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1篇“ 触角感器“的相关文章
- 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 2024年
- 茶角胸叶甲Basilepta melanopus是茶叶种植区的主要害虫,其触角在寻找食物源和交配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茶角胸叶甲成虫的触角外部形态以及感器的类型、形态和分布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茶角胸叶甲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9个亚节)组成,雄虫触角总长度显著大于雌虫。在触角上发现6种感器类型及其10种亚型结构,包括5种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雌雄虫之间的感器类型未发现差异。触角第9鞭节的感器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而第1鞭节仅观察到刺形感器。雄虫的毛形感器Ⅱ、Ⅳ、Ⅴ长度显著大于雌虫。这些结果对于开发基于茶角胸叶甲行为特征的生物防控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雷高科高燕李燕芳廖永林
- 关键词:茶角胸叶甲扫描电子显微镜触角感器
- 桫椤叶蜂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 2024年
- 为确定桫椤叶蜂(Rhoptroceros cyatheae)成虫触角感器的形态、类型和分布,利用扫描电镜对桫椤叶蜂成虫触角进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桫椤叶蜂成虫触角呈线状,主要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其中,鞭节有7小节,雌蜂的触角长度明显大于雄蜂;雌、雄蜂触角上共发现表皮孔和10种感器,包括毛形感器、锥形感器、B9hm氏鬃毛、刺形感器、槽纹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有2种亚型,锥形感器有3种亚型;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在桫椤叶蜂触角上分布广、数量多,表明其在寄主选择和感受性信息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陈航丹杨卫诚张冰晨周梦青何琴琴梁盛
- 关键词:桫椤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 云杉大墨天牛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24年
- 为观察云杉大墨天牛(Monochamus urussovi)触角上感器的超微结构,明确云杉大墨天牛感器的类型、数量、分布,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扫描电镜对云杉大墨天牛雌、雄成虫触角表面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共有6种,分别为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水滴形感器、波氏鬃毛。其中,水滴形感器只在雄虫上有分布,其余5种感器雌、雄虫的触角均有分布。雌、雄虫触角感器数量比约为3∶1。各感器的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毛形感器、锥形感器、具沟端弯感器、波氏鬃毛、刺形感器,其中,水滴形感器数量与锥形感器的相近。云杉大墨天牛触角上感器的数量整体呈由基部向末端逐渐递增的趋势。
- 李德斌李志鹏王伟韬吴昊王家庆何姗姜生伟
- 关键词:成虫触角感器
- 北方毛胸材小蠹成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24年
- 对雌雄北方毛胸材小蠹(Anisandrus dispar)的触角使用扫描电镜进行扫描观察,观察发现:除雄性北方毛胸材小蠹的触角长度约为雌性小蠹触角长度的90%外,两性小蠹的触角在外部形态、感器类型以及分布位置等方面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过程中,在小蠹触角上共观察到了5类7种触角感器类型,分别为毛形感器(Ⅰ、Ⅱ)、锯齿形感器(Ⅰ、Ⅱ)、锥形感器、芽形感器以及刺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最多,占感器数量总和的60%以上,芽形感器最少,数量不足感器总数的3%;触角各部分分布的感器数量也明显不同,其中,锤头部分布的感器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88%,且绝大部分都分布在锤头部末端的感器集中区域。
- 苏光祥马玲马润平曹景鑫马晓乾
- 关键词:扫描电子显微镜触角感器
- 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形态
- 2024年
- 【目的】明确和比较重要害虫水稻切叶野螟Herpetogramma licarsi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触角上的感器类型、形态、分布和数量。【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国内不同地区的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上均具8类感器,分别是Bohm氏鬃毛、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鳞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毛形感器在两种螟蛾触角上的分布最广、数量最多,锥形感器的数量仅次于毛形感器;柄节上B hm氏鬃毛的数量比梗节多;刺形感器的长度向鞭节末端逐渐变长,鞭节末端的最长且数量最多;栓锥形感器Ⅰ型在鞭节的每亚节均为1个,仅分布在鞭节末端的栓锥形感器Ⅱ型在两种螟蛾中的数量不同且稳定。水稻切叶野螟成虫的触角感器亚型多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耳形感器Ⅳ型仅在水稻切叶野螟成虫触角上发现。触角感器的分布部位、数量、密度和一些特征值在两种螟蛾中有一定差别。【结论】水稻切叶野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触角感器类型相同,但亚型有一定差异;雄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数量均显著多于雌成虫触角上的;栓锥形感器Ⅱ型的数量可用于区分这两种螟蛾成虫。触角感器超微形态为螟蛾总科(Pyraloidea)昆虫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新的特征依据,为进一步研究触角感器功能和探索触角嗅觉感受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李永杰赵红杜喜翠
-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触角感器超微形态
- 黑水虻成虫的触角感器超微结构及其对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
- 2024年
