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6篇“ 轻型颅脑损伤“的相关文章
轻型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2024年
轻型脑损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类型,约占所有脑损伤的80%。由于症状轻微,因此,容易被病人及医生忽视。虽然轻型脑损伤对大损伤轻微,但其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是持续的。传统影像学如CT、MRI识别轻型脑损伤的微小损伤的敏感性较低,而神经心理测试受病人主观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事件相关电位(ERP)是通过电图记录大对特定事件如刺激或任务的时间锁定电活动,是一种高时间分辨率的无创功能评估方法。ERP技术以毫秒级监测大的动态信息加工过程,客观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如波幅和潜伏期能敏感反映认知功能受损程度。ERP能检测到轻型脑损伤可能未表现出的早期认知功能损害,例如注意力、记忆或执行功能的微小异常。同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等方法,为探索mTBI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本文就轻型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的常用评估技术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评估轻型脑损伤的认知功能障碍的新策略。
周阳张浩然王铄辰刘立志伍鹏宋健徐国政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
综合护理在轻型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年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轻型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82例轻型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的护理效果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5.26±3.58)d,短于对照组的(20.27±4.3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为(84.68±3.26)分,高于对照组的(70.72±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后1、12、24、48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型脑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稳定HR、MAP水平,缓解术后疼痛,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恢复效果,且并发症少,患者住院时间短,死亡率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陶颖慧冯虹赵婧如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综合护理并发症生活质量
触摸疗法改善轻型脑损伤患者睡眠障碍及焦虑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触摸疗法改善轻型脑损伤患者睡眠障碍及焦虑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轻型脑损伤后出现睡眠障碍及焦虑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触摸疗法。比较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SAS、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PSQI评分下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触摸疗法在轻型脑损伤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刘晓寒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睡眠障碍焦虑
4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轻型脑损伤中的发展探究
2024年
目的研究4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凋亡、自噬、焦亡、铁死亡)在轻型脑损伤中随时间的发生、发展。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大鼠49只,复制轻型脑损伤大鼠模型。7只为空白对照组,42只为模型组;模型组分别于模型复制成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铀铅双染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微观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海马B淋巴细胞瘤-2(Bcl-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铁蛋白重链(FTH)、天冬氨酸-胱氨酸特异性蛋白酶家族1(Caspase-1)蛋白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可见,模型组有神经元皱缩等现象。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第1天神经元细胞轻度固缩,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高(P<0.05);模型组第3天、第7天的细胞膜多处破损,细胞器部分肿胀;模型组第3天的Caspase-1蛋白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P<0.05);模型组第14天的神经元线粒体嵴多局部断裂,FTH蛋白相对表达量也较高(P<0.05);模型组第28天的FTH蛋白相对表达量仍在升高(P<0.05);模型组第28天胞内可见少量初级溶酶体或自噬溶酶体,但模型组第28天的LC3B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第21天降低(P<0.05)。结论轻型脑损伤后较多神经元细胞第一时间选择凋亡,焦亡紧随其后,铁死亡较晚发生,自噬持续性进行。
王恬恬赵乐冯忆魏楠楠刘骐肇高丽王永辉
关键词:神经元轻型颅脑损伤凋亡自噬
磁共振成像在轻型脑损伤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2024年
轻型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创伤直接或间接诱导组织发生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通过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对这些改变进行准确描述与快速评估,有助于提高mTBI患者诊疗效果及改善预后。近年来,随着数次神经影像学技术革新,多种特殊序列磁共振应运而生。本文回顾和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多模态磁共振序列各自优缺点、临床应用场景、mTBI后组织结构和功能特征性改变作一综述,以期从不同的角度为mTBI影像学诊断与预后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杨秋子毛星刚孙季冬章翔罗鹏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磁共振成像神经影像学
