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3篇“ 运输密度“的相关文章
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单环刺螠保活运输品质的影响
2023年
为探讨单环刺螠无水保活运输的适宜密度和时间,通过分析对照组、低密度组、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生理应激和品质指标,考察了在4°C条件下,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单环刺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时间点,3个密度组单环刺螠的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胁迫24 h后,持水力和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运输密度胁迫对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较大,12~60 h,高密度组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5);而36和60 h,各密度组之间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丙二醛含量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趋势相同。在单环刺螠的保活运输过程中,推荐中运输密度<1.0 kg/L、运输时间<24 h,可以更好地保持单环刺螠的品质。
范宏博胡丁月徐莉孙浩刘峰刘春娥张小栓
关键词:单环刺螠运输时间运输密度生理应激
运输密度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有水运输是实现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跨地域调配的主要方式,运输密度是该方式的关键参数之一。本研究以团头鲂为原料,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质构仪、光学电镜等设备研究运输密度(鱼水质量比1∶1.0、1∶1.5、1∶2.0和1∶2.5)对团头鲂肌肉特性的影响,探寻在保证团头鲂品质情况下的最优运输密度。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的升高(1∶2.5~1∶1.0),鱼肌肉的pH和肌糖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乳酸逐渐增加,三磷酸腺苷、5′-二磷酸腺苷、5′-一磷酸腺苷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运输密度为1∶1.5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最低,苦味物质(次黄嘌呤核苷、次黄嘌呤)总含量最高,细胞外间隙最大、破碎率最高。而当运输密度增加至1∶1.0时,鱼肌肉的白度值、剪切力、持水性有所升高、苦味物质总含量显著下降,肌肉细胞外间隙缩小、破碎率降低。综合肌肉品质和运输成本,鱼水比为1∶1.0是较适宜的运输密度
彭玲尤娟汪兰廖涛熊善柏尹涛
关键词:运输密度保活运输肌肉品质
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幼鱼生理生化和肝肠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理生化指标及肝肠组织结构的影响,为其合理科学运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大口黑鲈幼鱼置于塑料盒中进行模拟运输实验,分别于运输前(0 h)和运输后的4、8、12、20 h取样,对存活率、水质、血清和肝脏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与运输前相比,运输过程中水体总氨氮浓度和pH显著升高,即时存活率显著降低。运输密度和时间对大口黑鲈幼鱼即时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含量、应激及抗氧化指标均具有显著交互作用。1∶2、1∶4、1∶5密度组皮质醇含量在4 h达到最高,1∶3密度组在8 h达到最高,之后逐渐降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运输前相比显著升高,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显著降低,各密度组肝脏和肠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损伤(α=0.05)。【结论】运输时长小于4 h时,可适当采用较高的鱼水比(1∶2)运输,运输时长大于10 h时,宜采用较低的鱼水比(1∶5)进行运输
王锦绣王炬光李伟白婵祁雪李豪华邱亮熊光权廖涛
关键词:运输密度应激指标
运输密度对曼氏无针乌贼亲体死亡率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运输密度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亲体增殖放流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本文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0.2、0.6、1.2、1.8、2.4、3 ind.·L^(-1))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死亡率及乳酸、糖原、酶活等指标情况,以期为曼氏无针乌贼放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乌贼亲体死亡率随运输密度运输时长的增加而升高,2.4 ind.·L^(-1)处理组乌贼死亡率最高为75%,0.2、0.6 ind.·L^(-1)处理组乌贼亲体死亡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乌贼肝脏组织乳酸和糖原变化趋势相同,0.2 ind.·L^(-1)处理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1.2、1.8、2.4 ind.·L^(-1)处理组,糖原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碱性磷酸酶(AL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趋势基本相同,0.6、1.8、2.4 ind.·L^(-1)处理组ALP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0.6、2.4 ind.·L^(-1)处理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谷草转氨酶(AST)活呈先上升后降低再上升的趋势,0.6、3 ind.·L^(-1)处理组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谷丙转氨酶(ALT)呈上升趋势,0.2、0.6、1.2 ind.·L^(-1)处理组酶活显著低于2.4、3 ind.·L^(-1)处理组(P<0.05)。综合分析认为,密度影响乌贼亲体死亡率,密度过高和运输胁迫共同作用造成乌贼亲体死亡,运输密度不宜超过1.8 ind.·L^(-1),且运输时间不宜超过2 h。
周珊珊蒋永生镇小蔓焦礼诗徐开达梁君李哲周永东
关键词:增殖放流运输密度酶活糖原
探究提高常见鲜活淡水鱼运输密度的方法
2021年
淡水鱼运输密度,对运输成本起着决定作用,本文着重探究如何提高常见鲜活淡水鱼运输密度的方法。淡水鱼的主产地和销售市场往往相距很远,有的甚至上千公里。比如,全国鳙鱼鲢鱼(俗称花白鲢)的主产地在两湖地区,川渝地区的群众最喜食花白鲢,因而川渝成为全国最大的花白鲢销售市场。本文将以两湖地区产的花白鲢运往成都重庆销售为例,探究提高常见鲜活淡水鱼运输密度和鲜活率的方法以及基本要点。
朱贤友
关键词:运输方法
