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3篇“ 蝶鞍区“的相关文章
- 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对患者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患者75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长素(GH)、催乳素(PRL)、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GH、PRL、TSH、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GH、PRL、TSH、ACTH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hs-CRP、Cor、N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hs-CRP、Cor、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调节相关激素水平,同时也能减轻创伤反应。
- 王磊邢振义郑杰
-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创伤反应
- 蝶鞍区占位疾病与手术编码质量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分析蝶鞍区占位的疾病及手术编码错误原因,探讨该类疾病及手术的正确编码,提高编码的准确率。方法检索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1日-2023年8月31日出院病案首页中门诊诊断为鞍区占位性病变且住院期间进行了相应手术的病案共285份。对这部分病案进行编码质控及问题分析。结果250例为肿瘤性疾病,35例为非肿瘤性疾病。总体疾病诊断编码正确率为91.22%,手术编码准确率为81.75%。非肿瘤性疾病手术编码错误率最高,为42.86%。错误原因与编码员缺乏相关解剖学知识,混淆手术切除部位、未仔细阅读手术记录等原因有关。结论蝶鞍区占位疾病的手术编码错误率较高,编码员需加强相关临床知识的学习,仔细阅读病案资料,不断提高编码质量。
- 张欣欣张文苟瑜坤孔德莹
- 关键词:疾病编码手术编码
- 蝶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1例及文献复习
- 2024年
- 原发性软骨肉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恶性实体瘤,好发于骨盆、肋骨、肩胛骨以及四肢长骨等部位。蝶鞍区软骨肉瘤极其罕见,主要发生在蝶鞍区的软骨组织,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和低发病率,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文报道1例蝶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蝶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特征,探讨该病的早期症状,以期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并减少漏诊、误诊提供依据。
- 张磊赵振然邓文帅金澎
- 关键词:蝶鞍区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检查
- 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 近年来随着CT和MRI等临床检查设备的不断普及,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Rathke囊肿、脑膜瘤等多种疾病在内的鞍区占位病变得以在早期就被发现并获得及时治疗。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Endoscopicendonas...
- 李文韬
- 关键词:神经内镜肿瘤切除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底重建
- 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及CT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及CT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35例接经影像学检查发现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收集患者CT图像进行分析良、恶性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影像学征象特点并统计病变分布特点。结果良性占位病变多为单区域(鞍内、鞍上、鞍旁),占比为60.72%(68/112),恶性占位病变多为混合区域,占比为78.26%(18/23)(P<0.05);良、恶性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CT征象在病灶大小、形态、边界、病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9.64%(78/112)良性占位性病变<3 cm,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楚,骨质无破坏;69.56%(16/23)恶性病变肿瘤直径≥3cm,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病灶周围骨质破坏明显。结论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分布及CT影像学表现均有一定的特点,可为颅内蝶鞍区占位性病变性质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赵继军刘铁山石犇肖静王国兴于学力
- 关键词:CT影像学特征
- 1例蝶鞍区浆母细胞淋巴瘤伴周围广泛侵犯术后复发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
- 2022年
- 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PBL)属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其特点是好发于口腔,预后极差且多见于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病人,于1997年首次由Delecluse等提出至今,尚无统一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在2008版的世界卫生组织肿瘤分类中,发生在HIV阴性患者的鼻腔PBL非常罕见,恶性度高,预后极差,生存期短,化疗效果差。在延长PBL患者生存时间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护理上的难题。探讨如何做好PBL患者的护理,使患者能有较高的生存质量,对指导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 李惠英
- 关键词:营养不良个案护理
- 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病变脑脊液漏分级修补方法的应用探讨
