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01篇“ 震源过程“的相关文章
Rupture process models of the Yangbi and Maduo earthquakes that struck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in May 2021被引量:5
2022年
2021年5月21日,5小时内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发生了漾濞6.4级和玛多7.4级强烈地震,表明了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汇聚作用下青藏高原持续和频繁的剧烈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本研究利用地震记录和空间对地观测同震位移资料(InSAR)联合反演获得了这两次强震的震源破裂过程模型.结果显示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震为Mw6.1级右旋走滑破裂,具有单侧破裂特征,破裂持续约8 s;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的玛多地震为Mw7.5级左旋走滑破裂,破裂沿断层向两侧扩展并存在超剪切现象,持续约36 s.两次强震的破裂性质反映了青藏高原东部不同部位的形变特征,同时也造成周边活动断裂库仑应力的增加.研究结果揭示的构造运动特征为青藏高原形变模式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和约束,为抗震减灾、地震危险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
Weimin WangJiankun HeXun WangYun ZhouJinlai HaoLianfeng ZhaoZhenxing Yao
关键词:震源过程强烈地震形变特征同震位移联合反演
用大地测量和地震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强震震源过程
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近10年时间有3次7级以上大震发生于青藏高原周缘地区:2013年4月20日Ms7.0芦山地震,2015年4月25日Ms8.1尼泊尔地震,2017年8月8日Ms7.0九寨沟地震。一系列强震的发生与...
刘刚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
文献传递
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2017年
在全面学习和了解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从地震位移表示定理出发,梳理推导了地震震源时空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研究中惯用的约束条件、典型的视震源时间函数提取方法和已有的多种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两种新方法:等矩反投影方法和子事件成像方法。首先,为了提高区域(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时空分辨能力,借助于2013年芦山M_W6.6地震和2014年康定M_W6.3以及M_W5.8地震等实际震例,我们探讨了利用经验格林函数技术从区域地震记录中提取视震源时间函数、进而利用不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和反演中强地震震源过程的效果。其次,为了快速获取震源破裂过程信息,用于震后快速响应以及早期预警,在充分吸收了传统高频反投影方法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等矩反投影方法,用于对震源破裂过程激发的低频能量源的直接成像。通过多组数值实验测试了新发展的等矩反投影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2014年11月在我国四川省康定发生的两次(M_W6.3和M_W5.8)中强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研究以检验新方法的实用性。结果表明,等矩反投影方法对于提取低频能量迁移的主要特征是有效的,是对高频能量反投影方法的必要补充。然后,基于等矩反投影方法的基本思想,并借鉴于传统的震源破裂过程反演方法,新发展了用于对震源破裂时间过程和同震滑动量分布进行直接成像的子事件成像方法。相较于震源破裂过程研究中传统的反演方法而言,新方法不需要事先经验性地给定最大破裂速度以及子断层滑动上升时间,故而在对震源破裂过程进行成像时,允许破裂速度发生变化,并且允许子断层发生多次破裂。同样,利用数值实验测试了新方法的可靠性,且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将子事件成
张旭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智利M_W8.3地震与M_W8.8地震的震源过程及其引起的库仑应力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2015年9月17日6时54分32秒(北京时间)智利中部伊拉佩尔附近(震中31.57°S,71.67°W)发生了一次M_w8.3大地震,在此次地震震中以南约500 km处的马乌莱地区曾于2010年2月27日14时34分11秒发生过一次M_w8.8强震(震中36.12°S,72.90°W),两次地震余震分布区之间有约75 km的地震空区.本文利用远场体波与面波波形,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均为逆冲型大地震,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7°,平均滑动量为2.43 m,平均破裂速度为1.82 km·s^(-1),标量地震矩为3.28×10^(21)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04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8 m,位于沿走向75 km,深度8 km处.2010年马乌莱M_w8.8地震的平均滑动角度为109°,平均滑动量为4.95 m,平均破裂速度1.90 km·s^(-1),标量地震矩为1.86×10^(22)Nm,95%的标量地震矩在121 s内得到了释放.最大滑动量约12.5 m,位于沿走向100 km,深度21 km处.2015年伊拉佩尔M_w8.3地震浅部更大的滑动量应该是其引起了较大海啸的一个原因.基于破裂滑动分布,我们计算了这两次地震引起的周边俯冲带上静态库仑应力变化,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均显著增加了周边俯冲带上的库仑应力,2010年马乌莱地震使得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加了(0.01~0.15)×10~5Pa,从应力积累的角度看,2010年马乌莱地震有利于2015年伊拉佩尔地震的发生,对后者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林鑫郝金来姚振兴
关键词:波形反演震源破裂过程
地震波在测定地下核爆当量和地震震源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地下核爆或天然地震发生时,都会产生地震波,研究地震波所带来的信息是地震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地震波理论,根据地震波波形特征,分析和解释地震记录图,是测定地下核爆炸的震源参数、研究天然地震震源过程的有效途径。当量和埋深是地...
