.191 mm/d,呈现出先增后减的波动趋势,平均值为0.572 mm/d。利用外包线法确定的林分蒸腾单因素响应规律表明,T与ET_(o)之间为二次函数关系,阈值为1.191;T与RSWC之间为饱和指数函数关系,阈值为1.094;T与LAI之间为线性增长关系。基于单因素响应函数研究,进一步构建了T的多因素耦合模型,且得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R^(2)=0.85,NSE=0.83,P<0.01)。通过T模型计算各主要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发现,无雨日ET_(o)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13.35%),LAI次之(-4.63%),RSWC最小(-0.03%);有雨日LAI是T变化的主要贡献因素(6.95%),RSWC次之(0.05%),ET_(o)最小(-23.60%)。对T随各主要因素动态变化的研究表明,在高ET_(o)、RSWC和LAI水平下,T的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确定了T对潜在蒸散量、土壤水分相对可利用度的单因素响应关系以及T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并构建了多因素T模型,可用于评估和预测林分蒸腾量,量化各因素的影响。
刘璇郭建斌付高冉韩炎穆于澎涛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潜在蒸散量叶面积指数
塞罕坝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及其氮添加响应
2025年
【目的】人工林林下植物在维持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林下植物形态结构随氮添加的变化,深入理解林下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方法】采用植物制片技术,比较塞罕坝人工林基地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华北落叶松样地优势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及其对不同氮添加处理(0、20、50 kg·hm^(-2)a^(-1))的响应,并探讨不同氮添加处理条件下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林下植物不同叶解剖特征的可塑性指数具有一定规律,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等相对稳定,海绵组织厚度较为敏感。2)氮添加对林下植物9个叶解剖特征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各叶解剖特征间的相关关系多存在显著影响;相比低氮添加,高氮添加可增强叶片厚度相关指标间的关系、削弱维管组织相关指标间的关系。3)幼龄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基础数值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近熟林,中龄林和近熟林林下植物各叶解剖特征差异不明显;幼龄林林下植物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受氮添加促进,维管组织相关指标表现出受抑制效果;近熟林与幼龄林相反,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受氮添加抑制,维管组织相关指标受氮添加促进;中龄林林下植物叶解剖特征对氮添加的响应程度最高且多为正响应。【结论】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样地林下植物的叶片厚度相关指标和维管组织相关指标对外源氮添加可能采取不同适应策略,在解读植物响应适应机制时需针对不同情况予以区分考虑。
张孝琰倪晓凤蔡琼吉成均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

相关作者

朱教君
作品数:236被引量:4,062H指数:4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主题:次生林 防护林 人工林 农田防护林 樟子松
张慧东
作品数:92被引量:580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蒙古栎 土壤呼吸 落叶松人工林 人工林 土壤
颜廷武
作品数:233被引量:1,978H指数:2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农户 秸秆还田 蒙古栎 可持续发展 扦插
魏文俊
作品数:77被引量:613H指数:14
供职机构: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碳储量 落叶松人工林 蒙古栎 碳密度 土壤呼吸
王志波
作品数:61被引量:98H指数:5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华北落叶松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不同种源 种源 兴安落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