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9篇“ 通经致用“的相关文章
- 李鼎通经致用研医思想溯源暨应用举隅
- 2025年
- 李鼎提倡国学国医、相得益彰,“考据-医理-临证”互补统一,立足考据,通经致用。溯源先生研医思想产生背景,乃源于家学,受益乡风,主要根植师承(张之洞、王闿运—廖平—刘复、杨师尹)。先生遵从“通经之根柢在小学”(张之洞语)治学路径,早年曾对王闿运辑刻《神农本经》校勘释义,撰文考证。后仿“以经解经”例,创“以方释药”,邀杨大华医师选《神农本草经》约一半常用药物,择古方书中含《神农本草经》这部分药物之代表性古方,据方中药物功效主治,系于《神农本草经》药物相应功效主治条文之下,或以古方方证原文释《神农本草经》药用功效于临证中具体运用,或以古方方证补充《神农本草经》未载功效。
- 邱浩
- 关键词:通经致用
- 王充通经致用思想新探
- 2024年
- 以往学术界多以“疾虚妄”或“实事疾妄”“疾虚妄、归实诚”来概括王充思想的特点,并对其敢于批判经典或前人旧说中谬误的精神大加赞赏,而相对忽略了王充思想学说中通经致用的基调。事实上,通经致用堪称王充思想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吴越实学和中原儒学在王充身上的交会。王充以儒学的价值理性来统摄吴越实学,又以实学的求实精神来检验中原儒学,追求儒学和实学的统一。而通经致用、实事疾妄的背后则是王充经世济民的苦心。
- 白效咏
- 关键词:通经致用
- 论《禹贡通释》何以通经致用被引量:1
- 2023年
- 成书于清代咸丰十年(1860)的《禹贡通释》,是道咸年间汉中学者童颜舒(1813—1862)的一部专治《禹贡》的著作。从写作目的、诠释体例、诠释原则和方法及新的观点等方面论述《禹贡通释》通经致用的学术宗旨及其实现过程,结合《禹贡通释》相关观点考察《禹贡》学史上存在的问题,并对该书的价值特色作以评价,认为《禹贡通释》较好地解决了《禹贡》学史上的“五难”问题,在经学诠释层面完成了研治《禹贡》以通经致用的任务,是清代后期求通致用理念运用于《禹贡》学的成功范例。
- 杨名
- 关键词:通经致用
- 汉武帝的通经致用观及对汉代经学的影响
- 2023年
- 汉代通经致用经学观的形成与汉武帝的提倡与实践有关。他要求大臣“以《春秋》对”,要求对策者“取之于术”,即提倡通经致用。他强调以经决事,如他以经决狱,在人事任免、战争、礼乐活动、治河等方面依据经义而行;他还注重官员通经致用的能力。武帝对通经致用经学观的提倡与实践,得到两汉君臣的响应,最终成为汉代经学之特色。
- 张华林张梅
- 关键词:汉武帝经学通经致用
- 通经致用 以“礼”彰理——王安石政治哲学思想体系论析
- 2023年
- 为让儒家理论更好地为国家治理服务,王安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综合了黄老、法家之学,建构了自身的“荆公新学”。他吸收董仲舒的天人观,重述仁为天心的仁本观,并由此阐发出其本人的性命观。同时将性命同天道、人道联系起来,剔除汉儒谶纬之说的神秘部分,并将它们当做训导人民向善的工具,于朝野开展其维新之政,重申周礼以达通经致用、以“礼”彰理的目的。
- 龚怿琦
- 关键词:性命论天人观
- 通经致用:《石臞府君行状》的现实关切
- 2022年
- 《石臞府君行状》是王引之为其父王念孙所作的私家行状。王氏数辈博通经学且居官高位的学术与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王引之对王念孙行迹的选择及评价重在通经致用,这也反映了他本人经世致用的思想理念。《行状》在学问与政治之间,把王念孙居官的政治实践放在前位,对其弹劾和珅、三任河道的事迹进行了重点记述,以此呈现王念孙通经致用、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在王念孙行迹书写中所寄寓的儒学价值理想,以此可以管窥乾嘉汉学重考据而不唯考据、颇重经世致用的重要特质。《行状》之所以贯注着热切的经世致用精神,与二王父子学理的支撑密切相关。经由对此《行状》的具体剖析,我们对乾嘉汉学的特质可以有更立体、全面的理解,对清代儒学的发展可有更深入的把握。
- 梁宗华刘泽琳
- 关键词:王念孙王引之乾嘉汉学
- 张之洞通经致用教育观述论
- 2019年
