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64篇“ 证素辨证“的相关文章
基于辨证理论的情志病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及实现路径探究
2025年
现阶段情志病理论发展滞后及针对性药物开发落后的主要原因即是缺乏合适有效的动物模型,其中模型评价又是情志病动物模型制备中关键及难点。中医药理论中辨证理论与动物行为学中行为要理论深为契合,有望带来相关领域理论变革及方法学进步。基于此背景,系统梳理并厘清情志病动物模型评价的理论构想,即借助中医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为指导,尝试建立完整的模型评价体系。并指出基于辨证理论的情志病动物模型评价的实现路径,即自然状态下行为要采集及时序分析、应激状态下异常行为表型鉴定分析、模型动物候判别的等效转换。
魏盛李自发李自发张浩王新宇张浩
1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主要型及其典型相关症状、体征分析——一项基于辨证学及潜在类别分析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典型型及其高诊断价值症状、体征特点。方法采集1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资料,运用辨证法及潜在类别分析法(LCA)得出患者主要中医型,在此型基础上分析症状并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其具有高诊断价值的症状、体征。结果1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涉及症状、体征总计163个,出现频次共1749次;提取共23项,出现频次总计367次,其中频次≥10次的有8项,合计出现323次,占总频次的88.01%,包括病位分别为肾(48次)、脾(14次)、胃(14次)等,病性分别为痰(71次)、阴虚(64次)、湿(57次)、热(42次)、气虚(13次)。LCA根据将1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分成2类人群,区分两类人群的特征为湿、痰,组合形成痰湿为其主要型。基于痰湿筛选出9个高频症状、体征,分别为形体肥胖(39次)、舌苔腻(38次)、脉滑(33次)、舌苔白(31次)、嗜食肥甘厚味(30次)、小便特多(30次)、倦怠乏力(29次)、脉弦(25次)、舌暗红(25次)。进一步将这9个症状、体征结合LCA分类结果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确认形体肥胖、舌苔腻、倦怠乏力、舌苔白4个症状、体征是代谢综合征患者出现痰湿的独立影响因(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以痰湿为主要型,形体肥胖、舌苔腻、倦怠乏力、舌苔白为诊断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的典型相关症状、体征。
王桐江铭倩米丽芬沈姗怡夏淑洁李灿东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痰湿证
辨证法在2型糖尿病中研究现状
2025年
2型糖尿病是临床多发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运用辨证法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伴发疾病的分布规律统计,结果显示:病性主要为气虚、阴虚、热盛、痰湿、血瘀等,病位多见脾、肝、肾等;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基本型为肝阴虚、阴虚内热、气阴两虚,糖尿病眼病演变规律为气阴两虚、湿热壅盛向气血阳虚、痰瘀湿寒的转化。综上所述,辨证法在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体系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丁怀莹邵岩
关键词:消渴2型糖尿病
基于辨证的病结合诊断体系构建
2024年
文章主要探讨了现代病结合诊疗模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基于辨证构建的现代病结合诊断新体系。病结合是现代中医药研究热点,但现阶段其发展遇到瓶颈,反致临床中医思维停滞不前甚至逐渐僵化。辨证的最小单元,具有精准、量化等优势。该文以辨证为枢纽,连接现代疾病与中医治,阐述了基于辨证的病结合诊断体系的实施步骤,包括疾病的诊断、及主的确立以及该体系的应用及应用价值,为构建现代病结合诊疗体系提供新的可能性。随着此模式的深入研究与临床运用,有助于现代病结合诊疗的客观化与精准化,同时对现代中医理论的探索提供了支持。
廖晓倩范星宇黄淑敏王梓仪方格胡志希
关键词:证素辨证病证结合
田理教授基于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药对撷菁
2024年
文章介绍了田理教授基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基本“虚、风、热、瘀、湿”常用的13组药对以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经验。从“虚”辨治的黄芪-党参、女贞子-墨旱莲、附子-干姜/肉桂/熟地黄、山药-薏苡仁/莲子4组药对,从“风”辨治的荆芥-蒲公英/防风、桑叶-菊花2组药对;从“热”辨治的柴胡-黄芩、桑白皮-地骨皮2组药对;从“瘀”辨治的丹皮-茜草、川芎-当归、桃仁-红花3组药对;从“湿”辨治的茯苓-白术、茵陈-滑石2组药对;以期为AR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何容华刘婷刘滢田理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证素辨证配伍
辨证思维在中医诊断学线上线下混合金课中的应用
2024年
辨证是现代中医辨证体系的研究成果。病位和病性辨证的重要组成。辨证思维具有将复杂的候类型化繁为简的特点,十分适合中医初学者学习脏腑辨证相关章节。作者基于线上课程可反复观看的特点进行基本内容讲解,线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分组进行病案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强化中医辨证思维,打破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形成“线上学基础,线下多讨论”的学习习惯。
卞庆来姜瑞雪胡霞曾明星吴永贵
关键词:证素辨证脏腑辨证中医诊断学
基于眩晕病病机辨证诊断量表分析眩晕病病机分布规律
2024年
