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77篇“ 隧道稳定性“的相关文章
- 地震作用下带裂衬砌隧道稳定性分析
- 2024年
- 针对地震作用对带裂隧道衬砌的影响规律问题,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同一直径隧道衬砌在不同埋深、不同裂缝形态下的地震动力响应结果,进一步探究其整体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同一地震波下,含纵向裂缝隧道衬砌受震害程度大于含环向或斜向;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虽然隧道衬砌受力会增加,但隧道整体处于较为稳定状态;地震作用导致带裂隧道衬砌受力发生变化,使原有裂缝发生扩展延伸,进而使隧道整体稳定性发生改变。
- 曹冉黄文辉臧东升郑飞雨李俊龙
- 关键词:隧道衬砌地震作用模型试验隧道稳定性
- 岩石质量指标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研究岩石质量指标(RQD)变化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依托江南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析了隧道发生岩爆时不同RQD值和节理倾角下围岩环向应力、动能及最大速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RQD值和节理倾角下,初始地应力为75MPa时的围岩环向应力峰值、最大动能均较初始地应力为55MPa时大;围岩破坏程度随着节理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围岩动能基本随着RQD值的增大逐渐减小,随着地应力的增大逐渐增大;当初始地应力为55,75MPa时,围岩最大速度在RQD值为62,72,82时存在极值,在RQD值为92时存在最小值。
- 宋鹏飞张程李智刘广熊斌范兵周应权蒋金宏
- 关键词:隧道围岩环向应力稳定性
- 上覆土石混合体地层隧道稳定性分析
- 2024年
- 为了探究隧道进出洞区域遭遇上覆土石混合体这一土岩复合地层下隧道的稳定性,以泸石高速青极坝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差分计算不同土岩交界层与隧道距离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土石混合体由于稳定性较差,抗剪能力不足,隧道开挖后容易形成剪切滑移带导致隧道拱部发生塌方。隧道拱部以上的岩体层作为承载层,受力模式类似固端梁,随着厚度的降低,隧道拱部沉降以及安全强度折减系数逐渐降低,当距离小于2 m后,塑性区发生贯通,承载能力失效。当上部岩层厚度小于2 m时,需要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加固岩层使得岩层达到安全厚度,并采用三台阶与及时支护控制围岩变形。
- 周敏
- 关键词:隧道工程隧道稳定性防控措施
-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 2024年
- 泥石流堆积体隧道围岩松散破碎,黏聚力差,掌子面及洞周极易坍塌,初支拱脚沉降变量大,初支结构整体失稳风险高,施工安全难以保证。为此,结合红桥关隧道穿越泥石流堆积体段工程,开展泥石流堆积体隧道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实践表明:采用管棚与玻璃纤维锚杆相结合的掌子面超前支护措施,可增强掌子面稳定性,掌子面向隧道净空变形破坏得到控制;采用“先固后钉法”的围岩加固技术(即地表竖向、洞内纵向群桩注浆加固和土钉加固围岩),改善了围岩物理力学特性及抗变形破坏能力;采用锚桩与横担梁相联合的初支拱架沉降控制技术,解决了隧道初支拱架锁脚部位沉降问题,使拱架结构稳定性大幅提高,保证了隧道安全高效施工。
- 李少先
- 关键词:隧道工程稳定性控制锚桩
- 大倾角断层不良地质下TBM隧道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依托滇中引水大理Ⅰ段香炉山隧洞工程,利用自主研制的微型TBM掘进综合试验系统,开展了TBM穿越断层不良地质工况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高地应力下断层对TBM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总结隧道围岩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隧道破坏现象,揭示断层不良地质卡机致灾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微型TBM掘进综合试验平台成功实现了高地应力条件下TBM开挖大倾角断层工况相似模拟试验,隧道成型质量好。TBM掘进过程中隧道上部围岩首先产生裂缝,当TBM掘进至两种材料交接处时拱顶产生少许掉落,在TBM刀盘整体进入断层带后,拱顶产生大范围塌方,最终形成筒仓式塌落腔,隧道结构被破坏;受断层界面上方围岩滑动影响,原岩内(交界面下方)围岩压力整体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TBM掘进时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压力影响范围主要在0.43D~0.50D(D为洞径),围岩压力最大增大1.19倍。隧道拱顶上方内部围岩位移随TBM掘进具有4个明显的变化阶段。上部围岩越靠近隧道轮廓线变形越大,TBM穿越断层交界面时围岩变形速率最大,对围岩内部位移影响范围主要在掌子面前方1.21D和上方1.50D以内,断层影响范围约在1.73H(H为断层交界面水平投影长度)以内。这主要是由于断层交界面上方松散围岩滑移松动,同时它极易导致TBM卡机,因此施工宜先对断层交界面处进行超前处理,降低TBM施工风险。
- 王利明
- 关键词:断层隧道稳定性室内模型试验围岩压力
- 新建回龙湾隧道穿越既有公路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随着交通网络的建设,公路隧道与铁路隧道甚至与轨道地下工程出现各种形式的交叉。地下隧道上跨或下穿建设相互影响是目前行业的研究难点之一。在新建铁路隧道时,经常会遇到下穿既有公路隧道的情况,新建隧道在建设中会对既有隧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依托新建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回龙湾隧道穿越既有龙洲湾隧道工程,利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新建铁路隧道开挖过程对既有公路隧道产生的位移变化和结构变形规律,判断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对既有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朱朋刚