尖吻鲈幼鱼运输密度和时长对运输水质及其复苏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该试验采用塑料袋密闭充氧运输方式,探讨3种运输密度(D1=14 kg·m^(-3)、D2=21 kg·m^(-3)、D3=28 kg·m^(-3))下模拟运输24 h和运输密度7 kg·m^(-3)下模拟6个不同运输时长(T1=4 h、T2=8 h、T3=12 h、T4=16 h、T5=20 h、T6=24 h)对运输水质、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幼鱼复苏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运输密度和时间的增加,运输水体中氨氮(NH_(4)^(+)-N)和亚硝态氮(NO_(2)^(-)-N)升高而溶解氧(DO)、酸碱度(pH)和复苏率降低;幼鱼成活率均为100%。运输密度结果显示,D1和D2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3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低于D1、D2和对照组(P<0.05);D2与D3组相比丙二醛(MDA)含量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D1和对照组(P>0.05)。运输时长结果显示,T3与T4组相比T-SOD活性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1、T2、T5和T6组(P<0.05);各试验组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2组MDA含量与T4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T1、T3、T5、T6和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随着运输密度和时间的增加,尖吻鲈幼鱼运输水质恶化,复苏率降低,对抗氧化能力影响显著。综合分析,在水温24℃、盐度32、pH 7.92的条件下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的体长为(1.42±0.19)cm的尖吻鲈幼鱼24 h时,密度不超过21 kg·m^(-3)为宜。
陈旭左涛周胜杰杨蕊于刚秦传新马振华
关键词:运输密度复苏率
运输密度对兴凯湖翘嘴鲌水箱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和96 h-LC;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和96 h-LC;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刘炜周国勤裴雪莹茆健强陈树桥张雷鸣石晓兰
关键词:氨氮亚硝酸盐LC
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9
2020年
为了确定黑尾近红鲌仔稚鱼的适宜运输密度,实验选取平均体长为(27.08±3.09)mm、平均体质量为(0.11±0.04)g的黑尾近红鲌仔稚鱼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氧气袋运输,研究了不同运输密度(20、40和80 g/L)下2h、4h、6h、8h和10h后黑尾近红鲌全鱼皮质醇、乳酸、糖元含量及氧气袋内水质的变化。结果显示:运输后各组黑尾近红鲌的平均存活率均在99%以上,但不同密度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水体总氨氮浓度均随运输时间显著升高,而水体pH均随运输时间显著降低,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组水体DO浓度(14.20—20.93 mg/L)在不同运输时间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2.42—2.88 mg/L;P<0.05)。各组全鱼皮质醇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运输4h和6h时显著高于其它运输时间(P<0.05),且不同运输密度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全鱼乳酸含量均随着运输时间显著升高(P<0.05),但不同密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全鱼糖元含量在运输2h时显著降低(P<0.05),但此后维持在稳定水平(P>0.05)。运输密度和时间对黑尾近红鲌鱼苗的全鱼皮质醇、存活率、水体总氨氮和溶解氧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李佩陈见余登航李清王贵英魏辉杰孙仁利王守荣孙艳红
关键词:黑尾近红鲌运输密度运输时间皮质醇糖元乳酸
罗氏沼虾苗种运输密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探索罗氏沼虾苗种合理的运输模式,通过在室内模拟公路运输环境,采用氧气袋充氧的方式进行不同密度罗氏沼虾苗种运输试验。罗氏沼虾苗种规格为1 cm,设置6000、7000、8000、9000、10000尾/袋5个密度梯度,在温度22℃下,模拟运输8 h后,检测氧气袋中水体的溶解氧、氨氮、p H等水质指标,统计虾苗的成活率,之后按照试验得出的最佳运输密度进行实际运输试验,对成活率加以验证。结果显示,在温度22℃、运输时长不超过8 h时,采用氧气袋充氧方式,罗氏沼虾苗种的运输密度以不超过8000尾/袋为宜。
顾海龙杨智景宫金华冯亚明
关键词:罗氏沼虾苗种运输
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密度对增殖放流黑鲷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为研究黑鲷(Sparus inacrocephalus)增殖放流最适宜运输密度运输后生理生化变化情况,选取全长9~11.7 cm的黑鲷鱼苗为实验对象,设计5个密度组(10尾、15尾、20尾、25尾和30尾)采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方式,即塑料袋中充等量的海水并充氧至饱和,水体为育苗池海水,水温27.7℃,盐度29,pH 8.04,溶解氧8.8 mg·L^(–1),运输2.75 h。分别于运输后暂养的第0、第6、第12、第24和第48小时取样,研究黑鲷鱼苗血清和肌肉中总蛋白(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密度的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后,10尾组和15尾组血清和肌肉中的TP和MDA浓度低于30尾组(P<0.05),而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30尾组(P<0.05);从暂养后恢复水平上看,10尾组和15尾组肌肉和血清中各项指标恢复最快,20尾组和25尾组次之,30尾组的各项指标恢复较慢且至实验结束时未能全部恢复。综合经济因素分析,在水温27.7℃、盐度29、pH 8.04的条件下运输9~11.7 cm黑鲷鱼苗2.75 h时,用塑料袋密封充氧运输的最佳密度为每袋25尾。
李丹丹陈丕茂朱爱意袁华荣袁华荣冯雪王文杰龙鑫玲
关键词:黑鲷运输密度总蛋白过氧化氢酶丙二醛

相关作者

吴垠
作品数:84被引量:766H指数:16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消化酶活性 微生态制剂 光生物反应器 消化酶 中国对虾
廖涛
作品数:266被引量:731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辐照 小龙虾 鲈鱼 辐照剂量 虾壳
徐钢春
作品数:353被引量:1,10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刀鲚 池塘 大口黑鲈 美洲鲥 工程化
王春琳
作品数:542被引量:1,250H指数:20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研究主题:三疣梭子蟹 曼氏无针乌贼 拟穴青蟹 养殖 青蟹
许洋
作品数:33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带 褐藻胶 褐藻 南极磷虾 褐藻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