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94篇“ 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相关文章
- 腔内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科收治的6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侧病变56例,右侧病变13例;病变位于起始部65例,中段4例。结果 59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行旁路手术19例(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旁路9例,腋-腋动脉旁路10例),术后出现淋巴瘘及消化道出血各1例。腔内治疗40例(经股动脉穿刺顺行开通20例,联合肱动脉穿刺逆向开通20例),术后出现急性脑梗死及急性心肌梗死各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左侧肱动脉血栓形成1例,急诊行肱动脉切开取栓术。其余患者术后30 d内均无并发症及死亡发生。随访3~3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8个月,腔内治疗和旁路手术患者间累积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腔内手术和血管旁路手术均可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王飞王辉郭建明高喜翔佟铸崔世军谷涌泉郭连瑞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腔内治疗血管旁路
- 介入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术中胸膜外血肿1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患者男,64岁,体检超声发现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收入院;3年前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规律口服抗凝及抗血小板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后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颈动脉CT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70%~90%),前交通动脉开放。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右颈内动脉闭塞,左颈内动脉狭窄约90%,前交通动脉开放,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左椎动脉盗血。
- 肖飞刘增品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动脉闭塞性疾病胸腔出血介入治疗
- 两种不同入路介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远期效果对比
- 2022年
- 目的:对比分析经股动脉顺行与经桡动脉逆行入路介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钟祥市人民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3例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记录,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股动脉组(n=61,经股动脉顺行入路介入术治疗)和桡动脉组(n=42,经桡动脉逆行入路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3年内1期通畅率、双上肢收缩压差值、生活质量、手术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3年内1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两组术后6个月和术后1、2、3年双上肢收缩压差值均降低(P<0.05);桡动脉组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术后3年身体机能、社会功能及精力评分均高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顺行与经桡动脉逆行入路介入术均可有效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而桡动脉逆行入路能明显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率。
- 吕远成艳兰张丙辰王军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股动脉
- 锁骨下动脉闭塞再通的介入治疗
- 2021年
-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开通的临床资料。应用导丝、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的方法经股动脉顺行穿刺或经桡动脉逆行穿刺进行开通。结果:13例全部开通成功,其中8例经股动脉开通,5例采用双向开通,13例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术后管腔狭窄程度降低至(14.8±8.2)%;术后6个月随访,管腔狭窄程度为(16.7±9.3)%,与术后效果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采用介入治疗安全有效,随访疗效确切,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案。
- 王成谋刘南暖陈光辉周发明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 右锁骨下动脉闭塞型病变治疗策略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分析右锁骨下动脉闭塞型病变的临床治疗结果,研究此类特殊病变外科治疗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57例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性闭塞的患者资料,讨论右侧病变介入与转流手术成功率的关系。结果腔内治疗成功率低于旁路手术(70.7%vs.100%)(χ^(2)=25.68,P<0.01);并发症率(5.32%vs.8.70%)(χ^(2)=0.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治疗双侧成功率均低于旁路手术(χ^(2)=10.79,P<0.01;χ^(2)=22.15,P<0.01);介入治疗组左侧成功率高于右侧(76.4%vs.50%)(χ^(2)=9.33,P<0.05);旁路手术组双侧病变成功率均为100%;右侧病变腔内治疗使用颈动脉保护伞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χ^(2)=9.33,P<0.05);颈总-锁骨下动脉比腋-腋动脉搭桥术后效果更好(χ^(2)=4.40,P<0.05)。结论支架治疗可作为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良好方案,但处理右侧闭塞病变考虑用颈动脉保护装置更安全,否则首选颈总-锁骨下动脉旁路手术。
- 刘亚军王迪尹立勇李小伟周天宝赵达张伏生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
