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5 篇“ 陆面特征 “的相关文章
基于遥感的煤矿陆 面 特征 演变及生态效应评价 煤矿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但开采过程势必引起矿区地表状态改变,且矿区陆 面 贫瘠、植物稀少,生态环境极其敏感。本文选取榆林井工矿和平朔露天矿作为典型区开展研究,结合遥感影像、高光谱影像、土壤数据和气象数据等,利用L... 高文龙关键词:土地利用 土壤水分 地表能量 生态评价 文献传递 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 面 特征 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设计控制试验及敏感性试验,模拟分析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 面 特征 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后,该地区地-气温差基本上是减小的;土壤表层温度受影响较大,深层受影响较小;感热、潜热通量及地表热通量均是减小的;长波辐射受影响较复杂,短波辐射基本是减少的;边界层高度白天降低,减小了昼夜高度差,进而减小了该层能量传输与转换。总体来讲,气温升高使边界层能量传输减小。 柳媛普 张强 赵建华 王胜关键词:气温升高 数值模拟 陆面特征 黄土高原 陆 面 特征 量初始扰动的敏感性及集合预报试验被引量:6 2014年 文章利用中尺度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3.2.1版本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分析资料,研究了陆 面 变量(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陆 面 参数(植被覆盖率)初始场随机扰动对长江中下游暴雨预报的影响并进行了集合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短期暴雨过程对陆 面 变量(参数)扰动是敏感的;陆 面 变量(参数)初始场扰动影响降水的时间尺度小于10 h甚至可以小于6 h。从影响机理上来看,陆 面 变量(参数)扰动首先改变地表的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而地表通量的改变会通过陆 气相互作用对局地大气的温、压、湿、风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暴雨的强度和落区产生较大影响。集合预报结果表明,利用陆 面 变量(参数)扰动制作集合预报,预报的集合平均结果要好于控制预报的结果,且比集合成员稳定可靠,降水概率预报可以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对预报强降水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初值集合预报中,以这些参数或变量的扰动来引进集合成员是十分有意义的。 王洋 曾新民 葛洪彬 张长卫关键词:陆面参数 暴雨 敏感性 青藏高原草甸和湿地下垫面 陆 面 特征 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青藏高原玛多草甸和玉树隆宝湿地的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2种不同下垫面 的净辐射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土壤湿度和地表反照率的逐月日变化特征 ,并计算了2个地区各月地表反照率。结果表明,玛多草甸和玉树隆宝湿地净辐射通量夏秋季高、冬春季低。夏季,草甸下垫面 感热通量日变化高于湿地下垫面 ;冬季,草甸和湿地2种下垫面 的感热通量日变化相差不大;2种下垫面 潜热通量均为夏季高、冬季低。各月湿地下垫面 潜热通量高于草甸下垫面 ,各月份湿地下垫面 土壤湿度高于草甸下垫面 ;在一年当中,湿地下垫面 10 cm深处土壤湿度变化幅度很大,草甸下垫面 10 cm深处土壤湿度在一年当中变化幅度很小。2种下垫面 地表反照率冬季高、夏季低,草甸和湿地2种下垫面 年平均地表反照率分别为0.27和0.25。 张海宏 李凤霞 周秉荣 肖宏斌关键词:青藏高原 草甸 湿地 下垫面 陆面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晴天陆 面 特征 模拟与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6 2013年 以甘肃定西为例,利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夏季晴天的陆 面 特征 ,并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气温、土壤热通量、辐射、感热通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比较一致,而对比湿、地表温度、潜热通量的模拟结果与观测偏差稍大。夏季晴天,定西地区的地表温度日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日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早了3 h,但两者日最低值出现时间相同;10 cm深度处的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而40、80 cm深度处无明显的日变化;空气湿度较低,夜晚比湿的变化与露水的凝结量变化时间一致;土壤热通量呈典型的单峰型日变化特征 ,日最大值出现在13:00,与太阳短波辐射与地表反射辐射日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相同;在半干旱区感热通量明显大于潜热通量,热通量以感热通量为主;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到2 100 m左右,比干旱区敦煌的低1 000 m左右。 柳媛普 张强 王胜关键词:MM5 陆面特征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绿洲荒漠系统及其陆 面 特征 绿洲是自然界一种独特的地理区域类型,是半干旱、干旱气候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环境。在我国西北比较干旱的地区,有95%以上的土地为荒漠戈壁覆盖,只有5%左右的土地是绿洲,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几乎都是集中在绿洲上进行的,因此绿洲... 井宇关键词:绿洲 荒漠 定常态 陆面特征 黄土高原不同气候区陆 面 特征 及地表凝结水研究 独特而大范围的下垫面 决定了黄土高原陆 面 过程的重要性。地表凝结水作为陆 面 水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地气间能量交换十分重要,而且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有帮助。因此对于黄土高原陆 面 过程和地表凝结水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利用... 王胜关键词:黄土高原 陆面特征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降水条件下的典型干旱区陆 面 特征 模拟验证 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 -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 面 模式中反照率、相似性函数及地表粗糙度(动量粗糙度,标量粗糙度)3个方面 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降水过程的陆 面 特征 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 面 特征 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对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相当好,而对能量的模拟虽然还有要改进的地方,但总体结果令人满意;另外改进后的模式对近地层的温度和湿度的模拟也有明显的改善. 王胜 张强 卫国安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陆面过程 降水过程 反照率 敦煌干旱区一次降水过程陆 面 特征 模拟 被引量:5 2004年 利用"我国西北干旱区陆 —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在敦煌双墩子戈壁站取得的观测资料及最近的一些研究成果,对陆 面 模式进行了改进,然后对一次典型较大降水过程的陆 面 特征 及近地层的风、温、湿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的模式能对降水条件下的干旱区陆 面 特征 进行较好的模拟,其中对辐射、地表温度的模拟相当好,能量的模拟总体结果令人满意;另外由于本模式专门考虑了近地层的影响,所以对近地层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的模拟结果相当好。 王胜 张强 卫国安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陆面过程 降水过程 典型干旱地区陆 面 特征 的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18 2002年 运用NCAR -LSM (Landsurfacemodel)模式对典型干旱区—沙漠站进行了独立试验 (Off line) ,检验了LSM模式在典型干旱地区的性能 ,并分析了典型干旱地区的陆 面 特征 。结果表明 :LSM模式对干旱地区有较好的模拟性能。在不同的季节 ,典型干旱地区的感热和潜热有着不同的特征 ,4月份的感热通量较大 ,约为 4 0 0W·m-2 ;1月和 8月相对较小 ,约为 2 30W·m-2 。 1月和 4月的潜热通量很小 ,约为 4~ 6W·m-2 ,可以忽略 ;但 8月份的潜热通量大 ,平均最大约为 12 0W·m-2 ,当有降水发生时 ,潜热通量可达 5 70W·m-2 ,与感热通量相当。 王澄海 董文杰 韦志刚 马文婷关键词:陆面过程 感热 潜热 大气环流
相关作者
王胜 作品数:126 被引量:1,161 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陆面 陆面过程 西北干旱区 大气边界层 张强 作品数:1,001 被引量:13,548 H指数:6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 周亚军 作品数:11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海温 陆面特征 陆面过程 大气环流模式 大气环流 柳媛普 作品数:46 被引量:330 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黄河源区 气候环境 干旱荒漠区 黄河流域 赵建华 作品数:81 被引量:551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 研究主题:沙尘暴 地表能量平衡 数值模拟 沙尘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