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1篇“ 雇佣劳动“的相关文章
“非雇佣数字劳动”的雇佣本性——基于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考察
2024年
马克思认为,雇佣劳动绝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货币与活劳动的交换活动,其本质上是设定资本即生产资本的劳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又结合的过程。“非雇佣数字劳动”概念的兴起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劳动的新形态和新变化,也引起学者们对“非雇佣数字劳动中是否存在剥削和是否产生剩余价值”的争辩和讨论。本文借鉴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非雇佣数字劳动”的生产性和雇佣性,系统全面把握“非雇佣数字劳动”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究“非雇佣数字劳动”的新特征以发展和创新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
曹晓勇
关键词:雇佣劳动
数字平台就业是雇佣劳动还是合作关系——基于调查数据的考证被引量:1
2024年
数字平台用工属性的界定是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和持续发展在劳工领域的体现,也是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从控制权的视角解构平台用工属性,以劳动关系争议较大的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和快递员为例,按照数字平台对从业者的控制过程、控制结果以及平台是否让渡控制权这一逻辑主线,并结合一项针对平台就业的专项调查数据考证发现,数字平台就业更具雇佣关系属性而非合作关系,但这一属性在不同工种间存在一些差别。对此,文章认为应从制度供给上规范平台的雇主责任,通过法律和监管双管齐下,加强对平台就业的规制,但也要根据不同平台职业的属性进行分类管理,不宜“一刀切”。
夏璋煦丁守海
关键词:雇佣关系控制权
资本逻辑的生成与劳动主体的重塑——从《雇佣劳动与资本》到《资本论》的文本分析
2024年
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始终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与现实场域,但马克思绝非是将劳动主体与资本主体进行机械的二元对立,而是经历了从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出发,在建立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之后,完成以资本逻辑为统摄来分析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视角转换。通过对劳动劳动能力与劳动力的区分,劳动力商品成为从劳动价值论到剩余价值论的理论中介。一方面,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主体在资本逻辑的总体分析框架下成为商品、生产商品、消费商品,在创造使用价值与失去交换价值的矛盾中逐渐消解;另一方面,因资本具有普遍趋势与特殊限制的内在矛盾,在资本逻辑的矛盾本质与内在界限中,劳动主体的历史性、生产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得以重建。
张可欣
关键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资本资本逻辑
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演化逻辑及现实意义——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文本群分析
2024年
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亦是一部劳资关系理论的演进史。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雇佣劳动与资本》,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的叙事逻辑历经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为核心的经济学哲学反思到以分工和交往形式为核心的历史分析,再到以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演化。至此,马克思贯通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搭建了劳资关系研究的简明框架,把异化劳动批判内蕴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批判之中,从而建构了认识与改造世界的革命范式。以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为启鉴,是解构21世纪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样态、推进我国劳资关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
李建肖
关键词:劳资关系异化劳动
马克思“工人阶级”概念的中国化考证——基于《雇佣劳动与资本》早期中译本的分析
2023年
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概念的中国化考证研究意义重大。“工人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概念之一,其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常常将“工人阶级”译为“劳动阶级”与“劳工阶级”,这种译法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近代中国落后苦难的社会现实,使得“工人阶级”概念一经传入就获得普遍的认可与广泛的传播,“工人阶级”概念中的中国元素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工人阶级”并不是一个一经产生就永恒固定的概念,它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乐如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 雇佣劳动与资本 河上肇译本考 日文版
本书是列入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出版规划《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之一。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雇佣劳动与资本》原版通释、《雇佣劳动与资本》日文版河上肇译本考释、《雇佣劳动与资本》日文版河上肇译本译文、结语、...
李福岩
秦简所见雇佣劳动者探析
2022年
雇佣劳动者是秦代的一个特殊群体。结合简牍文献与传世文献来看,秦雇佣劳动者来源复杂,包括贫民、徒隶、在官府居作服劳役之人、戍卒、底层小吏、奴婢、罪犯、逃亡人口、六国贵族后裔等。与战国相比,秦代雇佣劳动者的显著特点是其中有一部分来自于徒隶、在官府居作服劳役之人、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这种雇佣关系本质上是由雇主与官府之间达成。其一,徒隶、在官府居作服劳役之人及戍卒的雇佣劳动所得需上交官府。其二,徒隶、在官府居作服劳役之人、戍卒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秦官府将掌握的劳动力投入到民间劳动力市场,反映了秦帝国对劳动力资源的调节与合理利用。其背后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战国以来的长期战乱及秦统一后过度使用民力导致了民间劳动力的严重不足;二是由于频繁发动战争及大兴土木,秦政府财政负担沉重,需要缓解财政压力。秦将官府掌握的劳动力资源投入到雇佣活动,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手段,有助于填补民间劳动力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帝国的财政压力。另外,秦代雇佣关系并不只存在于民间,秦官府中也使用了雇佣劳动者。通过对秦代雇佣劳动者的来源、特点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秦代的生产关系及社会结构。
王佳
关键词:秦代简牍雇佣劳动力财政
马克思雇佣劳动理论的哲学研究
马克思的雇佣劳动理论主要被学术界视为经济学领域的理论思想,但其中同样包含着哲学分析,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该理论是马克思将哲学和经济学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的表现。马克思通过对雇佣劳动的研究,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表面现...
许英
关键词:雇佣劳动资本异化劳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资本–雇佣劳动”思想
2022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马克思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深刻思考,马克思谈论了资本家劳动者对立的历史变化和原因,指出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扬弃是劳动者自由解放的前提,共产主义是必然环节,达到这一切都要依靠无产阶级这一根本性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资本–雇佣劳动”的对立并未消除,劳动者仍没有达到自由解放的目标,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资本–雇佣劳动”的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旧存在借鉴意义。
陈英杰
关键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共产主义
在希望的田野上:网络主播非雇佣劳动的控制与解放被引量:1
2022年
在网络主播非雇佣劳动常态化背景下,一方面平台方劳动控制在深度和广度上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网络主播主体性也在持续产生劳动解放的影响,这一矛盾经验现象构成了研究的起点。通过观照承认理论,以非雇佣关系的青年网络主播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法与参与式观察法,考察其劳动的控制与解放机制。研究发现机制体现为法权维度的利益追逐与名誉想象、情感维度的自我生产与情感动员、价值维度的价值形成与剩余价值、政治维度的反收编与抗争。最后在承认理论的解释之外,将平台劳动控制与主播劳动解放循环博弈的逻辑概括为“希望劳动”,这一发现丰富了劳动解放理论,同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徐阳王东林

相关作者

李炳炎
作品数:290被引量:64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享经济 卓炯 科学发展观 新自由主义
岳宏志
作品数:98被引量:952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技术效率 经济增长效率 环境约束 生产劳动理论 人力资本
张雷声
作品数:278被引量:2,02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周晓梅
作品数:54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财经大学
研究主题:非劳动收入 私营企业劳资关系 私营经济 私营企业主 劳资关系理论
任洲鸿
作品数:38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研究主题:劳动价值论 劳动力商品 劳动力资本化 劳动力资本 雇佣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