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陡坡耕地“的相关文章
陡坡耕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种农林复合模式被引量:16
2000年
陡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双重压力。以垄沟网格式耕作与秸杆覆盖相结合的土地保护性措施为基础 ,利用垄沟微域生态环境差异构建垄上粮食、沟内林果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 ,沟内林果实施矮密丰早管理。该模式水土保持作用强大 ,土壤侵蚀量仅为 0 .3T/hm2 ,削减径流95 % ,间套种植粮食与其他作物较常规种植增产 1 5 % ,增收 4 6 % ,发挥了较好的立体农业生态经济效益。本模式还可通过逐渐减小农作物的结构比重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逐步实施退耕还林。
朱波陈实廖晓勇许海峰田永清张思林
关键词:陡坡耕地复合农林业水土保持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陡坡耕地的出路被引量:22
1999年
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坡耕地面积5491 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628 % ,其中> 25°的陡坡耕地约占坡耕地面积的1/5 。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影响群众生活,而且可能会加剧冲沟侵蚀。宁南县将一些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并配套有较完善的坡面水系工程,不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而且作物产量和产值大幅度提高。因此,长江上游重点水土流失区> 25°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工作不能一刀切。光热条件好、人多地少的地区,可以将25°~30°的陡坡地集中连片改造为梯地,配套完善的坡面水系,以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张信宝付仕祥
关键词:陡坡耕地耕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
怒江迪庆州陡坡耕地的改良和持续利用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滇西北的怒江、迪庆两州地处云南省高寒高山峡谷区,地形破碎而陡峻,耕地稀缺,陡坡种植业占有很高的比重。由于人口的增长,陡坡耕地仍将作为该地区的主要耕地长期存在。这种传统的耕种方式已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负效应。本文根据其生存条件和利用现状就通过改良以取得持续利用的方向和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刘彦和何大明
关键词:陡坡耕地生产力土壤侵蚀土壤改良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的生态退耕与土地整理研究
吴柏清何政伟李少达
从大生态系统角度,即考虑退耕林区的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社会、经济、历史等诸因子对陡坡耕地生态退耕的关联作用,因地制宜地提出生态退耕时空模式,并建立了退耕林区可持续发展SD模型、生态环境遥感评价模型、岩石-...
关键词:
关键词:长江上游陡坡耕地生态退耕土地整理
守护“世界物种基因库”——云南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记事
2021年
让树长在该长的地方,让人住在该住的地方。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保山市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村寨群众实施易地搬迁,将原来的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恢复植被;将2820名村民安排为生态护林员,让村民共同守护森林资源。
李银伍晓阳姚兵张雯西门(摄)
关键词: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物种基因库陡坡耕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典型山区陡坡耕地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2020年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陡坡耕地的存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基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仁和镇2000、2007、2010、2015年4个时期的Landsat5 TM或Landsat8 TM影像,进行陡坡耕地的解译和提取,研究仁和镇近15年的陡坡耕地动态变化情况,探讨其动态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期间仁和镇的陡坡耕地起伏变化,分布较广,集中分布于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地区。2015年的陡坡耕地数量相比2000、2007、2010年有所减少,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集中连片分布问题依然突出。通过对陡坡耕地的研究,可准确掌握其时空格局变化规律,为今后陡坡耕地治理、改善耕地质量和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蒋红娟黄义忠
关键词:陡坡耕地LANDSATTM影像坡度坡向
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长陡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细沟侵蚀是黄土高原坡耕地侵蚀的重要形式,已有的坡耕地细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裸土细沟侵蚀特征及其发生机制的小区或水槽试验,极端暴雨条件下细沟侵蚀观测很少,对于田间细沟侵蚀的预报仍然缺少实用的方法。该研究旨在基于实地测量数据,分析极端暴雨条件下黄土高原长陡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2017年无定河流域“7.26”暴雨后,在暴雨中心附近选择15个样地进行细沟侵蚀测量,结合Google影像和无人机航拍影像,调查分析不同类型坡耕地细沟侵蚀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暴雨条件下坡耕地是坡面细沟侵蚀的主要地类。长陡坡裸露坡耕地侵蚀模数为22478 t/km2,坡长20 m时,约为种植作物的平作坡耕地的1.5倍,且坡长越长,差异越大。等高垄作能够有效减少细沟侵蚀。撂荒坡耕地细沟侵蚀模数仅为裸露坡耕地的12%,草地未发现细沟侵蚀。2)幂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细沟侵蚀模数与坡长的关系,裸露坡耕地坡长指数为0.831。暴雨强度越大,坡长指数也越大。3)上坡来水在坡耕地上造成了严重的细沟侵蚀,与地块上承接的降水相比,上坡来水对细沟侵蚀的影响更大。坡面浅沟汇水明显减小细沟侵蚀强度,浅沟发育程度越高,细沟侵蚀强度就越小。该研究可为估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类型坡耕地的细沟侵蚀提供重要参考。
