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93篇“ 隧道稳定“的相关文章
- 地震作用下带裂衬砌隧道稳定性分析
- 2024年
- 针对地震作用对带裂隧道衬砌的影响规律问题,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同一直径隧道衬砌在不同埋深、不同裂缝形态下的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进一步探究其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同一地震波下,含纵向裂缝隧道衬砌受震害程度大于含环向或斜向;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虽然隧道衬砌受力会增加,但隧道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地震作用导致带裂隧道衬砌受力发生变化,使原有裂缝发生扩展延伸,进而使隧道整体稳定性发生改变。
- 曹冉黄文辉臧东升郑飞雨李俊龙
- 关键词:隧道衬砌地震作用模型试验隧道稳定性
- 上覆土石混合体地层隧道稳定性分析
- 2024年
- 为了探究隧道进出洞区域遭遇上覆土石混合体这一土岩复合地层下隧道的稳定性,以泸石高速青极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差分计算不同土岩交界层与隧道距离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石混合体由于稳定性较差,抗剪能力不足,隧道开挖后容易形成剪切滑移带导致隧道拱部发生塌方。隧道拱部以上的岩体层作为承载层,受力模式类似固端梁,随着厚度的降低,隧道拱部沉降以及安全强度折减系数逐渐降低,当距离小于2 m后,塑性区发生贯通,承载能力失效。当上部岩层厚度小于2 m时,需要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加固岩层使得岩层达到安全厚度,并采用三台阶与及时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 周敏
- 关键词:隧道工程隧道稳定性防控措施
-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 2024年
-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围岩松散破碎,黏聚力差,掌子面及洞周极易坍塌,初支拱脚沉降变量大,初支结构整体失稳风险高,施工安全难以保证。为此,结合红桥关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段工程,开展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管棚与玻璃纤维锚杆相结合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可增强掌子面稳定性,掌子面向隧道净空变形破坏得到控制;采用“先固后钉法”的围岩加固技术(即地表竖向、洞内纵向群桩注浆加固和土钉加固围岩),改善了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及抗变形破坏能力;采用锚桩与横担梁相联合的初支拱架沉降控制技术,解决了隧道初支拱架锁脚部位沉降问题,使拱架结构稳定性大幅提高,保证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 李少先
- 关键词:隧道工程稳定性控制锚桩
- 不同隧道开挖方式对连拱隧道稳定性的研究
- 2024年
- 以湖南某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 3D对不同开挖方式的施工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了不同开挖方式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隧道的拱顶及仰拱两侧极易出现裂缝,应加强支护;②隧道开挖方式对围岩稳定影响巨大,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隧道开挖方法;③三导洞法开挖相比于全断面开挖法,能较好地控制围岩变形及变形速率,有效地限制围岩塑性区的发展.
- 罗健贺春宁金宇轩
- 关键词:隧道围岩稳定隧道开挖
- 新建回龙湾隧道穿越既有公路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2024年
-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甚至与轨道地下工程出现各种形式的交叉。地下隧道上跨或下穿建设相互影响是目前行业的研究难点之一。在新建铁路隧道时,经常会遇到下穿既有公路隧道的情况,新建隧道在建设中会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依托新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回龙湾隧道穿越既有龙洲湾隧道工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新建铁路隧道开挖过程对既有公路隧道产生的位移变化和结构变形规律,判断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朱朋刚
- 关键词:隧道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明确新建隧道施工及夹层岩土体厚度、围岩级别等不同因素对既有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夹层岩土体厚度及围岩等级下近接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现场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检算隧道结构各部位的安全系数,对近接隧道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新建公路隧道与既有铁路隧道夹层厚度对既有铁路隧道拱顶和轨道面的受力和变形影响显著。当夹层土厚度在0~16 m时,既有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受新建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当厚度大于31 m时,基本不受影响。既有结构变形随夹土层厚度增加逐渐减小;(2)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应力随着围岩级别的降低而增大,但非线性关系,Ⅵ级和Ⅴ级围岩条件下较Ⅳ级围岩应力分别增长了12.3%和36.8%;(3)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和轨面处的竖向位移曲线均呈倒“W”形,变形量实测值与数值计算值偏差在20%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4)既有隧道结构承载力受新建隧道的影响较小,未出现衬砌结构的拉压破坏,满足相关规范的安全评估要求。
- 王朝红袁金秀运凯安辰亮武薇
- 关键词:隧道工程稳定性承载能力
- 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包含隧道稳定性指标、隧道开挖信息、隧道掌子面图像的掌子面信息大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系列处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CNN...
- 徐国文白荣民何川陈旭马杲宇周游王殊
- 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包含隧道稳定性指标、隧道开挖信息、隧道掌子面图像的掌子面信息大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系列处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CNN...
- 徐国文白荣民何川陈旭马杲宇周游王殊
- 溶洞位置及尺寸对深埋零跨距立体交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2024年
- 以翠屏隧道为依托,对受溶洞影响下的零跨距立体交叉隧道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系统分析其受力变形特征,揭示了溶洞位置与尺寸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工工法及支护条件下,不同溶洞位置与尺寸对隧道变形特征均有显著影响,但隧道整体稳定性仍然较好;溶洞位于立体交叉结构上下两侧时对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影响显著,左右两侧溶洞对隧道受力变形特征影响较小,其中位于上下两侧时位移最大增幅与降幅分别可达18%与12.7%;溶洞尺寸对近距离隧道的变形影响显著,尺寸越大对隧道变形特征的影响越剧烈。
- 廖大刚徐文杰张向向
- 关键词:立体交叉隧道溶洞
- 非对称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
- 2024年
- 为了研究非对称小净距隧道近接施工对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依托福州某非对称小净距隧道拓宽改造工程,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采用衬砌附加应力、围岩附加变形等指标,探究了非对称小净距隧道开挖与支护对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建隧道在未及时支护工况下,既有隧道在拱顶与中夹岩墙部位属于强影响区,变形量较大,易导致既有隧道二衬大面积开裂,地表边仰坡失稳;在及时支护工况下,中夹岩墙竖向监测点整体位移量为22 mm,水平位移量为10 mm,两者变形量处于合理范围;既有隧道边仰坡下沉量为30 mm,需对既有隧道边仰坡进行加固处理。新建隧道开挖导致处于稳定状态的衬砌应力发生变化,未及时支护条件下既有隧道边墙衬砌应力增加最大,会增加既有隧道失稳的风险,且中夹岩墙内多数锚杆会失效;及时支护工况下既有隧道拱顶部位增加量最大,开挖时需实时监测既有隧道拱顶部位变形量。
- 林鹏飞
- 关键词:隧道开挖离散元模拟围岩稳定性既有隧道
相关作者
- 郑颖人

- 作品数:551被引量:10,576H指数:56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有限元 岩土工程 边坡工程
- 朱哲明

- 作品数:138被引量:46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应力强度因子 岩石力学 数值模拟 隧道 断裂韧度
- 张志强

- 作品数:434被引量:1,759H指数:21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隧道 隧道结构 活动断层 盾构隧道 数值模拟
- 尹小军

- 作品数:12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隧道稳定 上限解 粘土 塑性变形 采矿工程
- 陈旭

- 作品数:261被引量:1,308H指数:22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收益管理 供应链 供应链管理 零售商 供应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