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7篇“ 藻类群落“的相关文章
- 华南地区河流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5年
- 华南地区水网和水热条件具有独特性,摸清区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受季节变化、用地类型的影响状况,可为华南地区针对性的水华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择华南地区典型河流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秋季及2022年春季对该河流14个调查点位进行了水质理化参数及浮游藻类采样调查,并结合各采样点缓冲区土地利用数据,分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与季节变化和用地类型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和用地类型通过影响环境因素(如水温、降雨、营养盐等)直接或间接改变浮游藻类密度、群落结构、群落稳定性及多样性.水温变化以及降雨对入河污染物、水体扰动的影响均显著改变了浮游藻类密度、群落稳定性及多样性.在营养盐方面,冗余分析揭示了总氮、总磷是影响浮游藻类群落差异的关键因子(p<0.05).差异性分析显示,秋季、春季在总氮、总磷以及浮游藻类平均密度和多样性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群落组成也由硅藻-蓝藻型演替为硅藻-绿藻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地与总氮、总磷负相关,而农业用地和城镇村用地则与之呈正相关.城镇区的浮游藻类平均密度高于林地区、农业区,且多样性指数低于农业区,表明城镇区水华暴发风险更高.因此,水华防控应重点关注水温较高的时期,以及两岸城镇村用地较多的河段.
- 陈宇华鲁汭李燕吕业佳
- 关键词:浮游藻类群落特征
- 环境筛选驱动雅鲁藏布江下游着生藻类群落组装过程
- 2025年
- 着生藻类是河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也是河流水生态监测与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雅鲁藏布江作为典型的高原河流,其着生藻类的群落组装过程尚不清楚.于2022年5月、2023年7月和9月在雅鲁藏布江下游进行着生藻类样品的采集和水环境因子的测定,采用活体观察与固定染色技术鉴定藻类物种并计算细胞丰度及生物量,以探究雅鲁藏布江下游着生藻类的群落多样性格局,阐明确定性过程与随机过程在着生藻类群落组装中的相对重要性,并揭示驱动其组装过程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水环境因子在时间上差异明显,主要集中于春夏和夏秋之间;3个季节共鉴定着生藻类274种,隶属于7门9纲18目31科63属,季节间群落差异显著(P=0.001),整体呈现硅藻-绿藻-蓝藻型;着生藻类的群落组装过程受确定性过程和随机性过程共同影响,但以确定性过程为主导;种间关系以协作为主且秋季的共现网络表现出更强的网络复杂性和联通性;pH和浊度是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重要水环境因子,可通过驱动着生藻类物种的代谢速率及生态适应性间接影响着生藻类的群落组装过程.
- 刘惠秋杨胜娴巢欣闫冰洁卫佩佩吴湘君巴桑
- 关键词:着生藻类
- 温度对底栖藻类群落的影响
- 2024年
- 全球变暖环境下,温度变化对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不可忽略.实验以温度为单一变量的控制实验培养藻类群落,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对底栖藻类群落的影响,研究培养温度为5~30℃的温度梯度6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方差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比较各温度组藻类增长率、香农多样性指数、香农熵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差异及群落结构的差异,进而探索温度变化对藻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处理组间藻类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显著(应力值=0.12),绿藻多偏好10~20℃,硅藻多偏好5~15℃,蓝藻则偏好20~30℃.(2)在较低温度(5、10、15℃)下,双菱藻属成为主要优势种,而在较高温度(15、20、30℃)时,双菱藻属和栅藻属共同占据主导地位.(3)藻类群落增长率在不同温度下差异显著(P<0.05),硅藻和绿藻在10℃时增长最快,蓝藻在20℃时增长最佳.(4)恒温培养5d后,各温度组间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30℃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炳指数最高,而10℃组均匀度最高.研究揭示了温度对自然底栖藻类群落演替的影响,为藻类定向培养与肥水、渔业养殖及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宋秋容肖璇苏浩仪丘文倩赵瑞时宇飞郭天麒郭姝含
- 关键词:温度底栖藻类群落演替生物量物种多样性
- 许昌市河流浮游藻类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 2024年
- 为了解许昌市水体中浮游藻类群结构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22年4月调查了许昌市10条河流12个断面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的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记录到浮游藻类7门38属42种,绿藻门在种类组成上占优势,共13种,其次是硅藻门;绿藻门种类最多但每种的个体数较少;小环藻在12个采样点中均为优势种。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水质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有3个河流断面水质为无污染,3个河流断面水质为中度污染,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总体水质较好。
- 徐永新张培锋王心如徐志勇马俊峰常孟阳
- 关键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
- 青藏高原河流藻类群落结构及其驱动机制
- 藻类是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的重要贡献者,也是物质代谢和能量循环的基础,在全球各类水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早期研究主要采用传统形态学方法研究海洋、湖泊或平原河流中的浮游藻类,对高原河流藻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高海拔河流藻类的...
- 赵晓惠
- 关键词:青藏高原河流藻类
- 碧山水库藻类群落特征与蓝藻水华风险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掌握碧山水库藻类群落特征及蓝藻水华情况,在碧山水库设置5个点位开展丰水期和枯水期藻类现场调查。结果表明:碧山水库共鉴定出藻类7门44属63种,丰水期藻类及蓝藻丰度、生物量均显著高于枯水期,丰水期多样性指数低于枯水期;丰水期全库发生蓝藻水华,主要水华蓝藻种类是长孢藻和挪氏微囊藻。在水库管理中要注意防范水库蓝藻水华风险,建立蓝藻毒素和异味物质的监测与预警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 杨平戴国飞刘聚涛方媛瑗温春云吴桨
