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06篇“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相关文章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与抗核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检测的意义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中血液循环系统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ANA)含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关系,为疾病SLE的综合临床判断诊疗以及对病情活动性和预后治疗效果的综合分析提供更多可靠性的指标.方法采用ELISA法对健康对照人员和不同发病期的SLE患者血清中CIC、ANA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检测后得出的数据综合进行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CIC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疾病活动期患者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CIC与ANA同时进行检测还可以有效提高检出早期患者的阳性率.结论血清中CIC含量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SLE患者疾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其作为SLE诊疗及疾病活动状态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刘惠美曾镇桦梅序桥郑源海吴阿阳
关键词:循环免疫复合物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分子标志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筛选新的自身抗原谱并分析其功能及信号通路。进一步探讨抗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
黄妃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ORBITRAP自身抗体
不同基质溶液与渗透压对PEG沉淀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PEG)沉淀预处理的实验影响因素,建立一种高效的PEG沉淀体系用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前处理。方法对PEG沉淀预处理的实验条件(溶液基质、离子强度、pH值和渗透压)优化,沉淀血清(制备标准HBsAg-anti-HBs CIC)中的CIC后,采用自主研制的免疫复合物解离剂进行解离,然后再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HBsAg。通过计算解离量来比较最适沉淀体系,最后分别采用传统沉淀和优化后的沉淀条件结合自主研发的解离技术,对335份五种乙肝血清标志模式(HBV-M)标本进行HBsAg-CIC检测。结果基质溶液为0.15mol/L,pH8.2,500mOsm/kg的硼酸盐缓冲液的70g/L PEG 6000沉淀剂,4℃过夜沉淀后选择离心力为18 009×g,离心温度4℃,离心时间为10min,其沉淀分离效果最佳;五种乙肝血清标志模式(HBV-M)标本分别采用传统和改良法检测免疫复合物,其中改良法的阳性率高于传统法分别为:0,95.2%,87.2%,80%和8.7%,另外在HBV-M 2,3,4组中改良法的沉淀CIC含量高于传统法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沉淀被广泛用于血清CIC检测及前处理,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基质溶液及渗透压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该文为提高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出率及缩短沉淀时间提供了理论基础。
徐国萍成军孙长贵戴玉柱
关键词:渗透压循环免疫复合物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与C_3、C_4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价值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1q(CIC-C1q)与补体C_3、C_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RA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置为对照组。分别采用C1q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来检测两组血清中的CIC-C1q、C_3、C_4水平,并比较差异。结果观察组CIC-C1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_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_3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C-C1q在对照组、静止期RA和活动期RA三组间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_4在三组间呈依次降低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_3水平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IC-C1q和C_4水平检测在RA患者的治疗评价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刘坦孟晓峰杜世杰
关键词:补体C3补体C4风湿性关节炎
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总胆固醇(TC)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死(60例)及健康人(60例)血清CIC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将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为(0.62±0.12)m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CIC异常者25例,异常率为41.7%,TC异常者13例,异常率为21.7%,TG异常者19例,异常率为31.7%;CIC与TC、TG均有明显相关性(r=0.34,P<0.05;r=0.15,P<0.05),较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孟昕刘雁平
