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3篇“ 跨境资本“的相关文章
- 理性看待在华跨境资本流动
- 2025年
- 近年来,在全球保护主义政策盛行、地缘安全局势紧张、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国际形势下,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布局趋于保守,跨境资本流动遭遇寒流。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3年,除极少数导管经济体(多为跨国企业的投资中转地,对资本转移征税少或不征税)外,全球FDI流量减少18%。发达国家如欧盟的外资流入降低23%,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流人罕见下滑12%,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FDI净流入下滑和跨境证券投资净流出现象。
- 王文吴奇聪
- 关键词:保护主义政策跨境资本流动资本转移外资流入中转地净流出
- 跨境资本流动、银行脆弱性与双支柱调控
- 2025年
- 银行脆弱性是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动因,高效治理银行脆弱性对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评价体系测度银行脆弱性指标,选取2011—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实证检验了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并进一步考察了双支柱政策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动会加大银行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跨境资本流动主要通过对银行期限错配、流动性囤积与贷款集聚的多重助推作用渠道影响银行脆弱性。进一步研究表明,紧缩性货币政策搭配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政策框架能够有效缓解跨境资本流动对银行脆弱性的助推效应,相对于资本型与流动性型的宏观审慎政策,搭配贷款型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效果更为明显。区分资本账户与资本流向的异质性分析表明,证券投资账户的跨境资本流动与跨境资本流入对银行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明显。本研究将为防控由跨境资本流动引致的银行脆弱性维度方面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完善双支柱政策框架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 顾海峰童晓力
-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银行脆弱性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制度质量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各国的经济金融联结提供了可能,并且做到将多种金融资源、多方面的资本力量有效整合。对于急需资金发展的“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而言,扩大跨境资本流动规模是必然选择。根据4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数据,深入探究制度质量在跨境资本流动中发挥的作用,经实证分析后发现制度质量的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从区域效应角度看,中亚及阿拉伯国家经济制度质量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次是政治制度质量和法律制度质量。东亚、东南亚及南亚国家在短期情况下经济制度质量对跨境资本流动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东欧国家跨境资本流动规模可能已经处于收敛阶段,受制度质量的影响不明显。
- 冯玮静
-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
- 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基于汇率渠道和私人信贷渠道的分析
- 2025年
-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风险共振的背景下,厘清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动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分别采取直接法和间接法对全球金融周期进行测度,考察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并基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汇率制度分析异质性,进一步地,通过四段式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汇率渠道和私人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全球金融周期萧条显著降低了跨境资本流动规模,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结果不显著,其他投资资本流动存在顺周期性;全球金融周期下行能够降低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入和发达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出;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和灵活的汇率制度强化了全球金融周期的负效应;汇率渠道在全球金融周期对跨境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中均有效,私人信贷渠道只在全球金融周期影响跨境资本流入方面有效。
- 金成晓孙萌晨
-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实际有效汇率汇率制度
- 跨境资本极端流动与中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传染
- 2025年
-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跨境资本大幅度异常流动越来越频繁,而跨境资本高频次极端流动可能会加剧金融部门脆弱程度、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实证检验了涌入、骤停、外逃、回撤四种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我国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的持续期和发生频次均较高,说明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具有“大进大出”“急进急出”的特征,且跨境资本极端流动类型频繁转换区间与各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局部峰值具有较高的同步性。(2)不同类型跨境资本极端流动对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跨境资本涌入和外逃会增加金融部门的系统性风险,且此时保险部门是各金融部门的风险源;跨境资本骤停和回撤会降低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但资本骤停期间,证券部门是风险源,而资本回撤期间,房地产部门则构成了金融系统的风险隐患。
- 王立荣杨梅
- 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
- 2025年
- 宏观审慎政策对于调控经济防止外部冲击具有重要作用。鉴于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是外部冲击的主要形式之一,本文运用46个经济体1990年第一季度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跨国面板数据,对宏观审慎政策能否抑制跨境资本异常流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入激增和资本外逃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资本流入中断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然而,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政策在影响跨境资本异常流动时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当扩张性货币政策与紧缩性宏观审慎政策同时使用时,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调控效果。宏观审慎政策对于四类不同类型跨境资本异常流动的作用差异显著:宏观审慎政策抑制了国际直接投资和债权投资资本激增的发生,抑制了国际直接投资、银行资本和股权资本外逃的发生,促进了国际直接投资和股权投资回撤的发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异常流动的影响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显著;外汇储备规模过高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抑制跨境资本流动激增的有效性;地缘政治风险过高会削弱宏观审慎政策对跨境资本流动调控的有效性。
- 马宇高原马永琦张怡敏
-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货币政策外汇储备地缘政治风险
- 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入激增与企业金融化
- 2025年
- 本文基于2000-2021年23个新兴经济体非金融企业的数据,考察跨境资本流入激增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入的激增提高了企业金融化水平,且股权、债权资本流入激增均有此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资本流入激增通过资产价格、信贷以及风险承担渠道产生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小、外汇市场压力小的国家,该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 姜可心苟琴韩珣
- 关键词:资产价格
- 理性看待在华跨境资本流动
- 2024年
- 近年来,在全球保护主义政策盛行、地缘安全局势紧张、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的国际形势下,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布局趋于保守,跨境资本流动遭遇寒流。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2023年,除极少数导管经济体(多为跨国企业的投资中转地,对资本转移征税少或不征税)外,全球FDI流量减少18%。发达国家如欧盟的外资流入降低23%,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流入罕见下滑12%,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FDI净流入下滑和跨境证券投资净流出现象。
- 王文吴奇聪
- 关键词:保护主义政策跨境资本流动外资流入资本转移中转地净流出
- 气候风险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
- 随着全球气候问题出现的愈发频繁,世界各国各地区逐渐将气候风险问题纳入到经济研究中,在金融领域,更多的将气候风险看作是一种风险来源,换句话说,气候风险是指由于气候变化直接或间接引发的金融市场的变化,作用于实体市场,则会引起...
- 张豫
- 关键词:气候风险跨境资本流动
- 跨境资本流动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被引量:3
- 2024年
- 防范化解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是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抓手。在理论分析基础上,运用银行微观数据实证检验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的资本流动强度显著降低了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而增强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第二,银行信贷规模和信贷集中度是跨境资本流动强度对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的重要渠道,提高跨境资本流动强度有利于增加银行信贷规模,降低银行信贷集中度,而银行信贷规模的增加和银行信贷集中度的降低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跨境资本流动强度—信贷规模/信贷客户集中度—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传导渠道有效。第三,相比大型国有银行,跨境资本流动降低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效应在中小银行中表现更明显。因此,在进一步建立健全跨境资本流动机制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银行信贷业务,强化银行监管,同时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推动商业银行高质量发展。
- 谢贤君郁俊莉
- 关键词:跨境资本流动
相关作者
- 谭小芬

- 作品数:190被引量:2,314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跨境资本流动 货币政策 杠杆率 新兴经济体 资本流动
- 丁志杰

- 作品数:216被引量:5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研究主题: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 人民币 外汇储备
- 张茉楠

- 作品数:709被引量:1,010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 研究主题:全球经济 中国经济 全球价值链 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
- 潘功胜

- 作品数:155被引量:29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 研究主题:金融改革 金融 外汇管理 金融机构 人民币国际化
- 苟琴

- 作品数:27被引量:5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资本流动 跨境资本流动 杠杆率 新兴市场国家 美国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