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410 篇“ 转化生长因子-1 “的相关文章
转化 {1 }β1 对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内皮间质转化 的影响2025年 目的研究转化 {1 }β1 (TGF-β1 )对婴幼儿血管瘤(IH)内皮细胞(HemEC)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 年2-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切除治疗的增殖期及消退期IH组织各3份,从增殖期IH组织中提取原代HemEC,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对照,通过免疫组化与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TGF-β1 在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0(对照组)~1 00 ng/ml TGF-β1 对HemEC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5 ng/ml TGF-β1 处理HemEC,以未接受TGF-β1 处理为对照组,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检测内皮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及间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α1 (COL1 A1 )的表达变化。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增殖期IH组织TGF-β1 染色阳性且表达相对丰富,阳性信号面积占比为24.68%±3.74%,而消退期IH组织中几乎不表达TGF-β1 。Western印迹实验显示,HemEC中TGF-β1 相对表达水平(1 .08±0.1 3)高于HUVEC(0.30±0.04,t=9.93,P<0.001 )。CCK8实验显示,3.1 25、6.25、1 2.5、25、50、75 ng/ml TGF-β1 组HemEC增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1 00 ng/ml TGF-β1 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5 ng/ml TGF-β1 组细胞迁移数[(1 27±6)个]高于对照组[(1 03±9)个],t=5.32,P<0.01 。HemEC免疫荧光检测显示,5 ng/ml TGF-β1 组CD31 、VE-cadherin荧光强度(5.441 ±1 .254、5.073±0.41 2)均低于对照组(9.51 8±1 .728、7.671 ±0.9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 、4.46,P=0.030、0.01 1 );α-SMA、COL1 A1 荧光强度(8.074±0.846、5.885±0.21 6)高于对照组(0.393±0.342、0.295±0.1 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4.58、38.76,P<0.001 、<0.0001 )。结论TGF-β1 在增殖期IH组织与HemEC中高表达,并可促进HemEC增殖、迁移及内皮间质转化 。 龚雪 杨开颖 邱桐 向姗姗 周江元 吉毅关键词:血管瘤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增殖 血管瘤内皮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结合蛋白7和{1 }生长因子 β1 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5年 目的 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结合蛋白7(IGFBP7)和{1 }生长因子 β1 (TGFβ1 )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0年1 0月至2021 年1 0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ESCC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48份癌组织和35份配对癌旁组织(剔除有癌细胞浸润的癌旁组织标本1 3份)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IGFBP7、TGFβ1 的表达,分析IGFBP7、TGFβ1 对ESCC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及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IGFBP7、TGFβ1 在ESCC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66.67%vs 25.71 %,χ^(2)=1 3.580,P<0.01 ;72.92%vs 40.00%,χ^(2)=9.069,P<0.01 );IGFBP7、TGFβ1 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均高于阳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示,IGFBP7、TGFβ1 阳性表达显著影响ESCC患者术后生存(P<0.05)。结论 IGFBP7、TGFβ1 在ESCC组织表达升高,并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有关,二者有望成为ESCC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任怀静 马臻棋 王学红 陶嘉楠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血清转化 {1 }β1 、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1 7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A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转化 {1 }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白细胞介素1 7(interleukin-1 7,IL-1 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 月至2023年1 2月于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 1 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组间基线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维生素A辅助治疗。连续治疗1 5 d后,评估两组患儿哮喘控制情况[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hildhood-asthma control test,C-ACT)、哮喘控制问卷(asthma control questionnaire,ACQ)];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1 5 d后,肺通气功能[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 ))、FEV_(1 )/用力肺活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orced vital capacity,FEV_(1 )/FVC)、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及血清炎症因子 (TGF-β1 、EOS、IL-1 7)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辅助性T细胞1 7(T-helper 1 7 cells,Th1 7)、辅助性T细胞2(T-helper 2 cells,Th2)、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符合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1 5 d后的C-ACT评分[(1 6.20±3.1 4)分]高于对照组[(1 4.80±2.62)分],ACQ评分[(30.30±4.1 4)分]低于对照组[(34.60±6.2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4和4.26;P值分别为0.01 2和<0.001 )。