- 【目的】明确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探究其雌雄成虫对气味物质的嗅觉反应。【方法】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水虻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再分别采用触角电位测量系统和Y型嗅觉仪测试雌雄成虫对异戊酸、乳酸、乙酸乙酯和壬醛4种气味物质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反应和行为响应。【结果】黑水虻成虫触角上的毛形感器表皮壁厚,壁上无孔,内部感器淋巴液中有神经树突;腔锥形感器腔内有多分支的锥形突起,锥形突起的表皮壁薄,壁上有微孔,内部感器淋巴液中有神经树突。EAG测试结果表明,所测试的4种气味物质在各浓度下都能引起雌雄黑水虻成虫明显的EAG反应,不同气味物质引起的反应随浓度变化呈现不同趋势。其中,雌雄成虫对异戊酸的EAG反应均最大,二者的EAG反应相对值均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雌成虫对乳酸的EAG反应随浓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雄成虫对乳酸的EAG反应趋势则相反;对于乙酸乙酯和壬醛两种气味物质的EAG反应,随着测试浓度的升高,黑水虻雌成虫的EAG反应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雄成虫的EAG反应则各不相同且无规律。行为选择测试结果表明,0.001-0.1μg/μL乳酸对黑水虻雌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0.1μg/μL异戊酸对雄成虫有显著的吸引作用。【结论】黑水虻成虫触角鞭节上的毛形感器可能为温湿度感器,腔锥形感器可能为嗅觉感器。黑水虻雌雄成虫的触角均对高浓度的异戊酸比较敏感;低浓度的乳酸、异戊酸对黑水虻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有作为引诱剂成分的潜力。
- 王鑫桐周琼田苏周凯灵杨自强
- 关键词:透射电子显微镜触角电位嗅觉反应
- 黑带蚜蝇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 2024年
- 触角是昆虫进行觅食、求偶和躲避天敌等行为的重要感觉器官,具有嗅觉和触觉功能.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性别黑带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 De Geer,1776)成虫的触角及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拍照,分析了触角感器的种类、数量、形态结构以及分布特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带蚜蝇的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3部分组成;2)触角感器包括8类13种,毛形感器(sensilla trichodea,ST)具3种亚型(STⅠ,STⅡ,STⅢ)、锥形感器(sensilla basiconica,SB)具两种亚型(SBⅠ,SBⅡ)、刺形感器(sensilla chaetica,SC)具两种亚型(SCⅠ,SCⅡ)、腔锥形感器(sensilla coeloclnica,CO)具两种亚型(COⅠ,COⅡ)、节间感器(sensilla intersegment,SIn)、棒状感器(sensilla clavate,Cl)、柱形感器(sensilla cylindrical,Cy)和Böhm氏鬃毛(böhm bristle,BB);3)不同性别黑带蚜蝇成虫触角感器存在明显差异,节间感器、棒状感器和柱形感器只在雌虫触角分布.
- 贺屹成周雪梅白佳伟刘静娴王媛乐霍科科赵乐
- 关键词: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超微结构
- 大辟缘蝽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 2024年
- 为了解大辟缘蝽(Prionolomia gigas Distant)触角感器与其嗅觉感受机制的关系,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超微形态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大辟缘蝽雌、雄成虫触角均呈线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共观察到6种类型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具弯钩型感器,其中,以毛型感器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鞭节上的感器类型较柄节和梗节丰富,雌虫的感器类型多于雄虫,表现出明显的性二型现象。
- 陈文华余胜青曹凯红张晶钏助涛柳青
- 关键词: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超微结构
- 青海草原毛虫成虫触角感器观察及GqinOBPs表达分析
- 2024年
-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分布及GqinOBPs基因在嗅觉识别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触角进行观察,并通过RT-qPCR测定GqinOBPs基因在雌雄成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青海草原毛虫雌雄成虫触角上发现分泌孔及8种感器,包括刺形感器、毛形感器、Bohm氏鬃毛、单孔栓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柱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其中刺形感器、毛形感器、Bohm氏鬃毛和锥形感器分别有6、3、2和3种亚型。GqinOBPs的组织表达结果显示,GqinOBP 6、GqinOBP 8、GqinOBP 9和GqinOBP 16在雄成虫触角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GqinOBP 4、GqinOBP 10、GqinOBP 13~GqinOBP 15和GqinOBP 17在雄成虫翅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GqinOBP 2、GqinOBP 12和GqinOBP 17在雌虫组织中的整体表达情况较好且GqinOBP17的表达具雌性偏好(P<0.05)。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青海草原毛虫化学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寻找青海草原毛虫绿色防治的分子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 南彦斌刘占玲寇桂香王克鑫李蓉蓉周渊涛
- 关键词:触角感器扫描电镜气味结合蛋白
- 赤斑白条天牛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鞘翅目:天牛科)被引量:1
- 2024年
- 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 rufomaculata在辣木上蛀干为害,严重影响辣木产业。探明感器类型及分布,可为电生理学研究提供依据。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赤斑白条天牛触角进行扫描。结果表明,触角上分布着9类感器,分别为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毛形感器、耳形感器、板形感器、芽形感器、指形感器、凹槽钉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感器分布以鞭节为主;感器类型和分布存在性二型现象;触角端部分布的感器比基部密集,在感受外界刺激时触角端部可能发挥主要作用。
- 杨华芳张祖兵朱家颖何霞红张宏瑞
- 关键词: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相关作者
- 李宗波

- 作品数:56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榕小蜂 传粉榕小蜂 触角感器 触角 榕树
- 陈家骅

- 作品数:278被引量:1,145H指数:18
-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
- 研究主题:橘小实蝇 膜翅目 茧蜂科 茧蜂 寄生蜂
- 张健

- 作品数:309被引量:62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
- 研究主题:图像加密算法 图像加密 混沌映射 置乱 DNA编码
- 李秀敏

- 作品数:29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
- 研究主题:触角感器 鞘翅目 触角 芫菁科 芫菁
- 罗梅浩

- 作品数:164被引量:8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研究主题:烟夜蛾 棉铃虫 亚洲玉米螟 基因克隆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