- 关键词:藻类群落结构蓝藻水华
- 安阳市小南海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调查
- 2024年
- 在2022年丰水期7月中旬对安阳市小南海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中共鉴定浮游藻类21种(属),隶属于6门;绿藻门为7种(属),占33%,种类最多;硅藻门仅次于绿藻门为6种(属),占29%;在丰度和生物量上,蓝藻门优势明显,绿藻门种类最多,但丰度低;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束丝藻和颤藻。调查时为泄洪期,水位上升,采样区水体相对平静,大量营养盐摄入,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对蓝藻生长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这可能是蓝藻门占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小南海水库存在营养化水平高和污染的风险。
- 常孟阳赵文武郭俊丽
- 关键词:小南海水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
- 白家河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被引量:1
- 2024年
- 白家河是嘉陵江的支流,也是天水市水量较大且有代表性的河流。本研究采集水样,测定其水质理化指标,调查白家河水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并开展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白家河水质偏碱性,水质处于Ⅱ类至Ⅲ类的水平。经分类鉴定,白家河浮游藻类为5门、27属、57种。浮游生物多样性评价显示,白家河水质为中度污染。本研究可以明确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和水质状况,为水生态保护及长江禁捕效果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 雒林通王剑周李小珍何明
- 关键词: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水质评价
- 人工湖早期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 2024年
- 为探明人工湖早期浮游藻类及其水体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于2022年10月30日在紫琅湖湖区设置13个采样点,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解析了浮游藻类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藻类8门33科58属,共73种。其中硅藻门和绿藻门种数最多,分别为25和26种。以细胞密度论,蓝藻门,隐藻门和绿藻门占优势,其细胞密度分别为7.7×10^(5)~6.7×10^(6),1.7×10^(5)~3.7×10^(6),0.5×10^(5)~3.2×10^(6) cells/L;而以生物量论,隐藻门和硅藻门占优势,其生物量分别为0.92~5.52,0.42~1.39 mg/L。以蓝藻门的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和细鞘丝藻(Leptolyngbya sp.),硅藻门的直链藻(Melosira sp.),绿藻门的空星藻(Coelastrum sp.),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隐藻(Cryptomonas sp.)为优势种。不同采样点之间群落组成,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浊度(NTU)、总有机碳(TOC)、溶解氧(DO)和pH值是影响浮游藻类分布特征的显著环境因子。
- 顾晓丽乔启成余永昌李欣龙锡恩闫生荣
- 关键词:人工湖浮游藻类群落特征环境因子典范对应分析
- 湟水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究高原河流中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选择黄河流域上游支流湟水河为对象,于2020年9月(秋季)和2021年6月(春季)对湟水河流域23个点位开展着生藻类调查,探究湟水河着生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格局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湟水河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172种,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时空差异明显,上游段着生藻类群落主要由小席藻、鞘丝藻和披针形曲壳藻等清洁种构成,中下游段优势种则逐渐出现放射舟形藻和谷皮菱形藻等耐污种。春季湟水河着生藻类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低于秋季,分别为41.55×10^(4)cells/cm^(2)和66.45×10^(4)cells/cm^(2)、0.60mg/cm^(2)和12.50mg/cm^(2)。春秋两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上游段均高于中下游段。MRPP检验分析发现,着生藻类群落存在显著的时间(春季v.s.秋季)和空间(上游段v.s.中下游段)差异。就β多样性而言,上游段Jaccard指数低于中下游段,春季Jaccard指数高于秋季。RDA分析识别出春季影响湟水河着生藻类群落的环境因子是硝酸盐、总氮、总磷和溶解氧,秋季影响着生藻类群落的是浊度和总氮。研究结果表明湟水河着生藻类群落与水环境因子变化密切相关,应重点关注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氮磷营养盐控制减排等管理内容。
- 李晴李曌丁森尚光霞贾晓波陈立斌
- 关键词: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多样性
相关作者
- 周绪申

- 作品数:76被引量:297H指数:9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地表水 浮游植物多样性 藻类群落 生物多样性
- 毕永红

- 作品数:156被引量:8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三峡水库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铜绿微囊藻
- 胡征宇

- 作品数:231被引量:1,990H指数:2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三峡水库 水华 葛仙米 藻类 淡水
- 罗阳

- 作品数:57被引量:261H指数:8
- 供职机构: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
- 研究主题:浮游植物 海河流域 水质 富营养化 物种多样性
- 马正学

- 作品数:120被引量:574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群落特征 蝶类 土壤纤毛虫 水质评价 原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