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篇“ 针刺时机“的相关文章
针刺时机对首次中风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障碍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观察急性期介入针刺对首次中风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障碍的影响,为真实世界中风患者选择更优针刺时机提供证据。方法:将601例首次中风患者根据首次接受针刺治疗是否在临床急性期分为急性期介入组(病程≤14 d,256例)和非急性期介入组(病程15~90 d,345例),于入组时采集基线资料;于发病6个月进行随访,主要随访信息包括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针刺总次数、合并应用疗法(艾灸、拔罐、推拿和康复治疗)总次数、复发情况、死亡事件及残障分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针刺介入时机与中风患者发病6个月残障风险的关联性,采用mRS评分移行法评价针刺介入时机对患者发病后6个月功能改善度的影响。结果:未调整混杂因素时,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434,95%CI:0.309-0.609,P=0.000);在调整病情程度、针刺次数和拔罐次数变量后,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588,95%CI:0.388-0.890,P=0.012);在调整病情程度、针刺次数、拔罐次数、性别、烟酒史、合并症、诊断所有混杂因素后,与非急性期介入组比较,急性期介入组降低了发病6个月后残障结果的风险(OR=0.629,95%CI:0.408-0.971,P=0.036)。两组首次中风患者发病6个月后较入组时mRS评分分布均整体向低分移行,急性期介入组较非急性期介入组在发病6个月后m RS评分分布向低分移行更明显。结论:真实世界中,首次中风患者在急性期介入针刺较非急性期介入针刺能够降低发病6个月后的残障风险,改善发病6个月后的功能状态。
李泽芳尹春胜史慧妍张超张超杜宇征
关键词:中风针刺介入时机前瞻性队列研究
浅析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针刺时机研究的思路构建与方案设计被引量:2
2023年
针刺时机研究不仅可以协助找寻疾病的最佳针刺治疗时机,同时可以最大化针刺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康复几率。时机研究中混杂因素众多,而针刺作为一种复杂的个体化干预措施,进一步加大了研究的难度。该文通过分析总结"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针刺时机研究"的方案设计要点,从暴露分组、研究人群、纳排标准、结局指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配对设计、偏倚控制等方面对针刺时机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论述,以期为后续此类研究提供更加新颖开阔的研究思路。
李瑞雨肖凌勇张悦欣励志英戴晓矞
关键词:醒脑开窍队列研究卒中针刺时机
针刺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时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漯河市源汇区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至2021年9月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患者临床发病3~5 d开始针刺治疗,对照组在患者临床发病10~14 d开始针刺治疗,两组针刺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级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的时机应选择在脑梗死患者发病的早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预后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
张弓李永宝丁锏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疗法针刺时机肢体运动功能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针刺时机对患者疗效及神经恢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究头穴透刺治疗的时机选择对急性中风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中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头穴透刺治疗,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于后遗症期接受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于急性期接受针刺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总效果,记录评估各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证候表现,比对差异情况,另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缺损情况及偏瘫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于急性期及时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入院时相关证候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均得到改善,观察组患者面瘫证候评分、失语证候评分、吞咽障碍证候评分、感觉障碍评分、意识障碍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 <0.05)。另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低于对照组,偏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S)、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较对照组更高(P <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中风病患者行头穴透刺治疗效果显著,且针刺时间越早疗效越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刘志东
关键词: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时机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刺时机探析被引量:14
2020年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在治疗上多采用针刺治疗,而针刺时机异同,会直接影响病患的恢复效果。现代医学研究普遍认为,急性期面瘫,面神经炎症,多发生水肿,不应尽快针刺治疗;而针灸临床多数报道表明,早期给予针刺,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因此,对于针刺时机则需进一步加强其标准化。本文则主要通过对近几年文献的检索,探索最佳针刺时机在面神经麻痹中的临床应用。
赵丽李国徽马雄国
关键词:面神经针刺面瘫
系统科学视域下针刺时机规律研究再认识被引量:2
2019年
系统科学作为研究复杂系统演化和调控规律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针刺时机规律进行解析。在医学领域,研究疾病的病理过程和治疗过程也就是研究人体系统的演化和调控规律。针灸疗法作为一种完全不同于药物治疗的干预手段,研究其对人体系统的调控规律离不开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只有从系统科学所倡导的整体角度、连续的动态角度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针刺时机规律及其意义,系统科学为深刻理解和认识针刺时机规律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工具。
陈少宗
关键词:现代针灸学生理节律