治疗1 5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 :(1 .76±0.34)L与(1 .54±0.32)L、FEV1 /FVC:(76.89±5.76)%与(70.25±6.42)%、PEF(2.89±0.35)L/s与(2.68±0.39)L/s]均高于治疗前[FEV1 :(1 .1 2±0.31 )L与(1 .20±0.33)L、FEV1 /FVC:(56.96±4.35)%与(58.1 2±3.48)%、PEF(2.1 5±0.66)L/s与(2.34±0.56)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 侯红红 孙艳 潘建丽 罗志娟 李莎莎 刘颖关键词:维生素A 支气管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1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转化 {1 }β1 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抑制炎性骨缺损吸收的修复机制研究2025年 目的:分析转化 {1 }β1 (TGF-β1 )诱导的调节性T细胞抑制炎性骨缺损吸收的修复机制。方法:选择2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构建高特异性兔膝关节股骨髁骨缺损动物模型,最终成功构建20只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 0只,同时纳入1 0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A组于双侧膝关节皮下注射5 ng/mL的TGF-β1 溶液(2 d/次),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B组不注射,三组均常规饲养1 4 d。比较三组的血清炎性因子 水平、膝关节股骨髁骨缺损组织中微生物DNA甲基转移酶1 (DNMT1 )、TGF-β1 、Runt相关转录因子 2(Runx2)和骨桥蛋白(OPN)表达等情况。结果:B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A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空白对照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膝关节股骨髁骨缺损组织中DNMT1 、TGF-β1 、Runx2和OPN表达低于A组和空白对照组,且A组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 可减轻高特异性兔膝关节股骨髁骨缺损的炎症反应,促进成骨分化。 杨俊龙 梁惠全 欧泽锋 林锦浩 白荣飞 张梓杰 王国亮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 调节性T细胞 大麻二酚对转化 {1 }β1 诱导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的作用 2025年 背景:大麻二酚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学作用,并且不具有精神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日渐增加,但其对肝星状细胞转化 {1 }β1 /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探讨大麻二酚对肝星状细胞中转化 {1 }β1 /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研究其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1 )体外实验:选取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分6组培养:对照组常规培养24 h,单纯药物组加入大麻二酚培养24 h,造模组加入转化 {1 }β1 培养24 h,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均加入转化 {1 }β1 培养24 h后分别加入1 ,5μmol/L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培养24 h。培养结束后,检测各组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 β与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及Ⅰ型胶原、转化 {1 }β1 /Smad信号转导通路蛋白表达。(2)动物体内实验: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造模,造模组、造模+低剂量药物组、造模+高剂量药物组、造模+阳性对照组通过胆管结扎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造模3周后分别腹腔注射4,8 mg/kg大麻二酚或水飞蓟素,1 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肝功能、肝脏病理形态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Ⅰ型胶原、转化 {1 }β1 /Smad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 )体外实验: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HSC-T6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白细胞介素1 β与肿瘤坏死因子 α水平以及Ⅰ型胶原、转化 {1 }β1 、p-Smad2/3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Smad7蛋白表达降低(P<0.05);两种剂量大麻二酚处理可改善转化 {1 }β1 诱导的HSC-T6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并且以造模+高剂量药物组改善作用更明显;(2)体内实验: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P<0.05),肝组织中炎性细� 王联 谢娜 赵珮伶 陈浩 李芏酉 王豫萍关键词:大麻二酚 肝星状细胞 信号转导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 HSC-T6细胞 温阳补肾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疗效及其对血清网膜素-1 、转化 {1 }β1 、铁蛋白水平的影响 2025年 目的 观察温阳补肾药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网膜素-1 (Omentin-1 )、转化 {1 }(TGF-β1 )和铁蛋白(S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4月至2022年1 0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阳补肾药方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骨痂生长 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 、3、6个月Omentin-1 、TGF-β1 和SF水平变化。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率95.56%(43/45),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26/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第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骨痂生长 积分均提高(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3、6个月骨痂生长 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后2组第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3、6个月中医证候积分低瘀对照组治疗同期(P<0.05)。治疗后2组第1 、3、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血清Omentin-1 、TGF-β1 水平均升高(P<0.05),SF水平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治疗第1 、3、6个月血清Omentin-1 、TGF-β1 及SF水平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温阳补肾药方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血清Omentin-1 、TGF-β1 水平,降低SF水平,促进术后患者骨修复及愈合,抑制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周南邻 王彩霞 范小春 韦林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 温阳补肾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转化 {1 }β1 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转化 {1 }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 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9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ctivity index,SLEDAI)将其分为活动组(42例,SLEDAI≥1 0分)、稳定组(48例,SLEDAI<1 0分),再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人群作为对照组,开展回顾性研究。