- [目 的]探讨根据Kelly分级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在内镜经鼻蝶窦肿瘤切除后颅底缺损及脑脊液漏修补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外科行内镜下经鼻蝶鞍区占位切除术,肿瘤切除后修...
- 何琪彬
- 关键词:脑脊液漏颅底重建鞍区占位神经内镜
- 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嗅觉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和意义:回顾性研究行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术后嗅觉功能受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66例行神经内镜经鼻蝶鞍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按术后嗅觉评分分为嗅觉正常组和嗅觉受损组,采...
- 覃世兴
- 关键词:颅底骨质
- 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技术在经蝶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3D Slicer软件的蝶鞍区三维重建对经蝶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垂体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术前重建组和传统手术组。术前重建组术前使用图像处理软件3D Slicer对影像学数据进行蝶鞍区骨性标志、垂体瘤瘤体及颈内动脉、视神经结构的三维重建,并进行术前规划。将三维重建所显示的鞍区解剖标志与术中内镜下所见术野图像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三维重建图像与术野图像的吻合度。传统手术组不进行三维重建,按常规流程实施手术。比较术前重建组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三维重建与术中内镜对上鼻甲、中鼻甲、鼻中隔完全显示率均为100%。三维重建对于蝶窦开口、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颈内动脉-视神经隐窝的完全显示率分别为100%、88%、94%、94%,均显著高于术中内镜所见(P<0.05)。术前重建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P<0.05),而视神经损伤、颈内动脉损伤、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术后尿崩的发生率上,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于3D Slicer的三维重建技术对鞍底解剖标志的显示具有较高的还原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提前预判手术场景,开展手术教学。同时对于未配备术中导航的医疗机构,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刘耀赛李梦双韦硕储昆范月超
- 关键词:垂体瘤蝶鞍区三维重建
- 蝶鞍区疑难病变临床特点及活检安全性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总结蝶鞍区疑难病变的临床特点,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鞍区病变活检术的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TA)鞍内占位活检术或神经内镜下扩大经鼻蝶窦入路(endoscopic extended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ETA)鞍上占位活检术的所有蝶鞍区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构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共14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115例(81.0%,115/142)接受ETA鞍内占位活检术,27例(19.0%,27/142)接受EETA鞍上占位活检术。142例蝶鞍区病变的病因包括囊性病变12例(8.5%,12/142)、炎症/感染性疾病30例(21.1%,30/142)和肿瘤100例(70.4%,100/142),最常见的诊断依次是生殖细胞肿瘤(79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8例)、Rathke’s囊肿(8例)和淋巴细胞垂体炎(7例)。142例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相关症状;无脑脊液甲胎蛋白升高;29例脑脊液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其中27例(93.1%)为生殖细胞肿瘤,2例(6.9%)为颅咽管瘤;肿瘤和炎症/感染性疾病最常同时累及鞍内和垂体柄(25.0%和33.3%),其次为鞍内或由鞍内延伸至鞍上(21.0%和30.0%),囊性病变则最常累及鞍内/由鞍内延伸至鞍上(75.0%)。97.0%病例的头颅MRI表现为垂体后叶亮斑缺失。活检术后1个月内,7例(4.9%,7/142)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例(2.1%,3/142)出现脑脊液漏(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恢复),3例(2.1%,3/142)出现眼球运动功能障碍,2例(1.4%,2/142)出现视力下降,2例(1.4%,2/142)出现视野缺损或较术前加重,经治疗后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蝶鞍区病变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ETA鞍内和EETA鞍上占位活检术安全可靠。
- 王志成邓侃朱建宇张毅李晓旭姚勇卢琳朱惠娟潘慧有慧
- 关键词:病因神经内镜活检
相关作者
- 廖建春

- 作品数:255被引量:1,020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解剖学 蝶窦 手术 内窥镜 鼻内镜下
- 范静平

- 作品数:236被引量:1,066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解剖学 内窥镜 喉肿瘤 筛窦 手术
- 胡国汉

- 作品数:240被引量:632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研究主题: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脑膜瘤 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 慈军

- 作品数:97被引量:14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鼻内窥镜 超声刀 鼻腔血管瘤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
- 周怀恩

- 作品数:42被引量:100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 研究主题:鼻声反射 耳蜗 CT三维重建 肥厚性鼻炎 后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