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65篇“ 蝶窦“的相关文章
蝶窦异位垂体瘤1例
2024年
异位垂体腺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文报告1例蝶窦异位垂体腺瘤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并梳理其诊疗过程。54岁女性患者,因“体检发现鼻窦肿物1个月余,偶伴头胀,无头晕及头痛”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枕骨斜坡、双侧蝶窦内占位。患者于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经蝶窦脑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随访2个月,肿瘤未见复发。
庞雅方朱冬冬沙骥超郑军杨茂林金光华
关键词:蝶窦异位垂体腺瘤垂体瘤
一种蝶窦自然口手术探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蝶窦自然口手术探针,包括手持部,手持部的端部设有连接部,连接部远离手持部的一端固定有连接头,连接头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呈弯曲状的探针本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并且实用性强,在手术时,无需在病人的蝶窦壁上...
廖贵华龙华晴黄文峰覃伟罗国平庄美容
一种旋转可拆卸蝶窦咬骨钳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可拆卸蝶窦咬骨钳,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手柄(1)和活动手柄(2),固定手柄(1)和和活动手柄(2)转动连接,固定手柄(1)的上端设有套管(3),活动手柄(2)的上端伸入到套管(3)内,套管(3)内...
申屠升东徐斌杰
蝶窦气化停滞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
2024年
目的分析蝶窦气化停滞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并与蝶骨区骨、软骨源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蝶窦气化停滞和20例蝶骨区骨源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包括发生部位、大小、密度、有无膨胀、钙化、骨皮质改变,MRI信号、抑脂后信号改变、强化程度、邻近结构改变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蝶窦气化停滞多见于蝶骨体(4例)、翼突(3例)和多部位受累(6例)。停滞区域以混合密度为主,最长径为0.8~4.1 cm,钙化7例,无膨胀性改变13例,骨皮质完整13例;MRI T1WI高信号11例,等信号2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3例,抑脂后信号减低13例,无明显强化10例,轻微强化3例。邻近结构无改变13例。结论蝶窦气化停滞是少见解剖变异,以混合密度为主,骨皮质完整,无膨胀性改变,MRI抑脂信号减低,无明显强化有助于鉴别。
闫钟钰刘承耀王新艳李铮杨本涛鲜军舫
关键词:蝶窦颅底
一种蝶窦共鸣的聚合与扩张的肌肉群训练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蝶窦共鸣的聚合与扩张的肌肉群训练方法,属于歌唱训练的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标准蝶窦共鸣的聚合与扩张发声时的多个肌肉群数据获得对应的标准肌肉群数据;S2、选取至少一种肌肉群作为主训练肌肉群...
陈开颖
蝶窦解剖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垂直方向生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蝶窦相关解剖对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扩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患者影像资料,根据肿瘤鞍上扩展值(suprasellar expansion value,SEV),分为鞍上组(SEV>0)和鞍下组(SEV≤0)。比较蝶窦气化类型、蝶窦主隔偏向、蝶窦体积、蝶窦主隔最大宽度,并进行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鞍下组比较,鞍上组蝶窦气化更好(P=0.016),蝶窦主隔最大宽度更宽(P=0.003),蝶窦主隔更居中(P=0.048),蝶窦体积更小(P=0.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显示:蝶窦主隔最大宽度(OR=6.23,P=0.013)和蝶窦体积(OR=0.72,P=0.024)是影响无功能垂体大腺瘤沿垂直方向扩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蝶窦体积越小、蝶窦主隔越宽,无功能垂体大腺瘤越倾向于向鞍上生长。
秦勇毛德佳吴善武洪纯丁大成王棒
关键词:蝶窦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研究
2024年
评估垂体瘤治疗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从2020年10月-2023年10月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收治的垂体瘤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作为研究组,采取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采取显微镜下治疗,两组患者均为40例,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指标、应激指标、激素水平等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内容。结果 研究组中,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应激指标与研究组对比显示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之间的激素水平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是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优势显著,安全性更高,可以帮助患者缩短住院及手术时间,降低应激指标及激素水平,推广价值较高。
李文生招春飞肖健齐许成杰龙霄翱
关键词:垂体瘤神经内镜应激指标激素水平
经中鼻甲基板入路碟窦开放术治疗蝶窦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研究中鼻甲基板入路碟窦开放术在治疗蝶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1月之间接收的52名蝶窦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此类患者参与鼻窦部位CT检查的时间顺序为依据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手术治疗组,选择鼻内镜经单侧鼻腔入路手术治疗方式,一组为特殊手术治疗组,选择中鼻甲基板入路碟窦开放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出现不良症状的概率、两组患者对本次治疗环节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康复时间。结果 特殊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治疗效果强于常规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特殊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出现不良术后症状的概率低于常规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特殊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对本次治疗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常规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特殊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术后康复时间短于特殊手术治疗组蝶窦病变患者,两组蝶窦病变患者数据之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经中鼻甲基板入路碟窦开放术在治疗蝶窦病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减少患者出现不良术后症状概率的积极作用,优化手术治疗环节的效果,且可有效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环节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得到推广。
彭凤兰
关键词:蝶窦病变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经鼻蝶窦手术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泌乳素(PRL)、生长激素(G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23年5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垂体腺瘤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0.29±5.25)岁。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09±5.21)岁。研究组给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肿瘤切除率,ACTH、PRL、GH水平,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81.67±12.03)min比(114.35±11.68)min、(7.51±1.18)d比(11.07±1.24)d],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72.59±8.14)ml比(85.26±8.3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27、13.154、6.889,均P<0.01)。研究组完全切除率高于对照组[87.50%(36/40)比70.00%(28/40);χ^(2)=3.660,P=0.056]。术后7 d,研究组血清ACTH、PRL、G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5.37±4.19)pmol/L比(20.01±4.38)pmol/L、(1.33±0.48)nmol/L比(1.71±0.52)nmol/L、(0.88±0.31)nmol/L比(1.09±0.37)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41、3.396、2.752,均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27.50%(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结论神经内镜下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较显微镜下入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激素水平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杨公利陈晶
关键词:垂体腺瘤显微镜神经内镜激素水平
1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2024年
总结1例神经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护理过程中通过个性化的评估,如血压的评估、鼻腔术前准备、术后血压管理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一系列措施,患者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术后13天痊愈出院。
董晓霞
关键词:垂体瘤动脉瘤血压管理

相关作者

王任直
作品数:727被引量:3,373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库欣病 经蝶手术 手术治疗
任祖渊
作品数:209被引量:1,196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库欣病 外科手术
苏长保
作品数:205被引量:1,017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库欣病 手术治疗
廖建春
作品数:255被引量:1,017H指数:17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研究主题:解剖学 蝶窦 手术 内窥镜 鼻内镜下
王守森
作品数:741被引量:1,566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垂体腺瘤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颅脑损伤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