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62篇“ 陆栖“的相关文章
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调查分析
2024年
为了解云南某国家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数据和文献记载,对该区域陆栖脊椎动物名录进行整理、更新及分析,包括分类、保护级别、濒危等级、区系及分布型等。结果表明,该森林公园陆栖脊椎动物一共有4个纲,26个目,61个科,126个属,181种,其中,两栖纲1目4科7属9种,爬行纲3目5科12属15种,鸟纲13目33科79属118种,哺乳纲9目19科28属39种。在181种陆栖脊椎动物中,东洋种为110种(占60.77%),古北种为24种(占13.26%),广布种为47种(占25.97%)。通过对各类群进行分析发现,该地鸟类相对丰富,哺乳类次之,两栖类最少。
邵志鹏伏露红李文刚高维全
关键词:陆栖脊椎动物野外调查森林公园
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对陆栖脊椎动物的影响
2024年
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在很多国家已经成为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人为因素之一。其致使动物栖息地丧失和片段化,造成一系列负面生态效应,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种群破碎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边缘效应、生态竞争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等。大型水坝还会阻碍河狸(Castor fiber)、水獭(Lutra lutra)等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季节性迁移和扩散,在水库蓄水过程中亦可能淹没栖息地,造成动物被困和溺水死亡。鉴于此,本文梳理了自1970年以来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研究案例,归纳了缓解水库对陆栖脊椎动物生态影响的措施,包括在库区周边及上下游目标物种的适宜栖息地范围建立严格保护区域,在专业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对动物加以救助和转移,在水库淹没区建设大型的陆桥岛屿以维持更高的动物多样性,利用连续的小型岛屿设置“水上动物通道”等,以期为未来水库和水电站工程建设中的野生动物保护措施和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夏霖许玉程继龙陈国亮杨奇森
关键词:水库水电站大坝陆栖脊椎动物生物多样性
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调查
2024年
[目的]掌握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建立大数据智能化的海龟栖息地科学保护管理体系。[方法]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22年3—10月采用样线法和红外相机观测法对区内陆栖野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进行了长时间、多方位的多样性监测调查,其中划分样区13个、布设样线13条,投放红外相机20台。[结果]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68种,分属4纲17目38科55属。分别有哺乳纲2目2科2属2种;爬行纲2目8科10属12种;鸟纲12目23科36属46种;两栖纲1目5科7属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在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中濒危(EN)等级有3种;易危(VU)等级有5种;近危(NT)等级有2种;无危(LC)等级有56种;数据缺乏(DD)有2种。[结论]对动物地理区系划分进行总结分析,其中东洋界40种,占58.82%,广布种18种,占26.47%,古北界10种,占14.71%。通过对不同调查时期各物种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和物种均匀度指数分析得知,鸟类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是爬行类和两栖类,哺乳类最低;而均匀度指数最高的是哺乳类,其次是两栖类和爬行类,鸟类最低。
夏中荣蔡进华孙晗嘉张标俞国中付贺宁罗健林
关键词:区系组成样线法红外相机
基于物种构成特征的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分区
2024年
中国自然条件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本研究基于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与物种构成特征,探讨中国不同地区哺乳动物种群的特点和地理分区;采用聚类算法,结合哺乳动物的空间分布数据和分类学特征,对中国陆栖哺乳动物进行地理分区。结果表明: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可分为东北区域、华北区域、东部草原区域、西部区域、西北区域、羌塘高原区域、青藏东部区域、喜马拉雅区域、华南区域、台湾-海南区域共10个动物地理区。研究结果揭示了中国陆栖哺乳动物的新地理分区模式,展现了不同区域间物种组成的差异性和特点,揭示了物种分布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本研究提出将分类信息纳入聚类分析的方法,为动物地理区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理解物种多样性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动物保护和栖息地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迟瑶叶鹏程张迎莹凌镒超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层次聚类
秦岭国家植物园陆栖脊椎动物多样性及区系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秦岭国家植物园陆栖脊椎动物资源现状,更好地掌握和保护该区域物种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方法】通过对2019—2022年的野外调查并结合已有监测数据和文献记载,对该区域陆栖脊椎动物名录进行整理、更新及分析,包括分类、保护级别、濒危等级、区系及分布型等。【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国家植物园分布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9目99科208属306种,其中,两栖纲2目7科11属11种、爬行纲2目9科15属18种、鸟纲18目60科143属234种、哺乳纲7目23科39属43种,较《秦岭植物园科学考察报告》所记录的142种新增了164种。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中国特有种31种,受威胁物种25种。在动物地理区划上,以东洋界物种占优势(45.42%),兼有古北界物种(31.70%)和广布种(22.87%);从分布型来看,分属13个分布型,其中以东洋型、古北型、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的物种占明显优势,同时其他分布型也占有一定比例。通过对各类群进行G-F指数分析可知,鸟类的G指数、F指数和G-F均最高,哺乳类次之,两栖类最低。【结论】秦岭国家植物园处于东洋古北两界物种的交融汇集区,具有较高的陆栖脊椎动物丰富度,重点保护及特有物种较多;同时物种数呈明显增长趋势,说明物种多样性存在被低估的可能;在科、属多样性水平上,鸟类相对丰富,哺乳类次之,两栖类最低。因此,建议进一步增大调查范围和频次,采用多种技术开展物种本底调查。
