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437篇“ 载脂蛋白A1“的相关文章
- 血清载脂蛋白{1}1与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相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载脂蛋白{1}1({1}po {1}1)与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安徽省芜湖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0例,按照心脏超声检查的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EF<50%(有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4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EF≥50%(无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 {1}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B型钠尿肽(BNP)];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冠心病家族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舒张压及调脂药物的应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Hb {1}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Hcy、BNP均高于对照组、{1}po{1}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RP、Hcy、{1}po{1}1、BNP是冠心病患者出现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po {1}1水平异常降低可作为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的预测指标,临床应定期监测,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 张红陶军周明林
- 关键词:冠心病载脂蛋白A1心功能
- 血清载脂蛋白{1}1、S100β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效能
- 2024年
- 目的 探究血清载脂蛋白{1}1({1}po{1}1)、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1}CI)患者预后的临床效能。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142例{1}C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一个时间段来自本院体检的健康人群75例为此次试验的健康对照组。根据随访记录对{1}CI患者的预后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83)与预后不良组(n=59)2个亚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血清{1}po{1}1、S100β水平予以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血清预测{1}po{1}1、S100β对{1}CI患者预后的临床效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1}CI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1}po{1}1水平低于健康组,S100β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1}po{1}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血清S100β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1}po{1}1、S100β预测{1}CI患者预后不良的{1}UC分别为0.724(95%CI:0.674~0.769)、0.838(95%CI:0.789~0.889),截断值分别为1.15 g/L、0.62μg/L,灵敏度分别为90.53%、90.53%,特异度分别为55.53%、65.48%,二者联合诊断的{1}UC为0.906(0.862~0.0.956),灵敏度是88.06%,特异度是86.29%。预后不良组患者的NIHSS评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1}po{1}1≤1.15g/L(OR=3.474,95%CI:1.862~6.477),血清S100β≥0.62μg/L(OR=3.892,95%CI:1.888~8.022)、同型半胱氨酸≥15.0μmol/L(OR=4.166,95%CI:1.891~9.179)是影响{1}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在{1}CI患者中血清{1}po{1}1呈低表达,S100β水平呈高表达,二者指标与{1}CI患者预后明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1}CI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胡晓颖张彤张薇王瑞萍
- 关键词:载脂蛋白A1急性脑梗死
-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1}1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载脂蛋白{1}1({1}po{1}1)水平与糖尿病肾脏病(DKD)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为横断面研究。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70例初诊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糖尿病并发症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包括{1}po{1}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B({1}poB)、载脂蛋白E({1}poE)、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13}(Hb{1}_(1c))、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白{13}/肌酐比值(U{1}CR)。根据有无DKD将患者分为DKD组(233例)和非DKD组(437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评估血清{1}po{1}1水平与DKD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与非DKD组相比,DKD组的血清{1}po{1}1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36±0.40)和(1.53±0.35)g/L,t=5.22,P<0.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病程、BMI、高血压、降压药使用情况、TG、TC、LDL-C、HDL-C、LPa、{1}poB、{1}poE、FPG、Hb{1}_(1c)、eGFR、U{1}CR后,血清{1}po{1}1水平与DKD风险有关(OR=0.24,P=0.010)。结论在初诊T2DM患者中,伴DKD者的血清{1}po{1}1水平较不伴DKD者显著降低,血清{1}po{1}1水平与DKD风险有关。
- 张婉婉孙进刘媛媛胡浩
-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初诊
- 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胱抑素C、{1}A1/{1}B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外周血脂联素({1}PN)、血清胱抑素C(CysC)、载脂蛋白{1}1/载脂蛋白B({1}po{1}1/{1}poB)水平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1}D)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内分泌科收治的60例T2DM发生LE{1}D的患者为病例组(LE{1}D组),同期选取未发生LE{1}D的T2DM患者60例为对照组(NLE{1}D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全自动生化仪检测{1}PN、CysC、{1}po{1}1、{1}poB水平,计算{1}po{1}1/{1}poB;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E{1}D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LE{1}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LE{1}D组患者外周血{1}PN、{1}po{1}1/{1}poB水平低于NLE{1}D组,CysC水平高于NLE{1}D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PN、{1}po{1}1/{1}poB水平降低为LE{1}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外周血{1}PN、{1}po{1}1/{1}poB预测LE{1}D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91、0.740,灵敏度为86.67%和85.00%;两项指标并联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5,灵敏度为98.00%,漏诊率明显低于各指标单独使用,但误诊率相对较高,接近65%。结论 LE{1}D合并T2DM患者外周血{1}PN、{1}po{1}1/{1}poB水平降低,为T2DM患者发生LE{1}D的危险因素;{1}PN和{1}po{1}1/{1}poB并联试验对T2DM患者发生LE{1}D具有一定预测效能,但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王花李光来罗蓉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清脂联素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胱抑素C
- 高脂血症患者{1}A1/{1}B比值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患者{1}A1/{1}B(apoA1/apoB)比值、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就诊的70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的apoA1/apoB比值及Hcy水平,同时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根据IMT将疾病组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2组的apoA1/apoB比值、Hcy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法分析apoA1/apoB比值、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疾病组患者apoA1/apoB比值低于对照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患者的IMT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apoA1/apoB比值低于正常组,Hcy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apoA1/apoB比值与IMT水平呈负相关(r=-0.523,P<0.01),Hcy水平与IMT水平呈正相关(r=0.630,P<0.01)。结论高脂血症患者apoA1/apoB比值、Hcy水平存在异常表达情况,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 吕晓丹程海霞吴秀君
