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29篇“ 走罐“的相关文章
- 肢体淋巴水肿走罐治疗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肢体淋巴水肿走罐治疗设备,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一侧的立板,所述立板一侧设置用于对肢体双侧贴合治疗的双向走罐治疗机构,所述立板上设置用于驱动双向走罐治疗机构的平移机构;所述双向走罐治疗机构包括右旋丝杆以及左旋...
- 朱晓武辛小燕张寒珂陶慧珊
- 用于走罐消毒的加温摆动架
- 本实用新型涉及走罐消毒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走罐消毒的加温摆动架。技术问题:目前市面上的走罐,在使用的完成后,往往需要将走罐使用的罐体进行消毒;目前现有的消毒方式,一般是将走罐使用的罐体中放入消毒液,人工对罐体进行清洗消毒,...
- 邓宏芬叶晶晶王海波
- 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肩周炎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物理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配合走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4周后,两组肢软乏力、肩关节疼痛肿胀、畏寒发冷评分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升高,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降低,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针灸配合走罐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中医证候,改善肩关节功能,下调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
- 张蕴
-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走罐
- 游走罐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探讨游走罐治疗顽固性呃逆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顽固性呃逆门诊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同时又辅以游走罐治疗,3d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整体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呃逆症状积分分别为(8.21±1.01)分、(8.01±1.38)分,P>0.05;治疗3d、6d后观察组的呃逆症状积分分别为(3.24±1.18)分、(1.18±1.4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42±1.12)分、(2.57±1.51)分,P<0.05;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对照组为4.88%(2/41),组间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结论 对顽固性呃逆患者在常规治疗同时又辅以游走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呃逆症状,提高患者呃逆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
- 温玲
- 关键词:游走罐顽固性呃逆疗效
-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临床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走罐联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白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3月于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住院的80例血瘀型白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外擦卡泊三醇软膏和黄连膏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0 d。对比2组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瘙痒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瘙痒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治疗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结论 走罐联合火针治疗对血瘀型白疕患者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 卢懿闵俊英赵爱平宋淑华刘萍
- 关键词:走罐疗法火针疗法中医综合疗法
- 游走罐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 2024年
- 尝试用中医针灸,配以游走罐,探讨其在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了86名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名患者,分别采中医针灸与游走罐相结合的疗法及单纯中医针灸疗法,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病况控制优良率评判,针灸与游走罐联治效率上达93.02%,明显高于只采取针灸法的74.42%;治疗12天后的H-B面神经功能评分、IgA、中医症候积分、IgM水平,同治前进行比照,两种治疗方式的患者皆有显著改善,但针灸与游走罐联治组优过单针灸组者。结论 相比单一中医针灸,游走罐联合中医针灸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更具临床价值。
- 袁露杨紫楠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中医针灸游走罐护理效果
- 整脊结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4年
- 分析颈型颈椎病采用整脊结合走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1月兴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接诊的15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及平行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整脊治疗,观察组采用整脊联合走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等相关指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对观察组颈型颈椎病实施走罐+整脊治疗方案取得了显著的应用优势,其总有效率高,VAS评分下降幅度大,PPI评分和PRI评分有显著的下降表现,对照组的疗效比较有限,VAS评分经治疗后与治疗前变化不大,且下降不明显,PPI评分和PRI评分与治疗前变化幅度小。统计学软件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数据,差异值显著。此外,联合治疗方案应用于观察组,其颈椎生理曲度变化明显,而对照组的颈椎生理曲度变化较小,(P<0.05)。结论 整脊结合走罐治疗颈型颈椎病可以提高疗效,增加颈椎曲度,改善颈椎的功能,降低患者疼痛。
- 王兆鹏
-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整脊走罐颈椎曲度
- 吸痧走罐联合中药浴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观察
- 2024年
- 探讨吸痧走罐联合中药浴足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9月-2023年9月接收的100例小儿外感发热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吸痧走罐联合中药浴足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对比指标全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吸痧走罐联合中药浴足治疗,能够提升小儿外感发热患儿的医治效果。
- 张萍萍胡建琼
- 关键词:中药浴足小儿外感发热疗效
- 背部循经走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 2024年
- 目的:评价背部循经走罐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病例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以背部循经走罐法为试验组,以健康教育法为对照组。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疲劳积分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87.90%(29/33)显著高于对照组58.80%(20/34,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总体疲劳积分均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及疲劳的情境性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临床试验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背部循经走罐法治疗CF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尤其在改善躯体疲劳和疲劳后果,缓解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方面具有优势,操作安全简便,建议推广使用。
- 贾亚南王中博王灵姣王城城唐兴黄泽鑫栗航余葱葱
-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征
- 走罐刮痧疗法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 2024年
- 背部肌筋膜炎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疾病,以背部疼痛、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为临床症状,中医学将其归类于“痹证”范畴。近年来,走罐刮痧疗法已被应用于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为活血通络和祛邪止痛。该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背部的不适和疼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局部血流量、减轻炎性反应、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刺激神经系统有关。目前,关于走罐刮痧疗法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需要进一步规范实验操作标准,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并建立标准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期为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和系统的临床指导。
- 王世浩杜炯
- 关键词:筋膜炎走罐疗法刮痧
相关作者
- 陈泽林

- 作品数:264被引量:1,349H指数:20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 拔罐 针刺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拔罐疗法
- 张捷

- 作品数:123被引量:849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抑郁症 治疗抑郁症 针刺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
- 范郁山

- 作品数:271被引量:1,00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 浅刺针法 针灸治疗 针刺 浅刺
- 刘红霞

- 作品数:241被引量:68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观察 健脾解毒汤 临床疗效观察
- 郭义

- 作品数:949被引量:4,935H指数:33
-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针灸 针刺 腧穴 经络 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