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39篇“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相关文章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2025年
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该性状遗传率高,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千粒重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用于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采用长江中下游曾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扬麦158与引进品种西风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 K芯片技术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型,结合3年的群体千粒重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千粒重的QTL进行初步分子定位。结果共检测到22个可重复的QTL,这些QTL分布于20条染色体,其中12个QTL只在2个年度被发现;10个QTL能在3个年度重复检测到,为稳定QTL。10个稳定QTL位于染色体1B、2A、4A、4B、4D、5A、5D、7A(2个QTL)和7D共9条染色体上,其中位于染色体4B、5A、5D、7A、7D上的QTL为新发现的千粒重相关QTL。在稳定QTL中,9个来自高千粒重亲本扬麦158,1个来自低千粒重亲本西风。位于染色体4B、4D、5A的稳定QTL,在3个年度的表型解释率均超过10.0%,为主效QTL,并且增加千粒重的性状均来自亲本扬麦158,这些QTL可以在今后提高小麦千粒重的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周淼平张鹏杨学明张平平宋桂成何漪
关键词:千粒重重组自交系数量性状基因座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单宝雪刘秀坤肖延军展晓孟黄金鑫刘百川张玉梅李豪圣刘建军高欣曹新有赵振东
关键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重组自交系
辣椒重组自交系群体果实和叶形性状的遗传分析
2024年
通过朝天椒D71和甜椒D72组合构建辣椒重组自交系(recombiant inbred line,RIL),测定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RIL群体的单果质量、果长、果肩宽、果宽、果实硬度、果肉厚、果柄粗、叶宽和叶长共9个性状,分析其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多数性状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偏度数和峰度数的绝对值均小于1,表明这些性状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说明群体各性状受多基因控制的影响。各性状变异数平均值为16.73%~52.06%,其中单果质量的变异数平均值最大,为52.06%,而叶长最小,仅为16.73%。群体性状遗传力范围为42.03%~51.21%,其中果实多个性状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果实硬度与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群体在E1下性状表现力要好于E2,变异现象分析说明该RIL群体内部有丰富的遗传变异,遗传力分析表明辣椒果实性状受到基因型和环境型共同作用的影响,且受环境型影响略高于基因型影响。RIL群体在2种生长环境下的各性状分布均呈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这些性状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以上结果可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陈大青戴云花毛莲珍孙浩孙浩刘周斌
关键词:辣椒RIL群体果实性状
饲用小黑麦重组自交系群体草产量的相关性状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饲用小黑麦草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以石大1号小黑麦与甘农7号小黑麦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F6代273个单株的6个草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蘖数、旗叶长、旗叶宽、穗下节间长和单株鲜重)进行表型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6个性状变异数范围为9.68%~64.10%,其中单株鲜重最大,其次是分蘖数、穗下节间长和株高,最后是旗叶长和旗叶宽;单株鲜重与分蘖数的相关数最大(0.764),与穗下节间长的相关数最小(0.052)。【结论】主成分分析将草产量相关性状综合为生物量构成因子和株高构成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0.81%。本研究可为饲用小黑麦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郭蕊金星娜常丹丹杜文华
关键词:小黑麦RIL群体
水果型黄瓜‘金童’及‘白玉王’重组自交系群体F_(4)代果实品质分析
2024年
为丰富水果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水果型黄瓜‘金童’和‘白玉王’为亲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获得了由145个株组成的F_(4)群体。研究发现,群体中商品瓜果实颜色分为乳白、黄白、白绿、浅绿、绿、深绿、墨绿色7种,且果实颜色分离呈正态分布;群体中商品瓜果形差异较大,其中,商品瓜长度在8~24 cm范围内,均值为14.75 cm。商品瓜横径在2~8 cm范围内,均值为5.02 cm芳香物质含量分析表明,群体中己醛、(E)-2-己烯醛、1-己醇、(E,Z)-2,6-壬二烯醛、(E)-2-壬烯醛、(Z,Z)-3,6-壬二烯醛对黄瓜香味贡献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中商品瓜果实芳香物质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别为(E,Z)-2,6-壬二烯醛和(Z,Z)-3,6-壬二烯醛,且累计值为76.7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己醛的含量与2-己烯醛的含量显著性相关(E,Z)-2,6-壬二烯醛的含量与(E)-4-壬烯醛,(Z,Z)-3,6-壬二烯醛,(E)-2-壬烯醛,(E,E)-2,4-壬二烯醛的含量存在显著性相关。。以果形指数、单瓜重、种子腔占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E,Z)-2,6-Nonadienal含量、感官评分作为考察指标建立评价模型,在F_(4)群体中共选育出7株果实颜色鲜亮,风味浓郁,口感偏甜的株,编号为67号、11号、69号、73号、94号、111号、127号。
马三秀常婧姝颜爽张宇任仲海王丽娜
关键词:水果型黄瓜果形指数
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花色苷及重要农艺性状分析
2024年
彩色稻米蕴藏的营养价值、健康效益和市场经济价值正不断吸引着国内外水稻育种工作者和稻米消费者的兴趣。以龙锦1号/香软米1578高世代重组自交系群体223个家为试验材料,测定糙米花色苷含量、千粒重、穗粒数等11个指标,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筛选出优异色稻新品和高花色苷水稻新品。结果表明,糙米花色苷含量为2.30~12 011.04 mg/kg,平均值为594.91 mg/kg。糙米粒色等级与千粒重、糙米粒宽、糙米粒厚呈显著负相关,与糙米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家42的综合排名最高,其余依次为家96、152、99、186,这5个优异色稻家的糙米花色苷含量为20.74~12 011.04 mg/kg。高亲龙锦1号的糙米花色苷含量为4489.36 mg/kg,有8个家的糙米花色苷含量显著增加,其中家152、186的糙米花色苷含量分别为12 011.04、8421.58 mg/kg,两者既属于优异家又属于高花色苷家,为创制的优异高花色苷水稻新种质。