王志强杨萌张岩张帅
关键词:细沟坡耕地坡长
迪庆州耕地质量提升思路和对策被引量:1
2019年
文章从耕地资源的特点、分级状况论述了迪庆州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当前耕地质量提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高旱涝保收能力、加强陡坡耕地的改良、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等提升耕地质量的思路与对策。迪庆州地处滇西北高原区,土地资源丰富,“立体气候”特点显著。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既为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给统一规划带来了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生态日益恶化。因此,保护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是历史赋予的重任。长期以来,迪庆州绝大部分耕地资源以自然利用为主,土地利用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耕地产出力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率较低,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对迪庆州耕地资源的调查,将耕地地力评价分为十级,并根据耕地分级状况,提出了耕地质量提升的思路和对策。
王建忠古秋追格益新卓玛扎史恩主
关键词:耕地资源土地资源农业生态人类社会陡坡耕地
关于自愿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合同法律问题研究
2019年
中国山区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小。农民开垦了大量斜坡,形成了许多陡坡。“据统计,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9497万公顷,其中坡度大于8度的陡坡耕地约占百分之35.11,面积为3334万公顷,分布于山区”。111陡坡可以耕种的田地资源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和保护对环境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地荒漠化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和陡坡土地开垦。陡坡可以耕种的田地被严重侵蚀,陡坡耕地将迅速失去农业用地价值。”何如今大多数人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家中只剩老人和孩子,陡坡耕种的越来越少。少部分人会返乡在陡坡耕地上选择种植水果,带动家乡和村民脱贫。在陡坡上实行退耕还林中存在很多法律问题,需要改进。
李美义见图说(图)
关键词: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农业用地森林砍伐土地开垦
泰国北部山区土壤侵蚀调查报告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在泰国北部山区开展实地调查,研究该区土壤侵蚀特征,旨在为泛第三极暖湿区的土壤侵蚀预报和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位于北部山区的清莱府为泰国土壤侵蚀典型区域的代表区域,选取18个调查单元(小流域/矩形区),于2018年11月22—29日调查了该区土壤侵蚀的类型与特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植被类型及盖度、耕地状况和作物类型、水土保持措施等。[结果]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道路、田地边坡、坡耕地(尤其是新耕种的坡地)和建设用地边坡,部分林下也可见侵蚀沟发育。未经硬化的土路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侵蚀,部分道路形成严重的侵蚀沟。坡耕地的侵蚀在新耕种的田块及其边坡处尤为严重,田块内部主要表现为细沟和浅沟侵蚀,以新近种植的菠萝地最为严重。林下土壤侵蚀主要出现在林下裸露的橡胶纯林内,甚至有浅沟和切沟出现。18个调查单元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介于480.9~3 565.3t/(km^2·a)之间,总体平均为1 767.9t/(km^2·a)。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及其空间变异的主控因素是地形因子。[结论]泰国北部山区虽有大面积的森林覆盖,但采用的水土保持措施相对简单,对开垦坡地的不合理利用引起了严重的人为加速侵蚀,加之该区地形复杂,导致土壤侵蚀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同时,该区的土壤侵蚀基础观测资料缺乏,迫切需要加强土壤侵蚀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数据的采集,提升对该区域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的认识,注重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加强土壤培肥、污染防治和土壤保育等措施,保障泰国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张加琼马波税军峰李玉茹赵春敬王颢霖曹晓萍李锐焦菊英
关键词:土壤侵蚀陡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

相关作者

杨子生
作品数:364被引量:1,843H指数:23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国土资源与持续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水土流失 边疆山区 土地整治
张正新
作品数:54被引量:147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桑树 桑园 农业高校 陡坡耕地 农业科技推广
肖乃康
作品数:49被引量:9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家蚕 桑树 桑叶 桑园 消毒
李玉平
作品数:82被引量:487H指数:12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大花金挖耳 家蚕 黄酮 桑树 西点
朱波
作品数:355被引量:3,865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紫色土 川中丘陵区 紫色土坡耕地 壤中流 小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