林鑫
关键词:地震波波形反演震源破裂过程
文献传递
2017年九寨沟M_s7.0级地震震源过程反演与烈度估计被引量:36
2017年
2017年8月8日,在我国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一次M_s7.0级地震.在快速响应的基础上,重新筛选远场地震波形资料并收集覆盖震中区的InSAR资料对主震的震源破裂过程重新进行了反演分析,收集震后约13 h的余震震相数据对余震进行了双差定位,并基于此对发震断层的复杂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最后,利用反演得到的有限动态破裂模型对地震烈度进行了估计.
张旭冯万鹏许力生李春来
关键词:联合反演地震烈度
基于视震源时间函数的震源过程复杂性分析新方法研究
在全面学习和了解震源破裂过程研究历史的基础上,从地震位移表示定理出发,梳理推导了地震震源时空破裂过程反演研究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研究中惯用的约束条件、典型的视震源时间函数提取方法和已有的多种震源破裂过程反演...
张旭
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文献传递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w7.9级地震震源过程被引量:11
2015年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5日14点11分(UTC2015-04-25 06:11:26),喜马拉雅南侧尼泊尔境内发生了Mw7.9级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震中位置为(28.147°N,84.708°E),震源深度为15.0 km.这次地震以及伴随的次生灾害滑坡、雪崩等对包括首都加德满都在内的尼泊尔以及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北部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带来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次地震发生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汇聚带之喜马拉雅弧型活动构造区.该地区印度板块以-40 mm/a的速率北向俯冲于欧亚大陆板块之下,喜马拉雅和印度板块汇聚率达-18 mm/a(Bilham等,
王卫民郝金来何建坤姚振兴
关键词:地震震源地震矩板块汇聚次生灾害欧亚大陆
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三)——震源过程、海底地形变、陆地地形变 根据地震波形看到的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震源过程
2012年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东北地方近海确实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已经说明了我们持有的俯冲带的地震发生模式化的观念有问题。这次地震不光是地面和海面的晃动,也许也大大动摇了地震研究人员的一些理念。
吉田康宏
关键词:近海地震震源过程地形变地震波形海底
云南姚安2009年7月9日Ms 6.0级地震震源过程和灾害特点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对构造、震源机制解、前震、余震和地震调查记录的全面分析,总结了地震震源物理过程,认为2009年云南姚安Ms6.0级地震是2000年Ms6.5级地震过程的延续,是2000年地震的10km深度余震层北边缘应力集中导致岩石"粉碎性"破裂产生的。根据及时的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认为这次地震的震害比2000年Ms6.5级地震的严重,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次地震震源浅且以水平晃动为主,地震灾害主要是地震引起的地面变形和房屋破坏,这2个方面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房屋破坏还与房屋结构及地基条件密切相关,房屋破坏具有方向性。灾后恢复重建应尽量避免本次地震及余震震中构成的矩形范围,要加强农村建房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加强地基勘查和地基处理工作,提高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注意进一步查找和治理建筑区和建筑物内隐藏的灾害。
张加桂何宝夫张永双
关键词:地震过程地震灾害地质环境抗震救灾

相关作者

姚振兴
作品数:198被引量:1,66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波形反演 震源 震源机制 微地震
郑天愉
作品数:69被引量:72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过程 震源 接收函数 地震矩张量
陈运泰
作品数:254被引量:3,068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 震源机制 震级 地震破裂过程 震源时间函数
王卫民
作品数:74被引量:85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研究主题:波形反演 地震 地震震源 震源破裂过程 M
吴忠良
作品数:212被引量:1,654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震 地震学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震源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