张勇徐哲超吴力博刘佳陇樊卫东张筱
关键词:陆栖脊椎动物物种多样性动物区系
中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区边界探测及其驱动因素
2023年
地理隔离是驱动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我国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的地理分布数据,基于信息地图生物区(Infomap Bioregions)方法探测生物地理区域,提取对大中型陆栖哺乳动物类群的分布扩散产生阻隔效应的主要界线。从温度、降水和地形的梯度变化角度入手,应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确定与生物地理区边界相关的主要驱动因子,构建地理加权逻辑回归(GWLR)模型分析各驱动因子重要性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划分为3个主要的生物地理区,除年降水量变异系数与边界联系不明显外,其余变量均在10%及以下的显著性水平与生物地理区边界呈正相关,反映出生物地理区边界与气候突变、地形障碍和人类活动的协同作用有关。生物地理区1与生物地理区3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人类足迹指数,生物地理区1和生物地理区2的边界线的主导影响因子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生物地理区2和生物地理区3边界线在祁连山脉一带的主导影响因子主要是气温季节性变动系数变异系数,其余地区为地形障碍。多类群物种对隔离屏障的响应模式难以统一,研究从大中型动物入手,通过识别以不同物种组合为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揭示物种在空间上的分组方式,为探讨各动物类群的隔离机制提供空间模式和框架。
迟瑶刘璐吴朝宁王结臣
关键词:地理隔离
基于Dobson算法的中国受威胁陆栖哺乳类优先保护识别与保护现状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优先保护区识别对受威胁物种的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基于GIS空间分析、管理及预测能力,以中国受威胁陆栖哺乳动物为对象,建立受威胁物种的分布二值网格系统;利用Dobson算法对研究区3810个网格单元进行筛除,确定全国范围下受威胁物种的优先保护区域;结合中国主要的自然保护地分布数据(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采用保护空缺方法分析优先保护区内受威胁动物的保护现状。研究发现,29个50km×50km的网格单元就包含了全部的受威胁陆栖哺乳物种,其中位于喜马拉雅山东南区等地的10个网格区域覆盖有80%以上的物种,其所处的10组县级行政区内被主要自然保护地保护的土地面积占25.9%,物种数占83.6%,存在一定的保护空缺。本文采用Dobson排除算法,以小面积规则网格为基本单元,顾及到了实验结果的客观性,有助于提高优先保护区的识别效率。
戴文昱吴朝宁李思青任翌成王结臣
关键词:哺乳动物自然保护地
中国陆栖哺乳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研究
在动物地理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支持中国现代动物区系起源于东洋界、古北界两界的观点,认为中国存在两界的分界线,而对“东亚型”成分的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陆栖哺乳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东亚型成分的分布格局及特点,从哺乳动物角度对...
陈报阳
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和区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野外调查并查阅文献资料,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180种,隶属4纲28目63科115属。按区系划分,广布种88种,古北界91种,东洋界只有1种。分布型有10种,以北方类群为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30种。中国林蛙、白尾地鸦和荒漠沙蜥为中国特有种。G-F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鸟类相对丰富,哺乳类次之,两栖爬行类最低。动物区系以蒙新区特点为主。
高万林曾新德王承勋邱作金张晓丽张杰贾斌斌
关键词:野生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动物区系
一种用于陆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自动监测识别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陆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自动监测识别器,包括:自动监测识别器本体,自动监测识别器本体包括竖直机箱、聚焦摄像机、录音感应器、多个红外触发摄像机,聚焦摄像机、录音感应器安装在竖直机箱的顶部,聚焦摄像机可实时3...
孙旭周伟奇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刘冰许
作品数:120被引量:173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市动物园
研究主题:野生动物 繁殖 动物园 鸟类 白枕鹤
冯伟民
作品数:33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研究主题:腹足类 永暑礁 早寒武世 晚全新世 化石
王寿兵
作品数:145被引量:1,137H指数:2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研究主题:生命周期评价 中国林蛙 蓝藻 滇池 互花米草
胡锦矗
作品数:348被引量:2,076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大熊猫 生境选择 自然保护区 小熊猫 种群
徐新杰
作品数:28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动物园
研究主题:繁殖 人工饲养 人工孵化 白枕鹤 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