目的研究基于眩晕病机辨证诊断量表分析眩晕病病机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江阴市中医院脑病科235例眩晕病患者问卷调研资料,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不同年龄(青年组与中老年组)、性别的眩晕病患者病机分布情况,并统计病位以及组合的分布规律。结果眩晕病病机频率依次为阴虚(25.96%)、血瘀(16.60%)、痰浊(16.60%)、气虚(13.62%)、血虚(10.64%)、风(6.81%)、阳亢(5.11%)、火(2.98%)、气滞(1.70%)。青年组阴虚、痰浊、气虚、血虚、风、阳亢、火、气滞率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组血瘀率低于中老年组(5.38%vs 2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6,P<0.001)。男性阴虚、血瘀、痰浊、气虚、血虚、风、阳亢、火、气滞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位频率依次为肾(45.66%)、脾(21.39%)、肝(19.65%)、胆(6.94%)、心(2.89%)、胃(2.31%)、肺(1.16%)。组合主要集中在两组合、三组合,前3位依次是单一病机+单一病位(40.85%)、两病机(21.70%)、单一病机+两病位(17.87%)。结论眩晕病的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痰浊、气虚,病位主要为肾、脾、肝,组合以两组合、三组合最为常见,血瘀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俞悦王缘桑穆惠时钦
关键词:眩晕病病位证素
两阶段多标签分类探索中医辨证规律
2024年
探索辨证规律能更好地辅助临床决策和促进中医辨证理论的传承。中医文本句式结构复杂、表述标准不一,难以匹配符号规则,且神经网络黑盒特性又难以直接解释其辨证过程。为探索中医辨证规律,第一阶段使用神经网络模型对进行多标签分类,通过稀疏注意力捕获与相关的关键词及其权重生成表征;第二阶段使用随机森林对融入相关标签的表征进行分类训练,后对随机森林规则提取以探索辨证规律,提高辨证的可解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升了辨识的准确率,同时F1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探索辨证规律。
蓝勇程春雷叶青叶青沈友志
关键词:可解释性
基于“辨证”体系探讨早期晚发型伴睡眠障碍帕金森患者的中医候与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2024年
探讨早期晚发型帕金森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其中医候学特征。方法 收集了从2020年3月-2024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帕金森病人90例。通过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将这些病人分为伴有睡眠障碍组和不伴有睡眠障碍组,分别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运动症状特征、中医候积分、中医候出现频率进行组间比较,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候分布与运动症状(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积分)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帕金森伴睡眠障碍组患者UPDRS-III总分明显高于帕金森不伴有睡眠障碍组,中医侯积分睡眠障碍组肾虚候要积分显著高于非睡眠障碍组,中医侯占比睡眠障碍组阴虚、髓减候要比例显著高于非睡眠障碍组,对震颤有意义的是内热、血虚、肝风、髓减(P<0.05)。对姿势步态异常有意义的是血虚、气虚(P<0.05)。阴虚对运动迟缓有意义。所有中医候均对强直症状无意义(P>0.05)。结论 睡眠障碍组患者具有运动症状更重,震颤与中医侯内热、血虚、肝风、髓减有相关性;而运动迟缓则与中医侯阴虚有相关性,姿势步态则与中医侯血虚、气虚相关。
王丰红赵泽亮王奇峰王君波程翠荣
关键词:帕金森中医证候运动症状
辨证在中医眼科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策略
2024年
辨证是中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作为目前统一传统辨证方法的最佳方式,深受临床的青睐。现阶段,辨证在中医眼科的运用已有相关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阐述辨证的实质与内涵,系统梳理辨证在中医眼科理论研究、临床运用、文献研究中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分析辨证在中医眼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辨证在中医眼科的未来发展要从理论研究、临床运用、文献研究、数字化发展4个方面开展,并针对性提出具体的研究策略,以期促进辨证在中医眼科的运用,推动中医眼科专科辨证体系的建设。
廖林丽邓颖李丹阳周派肖莉彭清华
关键词:证素辨证中医眼科

相关作者

李灿东
作品数:722被引量:3,790H指数:30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 证素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健康管理 中医证素
黄碧群
作品数:88被引量:485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研究所
研究主题:证素 辨证 证候 证素辨证 辨析
朱文锋
作品数:367被引量:2,682H指数:2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证素 中医 中医诊断 常见症状 辨证
彭清华
作品数:1,118被引量:2,882H指数:2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干眼症 散血明目片 视网膜色素变性 干眼 活血利水法
黄惠勇
作品数:230被引量:1,349H指数:19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医 冠心病 辨证论治 证素 证素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