反复性轻型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内早期病理改变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构建反复性轻型脑损伤(rmTBI)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模型,探讨其内早期病理改变.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n=15,简称对照组)与rmTBI建模组(n=30,简称rmTBI组).rmTBI组使用悬重式闭合性打击装置每日打击1次,连续7 d.建模后3、30 d进行头磁共振波谱扫描(n=6).建模后30 d采用转棒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两组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及认知功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建模3 d rmTBI组(n=3)、建模30 d rmTBI组(n=3)和对照组(n=3)小鼠内侧前额叶及海马CA2区域轴索外径、髓鞘厚度,并计算G-ratio[轴索外径/(轴索外径-2×髓鞘厚度)].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轴索外径与髓鞘厚度的相关性.结果磁共振波谱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mTBI组建模3、30 d的皮质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值和海马NAA/C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转棒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rmTBI组小鼠的运动协调和认知功能均下降(均P<0.05).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在内侧前额叶区域,建模3 d rmTBI组、建模30 d rmTBI组与对照组神经轴索外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11,P=0.347);三组间髓鞘厚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52,P=0.035),其中建模30 d rmTBI组的髓鞘厚度小于对照组[M(Q1,Q3)分别为0.11(0.09,0.13)μm、0.12(0.11,0.14)μm].在海马CA2区域,建模3 d和30 d rmTBI组均可观察到髓鞘板层结构中存在空泡样改变,同时存在包绕轴索和髓鞘剥离现象;三组间轴索外径及髓鞘厚度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建模30 d rmTBI组的轴索外径小于建模3 d rmTBI组[0.67(0.59,0.84)μm对比0.82(0.72,0.99)μm],建模3 d rmTBI组的髓鞘厚度[0.12(0.11,0.14)μm]大于对照组[0.11(0.09,0.12)µm]和建模30 d rmTBI组[0.08(0.06,0.11)μm].与对照组比较,建模3 d和30 d rmTBI组小鼠海马CA2区域G-ratio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25,P<0.001),其中建模30 d rm
卢盛华高国一徐晓健葛芊芊杨梦石牛非庄园刘佰运田润发
关键词:颅脑损伤认知功能障碍病理过程小鼠髓鞘
CT灌注成像对轻型脑损伤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轻型脑损伤(mTBI)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20-01至2022-01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轻型脑损伤患者34例,行头64排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创伤后1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及Rivermead震荡症状问卷评分(RPQ)作为预后评估指标。结果30例(88.2%)发现灌注异常,12例(35.3%)出现震荡后综合征(PCS)阳性(RPQ>14分),4例(11.8%)未见异常灌注改变。30例灌注异常患者中PCS阳性11例(36.7%),4例无灌注异常患者PCS阳性中仅1例(25.0%)。灌注异常区域主要表现为额叶或颞叶局灶性低灌注改变。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了解mTBI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对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时纠正微循环异常具有重要意义。
谢安明尚峰邓磊王柳仙魏文峰范华刚
关键词:CT灌注成像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后综合征
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轻型脑损伤睡眠障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正面激励护理干预在轻型脑损伤并发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轻型脑损伤并发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正面激励护理,观察不良情绪评分、疼痛评分及PSQI得分。结果护理后5d及结束时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及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同时间点睡眠质量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得分、入睡时间得分、睡眠时间得分、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睡眠效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轻型脑损伤后睡眠障碍的护理中应用正面激励护理是可行的,能有效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疼痛忍受力及睡眠质量。
许文娟
关键词:睡眠障碍轻型颅脑损伤
疼痛护理干预对改善轻型脑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析疼痛护理干预对轻型脑损伤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福建三博福能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轻型脑损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疼痛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的疼痛感、睡眠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疼痛指标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护理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指标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明妹
关键词:颅脑损伤疼痛程度睡眠质量
2岁以下婴儿非交通事故性轻型脑损伤发生内异常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2岁以下婴儿非交通事故性轻型脑损伤发生内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58例2岁以下婴儿非交通事故性轻型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初次CT检查判断内异常情况。结果258例中,初次CT检查发生内异常32例,发生率为12.4%。单因素分析显示头皮血肿大小及部位与内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颞部头皮血肿(OR=23.767;95%CI 2.843~198.664;P=0.003)、头皮血肿直径>3 cm(OR=25.807;95%CI 3.261~204.261;P=0.002)是2岁以内婴儿非交通事故性轻型脑损伤发生内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2岁以下婴儿非交通事故性轻型脑损伤,颞部头皮血肿和血肿大小可以帮助预测内异常。这提示头皮包块的大小及部位可指导临床决策,减少婴儿CT检查,从而减少辐射暴露。
冯勇郭伟王晓宏
关键词:轻型颅脑损伤婴儿

相关作者

黄晓伟
作品数:6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轻型颅脑损伤 患者血清 颅脑损伤后 预后 肺部感染患者
张蓬川
作品数:23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红星医院
研究主题:LOGISTIC回归分析 医院应对 阳性患者 轻型颅脑损伤 应急处置
薛龙
作品数:8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轻型颅脑损伤 患者血清 颅脑损伤后 预后 抗菌药物
陈洁波
作品数:6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
研究主题:轻型颅脑损伤 患者血清 颅脑损伤后 预后 肺部感染患者
陈溪萍
作品数:54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法医学 脑挫伤 法医学鉴定 事件相关电位 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