- 张之洞通经致用的教育观包括知识论、品德修养论和读书方法论。张之洞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是读书,读书的目的是通经致用和治身心,慎择约取、古今兼顾是知识学习的原则;在品德修养上,张之洞要求士人“德行谨厚”“砥砺气节”“人品高峻”“习尚俭朴”“立志远大”;在读书方法上,张之洞提出读书宜有定课、宜有门径、宜择、宜博等方法。
- 孟旭
- 关键词:张之洞通经致用教育观
- 孙诒让礼学研究的“通经致用”特征与永嘉学派
- 2018年
- 孙诒让(1848—1908年)作为著名的朴学殿军和教育家,享誉晚清学界。孙诒让的学术特征评价中,一般以"通经致用"作为其学术重要特征,"诒让之学,淹贯中西,博综今古,而尤以通经致用为急。"一般认为其通经致用的学术风格,受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影响较深。本文从孙诒让用力最深的礼学研究入手,探索永嘉学派的事功学说是如何体现为孙诒让的"通经致用"的学术特征的。
- 戴益
- 关键词:孙诒让《周礼》永嘉学派
- 时代学风与宋儒通经致用的经典诠释取向——以“三礼”诠释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 2017年
- 赵宋王朝建立之初所面对的是五代"礼废乐坏"之残局。鉴于道德陵夷、世风坏乱之社会现实,一些宋儒利用"三礼"来阐发人格理想、修身齐家、移风易俗。北宋庆历以后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不少宋儒积极著书立说,从"三礼"等古老的经典中寻找理论依据和制度资源,从而推行改革或议政论政。宋儒还据"三礼"议礼制礼,涉及学术、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宋儒据"三礼"议礼制礼的例子,最典型的莫过于濮议和郊礼之争。宋代宽松的氛围、自由的学风、士大夫的担当精神使宋儒的"三礼"诠释有着鲜明的通经致用取向,而宋儒"三礼"诠释的价值取向,也反过来印证了宋代的学风和士人精神。
- 潘斌
- 关键词:三礼通经致用
- 康有为今文经学的“通经致用”思想被引量:6
- 2016年
- 康有为作为近代学贯中西的今文经学大师,他不仅善于从传统文化养料中寻找思想资源,更能把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融为一炉,并以此来改造儒学,创立了独特的思想学说——康氏今文经学。康有为的经学思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既有中国古代经学深厚的底蕴,又附丽着非常鲜明的西方文化色彩,这体现了经学在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裂变和异化,其今文经学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学的藩篱,颠破了传统思维的禁锢。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构建了援西入儒的桥梁,打开了"通经致用"的通道。
- 刘星
- 关键词:通经致用
相关作者
- 刘星

-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东传 儒学 今文经学 通经致用 清末民初
- 刘平

- 作品数:164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
- 研究主题:王闿运 永磁同步电机 结温 功率器件 生焦
- 刘少虎

- 作品数:11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研究主题:王闿运 通经致用 春秋学 旅游风尚 文化人格
- 李敬峰

- 作品数:81被引量:52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朱子学 关学 思想史意义 阳明心学 四书
- 汪高鑫

- 作品数:134被引量:318H指数:8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史学 史学思想 司马迁 传统史学 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