关键词:循环免疫复合物胆固醇缺血性脑血管病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进展为肝癌病程中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含量变化和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含量变化与肝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0例临床病理确诊的肝癌和13例肝血管瘤患者术前血清中CIC的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45例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最终进展为肝癌者以及与之匹配的45例慢性HBV感染未进展为肝癌者入组时、随访过程中和随访结束时血清中CIC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这些患者入组时、随访过程中和随访结束时血清HBV—DNA的含量。结果20例临床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术前血清中CIC的含量为(5738±1485)mU/L,显著高于13例肝血管瘤患者[(2410±1080)mU/L;P〈0.001]。45例经过长期随访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IC的含量随病程进展而逐渐升高,在肝癌临床诊断时达到最高,与其人组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清CIC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118)。随访过程中,血清CIC的升高与肝癌累积发病率密切相关(HR=2.77,95%CI为1.47~5.22)。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在入组时、随访进程中和临床确诊为肝癌时的血清抗LKM-1和HBV-DNA含量均显著高于与之相匹配的对照组,并维持在较高水平。最终进展为肝癌的慢性HBV感染者血清CIC的含量与HBV-DNA的含量之间仅在肝癌临床诊断时存在相关性(r=0.344,P=0.026)。结论在慢性HBV感染进程中,血清CIC含量的逐渐升高可能是由慢性HBV感染进展为肝癌的重要转归指标之一。
杜君田萍陈陶阳吴健雄王金兵魏勇王黎明刘立国季万盛曲春枫
关键词:循环免疫复合物肝肿瘤乙型肝炎病毒
支原体肺炎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通过动实验和临床分析,从组织病理学、免疫学角度初步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时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的改变及其在支原体肺炎(MPP)及肺外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动实验部分,用MP菌株滴鼻建立小鼠MPP动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低剂量感染组、高剂量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综合肺匀浆病原学检测及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鉴定模型,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心、肝、肾、脑等各脏器病理改变及聚乙二醇沉淀试验法检测血清CIC;临床调查部分,统计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单纯MPP组、合并肺外表现组、健康对照组,检测MPP急性期、恢复期血清CIC。结果:①动实验方面,MP感染后高剂量感染组小鼠血清CIC明显增高,肺炎病理改变最重及有肺外表现时CIC最高。②临床调查方面,MPP患儿急性期血清CIC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合并肺外表现患儿与单纯MPP患儿肺炎急性期血清C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IC可能在MPP肺外表现发生体液免疫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MPP有自限性。
张俐宋丽君肖纫霞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肽的研究
目的免疫复合物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中存在的自身抗原仍不明确。通过比较鉴定早期类风湿关节患者与正常循环免疫复合物中抗原肽差异,发现早期RA新的自身抗原,并深入研究其...
安媛刘栩龙丽栗占国
文献传递
两种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对测定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 circulating immune complexes,CIC)的两种方法 ( PEG沉淀法及 CIC-C1 q ELISA法 )进行评价 ,进一步探讨 CIC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PEG沉淀法和 CIC-C1 q ELISA法检测肾脏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类风湿性关节炎 ( RA)等 86例患者的血清 CIC。结果  86例患者中 PEG沉淀法检测阳性 1 7例 ( 1 9.77% ) ,CIC-C1 q ELISA法检测阳性 3 8例 ( 4 4.1 9%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CIC-C1 q ELISA法检测 SLE、RA和肾脏损害患者的 CIC阳性率分别为 1 1 /1 5、5 /8和 2 0 /61 ( 3 2 .79% )。结论 与 PEG沉淀法相比 ,CIC-C1 q ELISA法较敏感 ,适宜于临床推广应用。CIC的阳性与 SLE、RA和肾脏损害有关。
许文清江伟梅欧启水
关键词: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乙二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的观察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PEG比浊法 ,对 10 0例不同病期的SLE患者血清CIC含量的检测 ,并将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SLE患者血清CI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 ,肾损害者血清CIC升高尤为明显。结论 SLE患者血清CIC含量及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 。
郭笑如李玉闽丘懿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

相关作者

周景峰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
研究主题:耐受 耐热 耐寒 生长发育 体液免疫
柴永平
作品数:13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免疫粘附 小鼠红细胞 血凝法 耐受 耐热
戴玉柱
作品数:56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复合物 解离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体液标本 粪便
王金兰
作品数:42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
研究主题:MF-2消毒剂 内毒素 饮水消毒 抗内毒素 中药
孙奕
作品数:62被引量:314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
研究主题:口服液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 淫羊藿 内皮微粒 细胞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