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813篇“ 锁骨下静脉穿刺“的相关文章
- 手臂位置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手臂位置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平面内穿刺置管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9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外展组(n=45)和内收组(n=45),均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平面内穿刺置管,观察并记录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总成功率和穿刺并发症情况。结果在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下静脉平面内穿刺置管过程中,外展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8.9%(40/45),高于内收组的6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外展组和内收组的总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6%(43/45)和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在穿刺并发症方面,内收组有8例穿刺失败,其中2例出现局部血肿,外展组有2例穿刺失败,未发生局部血肿情况,两组均未出现气胸并发症,所有穿刺失败的病例均改行同侧颈内静脉穿刺。结论全麻手术患者中手臂外展90°便于超声实时引导锁骨下静脉平面内穿刺置管,值得临床推广。
- 邓利兵蒋晖葛圣金
- 关键词:超声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 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需要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研究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的穿刺情况、超声影像学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7.00%,二次成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静脉深度、静脉最大内径均长于对照组,超声定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骑跨锁骨技术超声引导下腋静脉穿刺相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临床满意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海燕孟玉兰韩芳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
- 改良性儿童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减少导管异位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体位和置管时导丝部分回撤对减少导管异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需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82例)和对照组(B组82例)。A组采用平卧位,置管时导丝部分回撤。B组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即采用头低脚高位,置管时导丝全程引导导管置入。术中超声检查导管尖端方向。结果3例患者(A组2例,B组1例)反复穿刺血管失败,改为右颈内静脉置管。第一次置管导管尖端方向的正确率R1,A组高于B组(P<0.05);第一次置管导管尖端异位在右侧颈内静脉的异位率R2,A组低于B组(P<0.05),两组R1、R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第一次置管导管尖端异位在左头臂静脉(左锁骨下静脉)的异位率R3、并发症和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卧位导丝部分回撤导管置入法可以提高儿童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导管尖端方向的正确率、且该方法是安全的。
- 王雪青陈媛珍胥亮徐波
- 关键词:儿童右锁骨下静脉
- 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超声成像和敷贴牢固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消毒方法对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超声成像和敷贴牢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氯己定醇组、碘伏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3组,每组46例,分别使用氯己定醇、碘伏和氯己定醇+碘伏消毒。对3组患者的消毒效果、超声成像和敷贴粘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消毒前后穿刺点的菌群计数及消毒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己定醇组患者穿刺时超声成像清晰率显著低于碘伏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P<0.05),碘伏组患者穿刺后24 h的敷贴起翘或脱落率显著高于氯己定醇组和氯己定醇+碘伏组(P<0.05)。结论先使用氯己定醇消毒穿刺区域2次,再使用碘伏对超声探查区域消毒1次,可以使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患者获得满意的消毒效果,同时超声成像更清晰,敷贴粘贴更牢固。
- 高海燕田振孙雯雯王浩胡春晖
- 关键词: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消毒方法超声成像敷贴
- 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两点两线”法)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通过与锁骨下静脉穿刺进行对照研究,探讨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技术(“两点两线”法)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根据《2013 ESC心脏起搏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指南》植入指征入选接受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患者(年龄≥18岁),分为腋静脉组与锁骨下静脉组,分别采用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法(“两点两线”法)和锁骨下静脉穿刺法建立血管通路并置入起搏导线。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盲法腋静脉穿刺法首先确定沿肌间沟走行的A线,再确定与之平行的B线,最后在B线上确定穿刺点,在操作过程中记录腋静脉穿刺进针角度α、β。结果 共纳入90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年龄(74.61±12.29)岁,其中腋静脉组45例,锁骨下静脉组45例。两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3%和95.6%;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次数分别为(1.35±0.66)次和(1.30±0.64)次,两组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分别为(44.5±15.8)s和(46.1±15.3)s,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和6.7%,两组间成功率、穿刺成功所需次数、穿刺成功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腋静脉穿刺进针角度α为(25.79±3.95)°,进针角度β为(65.02±9.14)°。结论 新的盲法腋静脉穿刺法(“两点两线”法)在心脏植入装置植入手术中是安全可行的。
- 张艺民陈梦娜史婧张旭戈晓珍张俊蒙
- 关键词:腋静脉锁骨下静脉
- 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选择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点选择辅助装置,包括中心柱,所述中心柱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侧筒A,所述侧筒A的内部滑动安装有连接杆A,所述连接杆A远离侧筒A的一端转动安装有活动锚杆A,所述连接杆A远离侧筒A的一端转...
- 李想吴楠
- 用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的辅助装置,包括有依次相连接的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围成立放的半包围结构,第一侧部与第三侧部相对;第一侧部上具有第一操作口,第二侧部上...
- 李磊磊
- 结核毁损肺患者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刺破气管切开气囊1例
- 2023年
- 结核病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传染病,其中肺结核占结核病的75%~80%[1]。对肺结核患者行肺部影像学评估发现,肺空洞的比例为8.3%~83.7%,支气管扩张的比例为4.3%~11.2%,纤维化的比例为25.0%~70.4%[2],表明大部分的结核病患者可出现肺的结构性破坏,甚至进展为毁损肺,从而不可避免地继发邻近组织的结构改变。在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严重肺结核患者常需要留置深静脉导管,以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维持液体治疗。
- 黄伟强胡明袁楚楚徐雅杨亚东
-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结核性毁损肺B超引导气管切开
- 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辅助支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辅助支架,包括右支撑架,所述右支撑架右端活动连接有右延伸板,所述右支撑架左端前部和左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稳固板,两个所述稳固板左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架,所述左支撑架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延伸板...
- 张杰华
- 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病人的病服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病人的病服,包括:穿戴在病人身上的病服本体;病服本体上设有对应锁骨下静脉用于穿刺置管术和术后消毒观察的锁骨部穿刺口;与病服本体的锁骨部穿刺口周边可拆卸固定的穿刺口盖片,穿刺口盖片将...
- 农倩秀覃春艳邓惠英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蔺佩鸿

- 作品数:68被引量:263H指数:9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并发症 工作压力 心肺复苏 急诊 参附注射液
- 陶国才

- 作品数:420被引量:1,166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 研究主题:麻醉 异丙酚 气管插管 抑肽酶 丙泊酚
- 林伟芬

- 作品数:32被引量:13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肺癌 化疗 锁骨下静脉穿刺 影响因素
- 李赛梅

- 作品数:48被引量:212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 研究主题:锁骨下静脉 护士 急救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 刘坤申

- 作品数:16被引量:115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省医院
- 研究主题:锁骨下静脉穿刺 心包穿刺 引流术 心脏起搏 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