- 关键词:高脂血症载脂蛋白B类高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及{1}B/{1}A1联合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胱抑素C(Cys-C)及{1}B/{1}A1(ApoB/ApoA1)检测对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肾损伤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组(n=47)及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组(n=3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脂、RBP、Cys-C、ApoB/ApoA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RBP、Cys-C、ApoB/ApoA1及其联合对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早期肾损伤组患者RBP、Cys-C、ApoB/ApoA1水平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ApoA1水平低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Cys-C、ApoB/ApoA1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当RBP≥3.475 mg/L时,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早期肾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灵敏度为69.7%,特异度为72.3%;当Cys-C≥2.525 mg/L时,AUC为0.768,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74.5%;当ApoB/ApoA1≥0.870时,AUC为0.656,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68.1%;三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870,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0.9%。结论: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患者RBP、Cys-C、ApoB/ApoA1水平升高,可将其联合用于高血压合并早期肾损伤的辅助诊断。
- 毛辉黄洁群欧志强宁亮忠钟敏
-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肾损伤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 ^(18)F-FDG 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1}1、谷胱甘肽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摄取值及血清载脂蛋白{1}1({1}po {1}1)、谷胱甘肽(GSH)用于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帕金森病患者,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MDS-UPDRS)将患者分为震颤为主型(TD)组(50例)和姿势不稳或步态障碍型(PIGD)组(34例)。比较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18)F-FDGPET/CT的^(18)F-FDG摄取值、血清{1}po {1}1及GSH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3项指标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价值;验证^(18)F-FDG摄取值、血清{1}po {1}1及GSH联合检测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结果:TD组丘脑的^(18)F-FDG摄取值显著低于PIGD组;TD组血清{1}po {1}1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TD组血清GSH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2.758、2.824,P<0.05);ROC曲线下面积({1}UC)分析显示,丘脑^(18)F-FDG摄取值、{1}po {1}1及GSH联合预测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的{1}UC为0.858;^(18)F-FDG摄取值、血清{1}po {1}1及GSH联合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患者预测结果与患者实际亚型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04)。结论:^(18)F-FDG PET/CT摄取值、血清{1}po {1}1及GSH联合应用对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有较好的的预测价值。
- 陈祥迪李淑晓沈妍车峰远
- 关键词:帕金森病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1}A1、{1}B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纤维{1}原降解产物(FDP)、载脂蛋白(Apo)A1、ApoB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CI患者16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检测血清FDP、ApoA1、ApoB水平,溶栓后30天评估预后情况,溶栓后30天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ACI患者血清FDP、ApoA1、ApoB水平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结果静脉溶栓后30天,168例患者中预后不良45例,占比26.79%。预后不良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低密度{14}胆固醇、FDP和ApoB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高密度{14}胆固醇、ApoA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DP、ApoA1、ApoB单独及联合对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三者并联联合预测的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的敏感度为91.11%,临床漏诊率不足9%。结论血清FDP、ApoA1、ApoB联合检测能早期预测ACI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情况。
- 衣洋刘晶丁玉宝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预后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 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网膜素-1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载脂蛋白B与载脂蛋白A1比值(ApoB/ApoA1)、网膜素-1(Omentin-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治疗)和观察组(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及ApoB/ApoA1、Omentin-1、FGF-21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16}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16}胆固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OMA-IR、IAA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Omentin-1水平高于对照组,ApoB/ApoA1、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1例腹泻,2例便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98%;观察组发生低血糖、腹泻各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65%;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美格鲁肽联合二甲双胍能有效控制T2MD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提高Omentin-1水平,降低ApoB/ApoA1、FGF-21水平。
- 李霞姚涛王颖
- 关键词:二甲双胍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网膜素-1
- 尿神经丝轻链、高密度脂蛋白及{1}A1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尿神经丝轻链(uNfL)、高密度脂蛋白(HDL)、{1}A_(1)(ApoA_(1))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和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9例脑梗死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不同,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52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3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uNfL、外周血HDL和ApoA_(1),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认知功能障碍组uNfL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HDL和ApoA_(1)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uNfL、HDL和ApoA_(1)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uNfL的灵敏度、特异度高于HDL和ApoA_(1);uNfL的曲线下面积大于HDL和ApoA_(1)(P<0.05)。结论uNfL、HDL、ApoA_(1)均可作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预测指标,尤其是uNfL,其在早期识别和预防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马莉陈阳杜宇平万琦许岩
-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