不同针刺时机和选穴配伍联合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增效因素探讨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目前临床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训练存在费用高、疗程长且疗效不显著等缺点。该次研究运用中医特色温阳疗偏的针灸辅助治疗,通过对其最佳针刺时机和最优选穴配伍的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较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参照最新指南及纳入标准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且明确诊断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53例,作为该次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第三方盲态评价的2×2析因研究对象。根据公允的CSI评分、ADL Barthel指数、ND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结合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评价及相关炎性指标生化检测等多维评价体系,综合判断不同针刺时机和选穴配伍联合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增效因素。结果:该疗法在CSI评分、ADL Barthel指数、NDS评分、Fugl-Meyer评定上,统计学分析均显示无明显的协同、交互干预作用点,但有较为良好的交叉趋势;并且根据选穴配伍、针刺时机的固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无论在中风早期还是晚期,辅助使用针灸治疗均可以缓解中风后肢体的痉挛性紧张程度(P<0.05),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力(P<0.05),促进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并且及早治疗在配合偏瘫侧头手足穴位针灸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为佳(P<0.05)。结论:中风早期行温阳疗偏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花费低、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赵霞刘光辉
关键词:中风针灸痉挛性瘫痪
针刺时机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针刺治疗时机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因子水平和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脊柱手术的男性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4组,每组25例,Ⅰ组为术前针刺,Ⅱ组为术中针刺,Ⅲ组为术后针刺,C组为空白对照。于麻醉前30 min(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3 d(T4)、术后7 d(T5)分别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1、T2、T3各时刻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和NK细胞(CD16^+/CD56^+)的水平,混悬计检法测量T1、T4、T5各时刻其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同时在T1、T3、T4各时刻检测外周血胃泌素浓度,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情况和程度以及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与T1时刻相比,除Ⅰ组外,T2时刻所有患者T淋巴细胞群和NK细胞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T3时刻逐渐恢复至接近T1时刻水平;其中在T2时刻Ⅰ组细胞浓度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C组、Ⅱ组、Ⅲ组在T4时刻免疫球蛋白水平较T1时刻下降(P<0.05),Ⅰ组在T4时刻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Ⅰ组T3时刻的胃泌素浓度较高,术后24 h内PONV发生率降低且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5),较Ⅱ组和Ⅲ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针刺在帮助恢复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降低PONV发生率上优于术中或术后针刺
陈滨张闽光冯宇
关键词:脊柱手术免疫胃泌素针刺PONV
不同针刺时机、选穴配伍搭配方案对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时机、选穴配伍搭配方案对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患者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在内科、康复等标准规范治疗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针刺时机(病程1-10 d、11-20 d、20-30 d)、选穴配伍(头穴+阴经穴、头穴+阳经穴、头穴+阴经与阳经穴交替)、电针使用(不加电针、电针断续波、电针疏密波)、疗程(2周、4周、6周)之四因素三水平不同搭配组合方案,对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患者进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初步确定最佳搭配方案,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脑梗死肌张力异常提供指导方案。结果 脑梗死病程1-10 d、选择头穴+阴经与阳经穴交替针刺、电针断续波、疗程6周对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起相对最佳改善作用。
苗芬李志方郭美芹韩桂兰
关键词:脑梗死针刺疗法针刺穴位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针刺时机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治疗急性中风病的时机,探寻针刺治疗中风病有效方法。方法:60例急性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组采用病灶侧百会透刺太阳穴,连续接力式针刺4针;西药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总体疗效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有效率为74.55%,针刺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透刺与针刺介入时机正相关,针刺介入时机越早,临床疗效越好。
刘建浩东红升鲍春玲东贵荣
关键词:中风病头穴透刺针刺时机

相关作者

陈少宗
作品数:280被引量:1,426H指数:21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现代针灸学 针刺 针灸 取穴规律 针灸学
叶小娜
作品数:16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验案 针刺 失眠 脐疗 量表
黄凌慧
作品数:7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 失眠 治疗失眠 针刺时机
刘乃刚
作品数:88被引量:612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针刀松解法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针刀 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 膝骨关节炎
陈树楷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研究主题:《伤寒论》 针刺 配穴 针刺时机 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