- 关键词:隧道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一种基于牛顿力的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结构分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牛顿力的隧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系统,系统包括:动力系统构建模块基于隧道结构元素的坐标和物理参数,计算元素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收集地震活动数据和土壤液化记录,对隧道支撑墙和接缝的应力...
- 马治国 陈全胜 虎晓敏 舒维余 霍树森
- 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市政隧道稳定性分析
- 2024年
- 为确保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市政隧道施工的安全性,文中以云溪公园站-小金钟站区间近接金园路隧道施工为工程背景,以既有金园路隧道沉降监测成果为基础,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和变形预测开展近接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尖点突变分析得出,金园路隧道构筑物沉降和拱底沉降的△值均大于0,说明既有隧道在现状条件下均具有较优的稳定性;通过变形预测分析得到,金园路隧道的后续沉降变形虽会增加,但增加速率趋于减小,说明近接既有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后续稳定性仍较好;通过对比,新建隧道施工对近接金园路隧道确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均在可控范围内,始终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董立
- 关键词:盾构隧道既有隧道稳定性分析
- 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稳定性影响研究
- 2024年
- 为明确新建隧道施工及夹层岩土体厚度、围岩级别等不同因素对既有隧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作用,以新建公路隧道上跨既有铁路隧道工程为依托,采用数值计算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夹层岩土体厚度及围岩等级下近接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现场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同时通过检算隧道结构各部位的安全系数,对近接隧道施工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新建公路隧道与既有铁路隧道夹层厚度对既有铁路隧道拱顶和轨道面的受力和变形影响显著。当夹层土厚度在0~16 m时,既有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受新建隧道施工影响较大,当厚度大于31 m时,基本不受影响。既有结构变形随夹土层厚度增加逐渐减小;(2)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应力随着围岩级别的降低而增大,但非线性关系,Ⅵ级和Ⅴ级围岩条件下较Ⅳ级围岩应力分别增长了12.3%和36.8%;(3)现场监测数据表明既有隧道拱顶和轨面处的竖向位移曲线均呈倒“W”形,变形量实测值与数值计算值偏差在20%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4)既有隧道结构承载力受新建隧道的影响较小,未出现衬砌结构的拉压破坏,满足相关规范的安全评估要求。
- 王朝红袁金秀运凯安辰亮武薇
- 关键词:隧道工程稳定性承载能力
- 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基于掌子面信息的隧道稳定性智能判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包含隧道稳定性指标、隧道开挖信息、隧道掌子面图像的掌子面信息大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系列处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构建CNN...
- 徐国文白荣民何川陈旭马杲宇周游王殊
相关作者
- 郑颖人

- 作品数:551被引量:10,703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工程院
- 研究主题: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有限元 岩土工程 边坡工程
- 朱哲明

- 作品数:139被引量:4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 研究主题:应力强度因子 岩石力学 数值模拟 隧道 断裂韧度
- 朱永全

- 作品数:268被引量:2,352H指数:24
- 供职机构:石家庄铁道大学
- 研究主题:隧道 隧道工程 铁路隧道 模型试验 寒区隧道
- 徐国文

- 作品数:57被引量:379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隧道 盾构隧道 层状岩体 软岩隧道 声发射
- 姜谙男

- 作品数:392被引量:89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大连海事大学
- 研究主题:隧道 支持向量机 节理 数值模拟 自动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