比较三组人群血清TGF-β1 、IL-4、IFN-γ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与活动组相比,稳定组、对照组血清TGF-β1 水平明显升高,血清IL-4、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且活动组SLEDAI评分高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mL:(648.35±24.35)比(1 1 27.73±32.02)比(1 422.39±38.84);(64.73±4.68)比(34.21 ±3.54)比(7.36±1 .45);(79.90±5.27)比(54.66±3.86)比(1 6.38±1 .66);分:(20.56±2.43)比(5.1 4±1 .71 ),F值分别为5633.1 0、2224.37、21 53.94、35.1 4,P值均<0.05]。Pearson分析表明,血清TGF-β1 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802,P<0.05),血清IL-4、IFN-γ水平与SLEDA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25、0.81 3,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1 、IL-4、IFN-γ水平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72、0.892、0.905,95%CI为0.785~0.933、0.809~0.948、0.825~0.957,预测效能较好。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TGF-β1 水平明显降低、血清IL-4、IFN-γ水平明显升高,其异常表达与疾病发生存在一定联系,同时能够反映病情活动度。 秦思 吉恒东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转化生长因子Β1 益消方经转化 {1 }β1 信号通路干预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索益消方对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组为1 2周龄雄性自发糖尿病(KKAy)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益消方干预)、西药组(氯沙坦干预);对照组为同周龄雄性近交系(C57BL/6J)小鼠。干预周期为1 2周。观察干预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变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染色,检测肝脏组织转化 {1 }β_(1 )(TGF-β_(1 ))信号通路蛋白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益消方干预8周体质量、肝重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 ),干预第4、8、1 2周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1 ),干预8周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水平降低(P<0.05,P<0.01 )。病理形态方面益消方干预4周脂肪变性评分下降(P<0.05)。益消方干预1 2周后,TGF-β_(1 )及其信号蛋白、m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P<0.01 )。结论:益消方可显著改善KKAy小鼠的肥胖和糖脂代谢紊乱,调节TGF-β_(1 )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表达,减轻肝脏脂肪变性。 王姗 黄举凯 温雅璐 唐茹梦 王建华 杨晓晖关键词:糖尿病 脂肪肝 糖脂代谢 氯沙坦 KKAY小鼠 冠心宁对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转化 {1 }β1 及结缔组织{1 }的影响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观察冠心宁对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血清转化 {1 }-β1 (TGF-β1 )、结缔组织{1 }(CTGF)的影响。方法:选取1 00例DH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各50例。常规组采用强心、利尿、扩管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冠心宁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TGF-β1 、CTGF水平、Lee氏心衰评分、改良早期预警量表(MEWS)评分的变化,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常规组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F-β1 、CT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TGF-β1 、CTGF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Lee氏心衰评分、MEW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Lee氏心衰评分、MEW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ee氏心衰评分、MEWS评分与TGF-β1 、CTGF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其中Lee氏心衰评分与TGF-β1 呈中度相关,与CTGF呈高度相关,MEWS评分与TGF-β1 、CTGF均呈正相关。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6.00%,治疗组为6.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治疗冠心病DHF可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安全性高。 刘慧玲 张美珍 郑彩霞关键词:冠心病 舒张性心力衰竭 冠心宁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血清转化 {1 }β1 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评估作用 2024年 分析白细胞介素6、血清转化 {1 }β1 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同时合并神经系统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接纳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病例中的86例参与研究,时间段为2021 年7月到2023年6月,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并发神经系统病变进行分组,即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60例),针对两组患者自身抗体、生化指标、病理特征以及基础资料展开比较和分析。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而言,研究组补体C4指标下降更为显著,而IL6、TGFβ1 以及ESSDAI得分等指标显著提升,组间差异经过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L6以及TGFβ1 在并发神经系统病变中的预测价值较高,且两者进行联合检验可以提升整体预测效果,组间差异经过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研究组生化指标高密度脂蛋白、间接胆红素显著更低,而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却显著更高,组间差异经过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以及TGFβ1 可以当作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并发神经系统病变预测评估的关键生物标志物之一,可以给早期的治疗和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行推广。 彭志芳 许英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神经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