- 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收治的慢性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且存在病变侧上肢远端肢体乏力等缺血症状或明确诊断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管内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血管再通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30 d内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及术后血管再狭窄等指标。根据血管内治疗后闭塞的锁骨下动脉开通结果分为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根据成功再通组患者所用支架类型分为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比较两组术后血管残余狭窄率的差异。对成功再通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血管再狭窄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无术后再狭窄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0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男性87例(82.1%),女性19例(17.9%),中位年龄61.0(56.8~67.0)岁。有91例(85.9%)血管成功再通,15例(14.2%)血管再通失败,成功再通组及再通失败组的人口学信息、既往史、发病到治疗时间等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成功再通组35例(38.5%)采用自膨式支架,56例(61.5%)患者采用球扩式支架,自膨式支架组和球扩式支架组术后中位残余狭窄率分别为10.0%(10.0%~16.3%)和10.0%(5.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成功再通组中有85例(93.4%)完成术后3个月到1年的随访并进行了CTA或DSA检查,随访中位时间为13.0(6.0~15.0)个月,术后再狭窄5例(5.9%),无术后再狭窄80例(94.1%),术后再狭窄组较无术后再狭窄组的中位年龄更高(64.0岁vs 59.5岁,P=0.027)。结论血管内再通治疗是治疗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孙勇杨波康开江高峰莫大鹏缪中荣马宁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神经影像
- 23例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介入再通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 目的1.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再通治疗的必要性、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2.探讨慢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不同形态学分型对介入再通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宁夏医科...
- 李双
- 关键词:形态学分型
- 文献传递
- 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及腋动脉狭窄致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一例被引量:5
- 2021年
- 透析相关窃血综合征是血管通路建立后因血液分流导致肢体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同侧肢体出现缺血等临床综合征。本文报道病例为启用左上臂肱动脉-头静脉相吻合的内瘘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左侧肢体疼痛,影像检查发现左锁骨下动脉闭塞合并左腋动脉狭窄,腔内介入治疗开通了流入道动脉的病变后,患者症状缓解。
- 郑烜胡卫民胡吉波陈仁彪李华
- 关键词:肾透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 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搭桥术治疗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闭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采用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SA)搭桥术治疗有脑缺血症状的SA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于复合手术室行颈总动脉-SA搭桥术的11例SA闭塞患者, 所有患者均有脑缺血症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 术中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椎动脉盗血消失, 吻合血管通畅。2例患者术中显露SA时, 发生淋巴管破裂。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及卒中。术后1年随访, 所有患者SA盗血综合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上肢收缩压差由术前的(27.6±9.7)mmHg降至术后的(7.3±1.9)mmHg(P<0.01, 1 mmHg=0.133 kPa), 患侧与健侧收缩压比值由术前的0.55±0.11提高至0.86±0.30(P<0.01)。所有患者人工血管及吻合口无明显狭窄, 患侧无肢体缺血及脑缺血表现。结论颈总动脉-SA治疗有脑缺血症状的SA闭塞患者手术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 崔小鹏赵岩赵岩候长凯刘兵雪亮雪亮魏伟岳树源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
- 锁骨下动脉闭塞复杂型病变腔内治疗的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闭塞复杂型病变的治疗结果,研究锁骨下动脉病变特点与外科治疗策略的关系。方法统计188例锁骨下动脉近端完全性闭塞患者资料,探讨锁骨下动脉复杂病变特点与治疗成功率关系及右侧病变采取脑保护伞等。结果患者治疗总成功率为70.75%,左侧成功率为76.36%,右侧成功率为50.0%。12个月的通畅率是98.2%,3年为91.2%,5年为83.8%。病变长度与腔内治疗成功率有关(χ^2=4.89,P<0.05)。且长段病变(>3 cm)治疗成功率降低(χ^2=21.27,P<0.05);病变形态与腔内治疗成功率有关(χ^2=11.01,P<0.05),处理右侧闭塞病变应用颈动脉保护伞可防止脑栓塞。结论闭塞较短、位置及形态较好的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而长段及严重钙化的起始部病变,旁路手术优先选择,腔内处理右侧闭塞病变应用颈动脉保护伞预防脑栓塞的方案更安全。
- 刘亚军王迪赵卫东王智伟米娜周天宝张建张伏生
- 关键词:锁骨下动脉闭塞病变腔内治疗
相关作者
- 唐小斌

- 作品数:135被引量:5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开放手术 腔内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 陈忠

- 作品数:346被引量:1,636H指数:1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颈动脉狭窄
- 缪中荣

- 作品数:374被引量:3,558H指数:2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内治疗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形术 急性缺血性卒中 介入治疗
- 寇镭

- 作品数:149被引量:6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研究主题:腹主动脉瘤 血管外科 开放手术 主动脉瘤 腔内治疗
- 张望德

- 作品数:154被引量:475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研究主题:腔内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 血管外科 下肢 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