孙明茂刘丽霞孙虎崔迪
关键词:色稻农艺性状种质创新
基于龙稻345/龙稻1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稻米品质性状QTL分析
侯本福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果壳率及产量相关性状变异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为选育薄壳高产苦荞品种,探究苦荞果壳率和产量相关性状遗传变异,筛选低果壳率高产苦荞株,利用“翅米荞×晋荞麦2号”衍生的重组自交系(CJ-RILs)群体,开展株高、主茎分枝数、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果壳率及产量等7个性状变异、相关性、方差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晋荞麦2号”千粒重、果壳重和果壳率均极显著高于“翅米荞”。CJ-RILs群体各调查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变异,存在明显双向超亲分离现象,其中产量变异数最大(41.98%),其次是果壳重(33.82%),再者是果壳率(22.95%),株高变异数最小(11.18%)。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4个性状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非米荞型株果壳率、千粒重、果仁重、果壳重均显著高于米荞型株;米荞带翅型株果仁重显著高于米荞无翅型株。在欧氏距离为16.43~18.84处,185个株和亲本被划分为5个类群,其中C4类群包含50个米荞型株,果壳率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类型,产量也较高,可作为高产且低果壳率苦荞品种选育的推荐材料。
贾琼石桃雄薛贤滨陈峥峰陈庆富黄娟黎瑞源
关键词:苦荞重组自交系聚类分析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籽粒硬度QTL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小麦籽粒硬度是影响小麦商品分类分级、小麦制粉工艺和小麦面粉最终加工用途的重要指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有效提高小麦籽粒硬度的选育效率。为了发掘和开发更多与小麦籽粒硬度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硬质小麦扬麦158与软质小麦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K SNP芯片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了群体遗传连锁图,结合4年群体籽粒硬度的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籽粒硬度的QTL进行了分子定位。结果显示,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覆盖2784.9 cM,含有3830个非共分离的SNP标记;除PIN基因外,共定位到12个可重复的QTL位点,分别位于1A、1B、1D、2A(2个)、3A、4D、5A、5D、6B、6D和7A染色体,单个QTL可解释3.2%~15.2%籽粒硬度变异;11个QTL来自软质小麦西风,1个QTL由硬质小麦扬麦158贡献;7个QTL表现稳定,可在4年试验中重复,其中5个QTL未见报道,为新发现QTL,特别是5D染色体新发现的QTL最高可解释15.2%表型变异。与这些稳定QTL紧密连锁的SNP标记将为今后开展长江中下游麦区软质小麦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帮助。
周淼平杨学明张鹏宋桂成张平平何漪
关键词:小麦籽粒硬度重组自交系QTL
谷子重组自交系群体株型和产量性状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理想株型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但谷子中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还不清楚。旨为谷子株型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种质资源,以矮宁黄×晋谷21号杂交自交构建的126个F 6重组自杂交(RIL)群体为材料,在长治、榆次和大同3个生态环境条件下,对10个株型性状(株高、主茎长度、穗长、穗下节长、穗粗、分蘖数、节数、旗叶长、旗叶宽和旗叶面积)和3个产量性状(穗质量、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进行表型鉴定,基于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进行相关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表型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双亲的株高和主茎长度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呈极显著差异,穗下节长和节数在2个生态环境下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穗长、穗粗、穗质量、穗粒质量和分蘖数在单一生态环境下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RIL群体中,株型和产量性状变异丰富,频率分布近似正态分布,13个性状的变异数为6.86%~31.71%,除榆次的主茎长度外,其他性状在各生态环境下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穗质量、穗粒质量与株高、主茎长度、穗长、穗下节长和节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蘖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质量与旗叶长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将13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3.938%。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拟合度R 2为0.614,主茎长度、穗长、分蘖数是影响穗质量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RIL群体划分为7类,其中第Ⅴ类群包括3份材料,产量最高,株高中等,综合性状好,可作为今后谷子株型育种的骨干亲本。
何妙玲王智兰杜晓芬韩康妮连世超李禹欣成锴李颜方王军
关键词:谷子株型产量性状

相关作者

李文滨
作品数:527被引量:2,38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基因 大豆疫霉根腐病 QTL 大豆品种
盖钧镒
作品数:677被引量:5,752H指数:4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育种 大豆品种 大豆花叶病毒 QTL
宁海龙
作品数:139被引量:870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农学专业 重组自交系群体 脂肪含量 QTL
李文霞
作品数:74被引量:481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大豆 重组自交系群体 QTL 二倍体马铃薯 马铃薯
薛红
作品数:46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大豆 重组自交系群体 农艺性状 QTL QTL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