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86 篇“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的相关文章
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探讨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用于重症冠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辽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冠心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行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观察组实行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d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I、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中心静脉压低于对照组,而平均动脉 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可以有效改善重症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肌损伤程度,利于患者心脏功能的早期康复,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宋大志关键词:冠心病 重症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非体外循环 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究对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开展全面护理配合,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 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及排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对行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的冠心病患者实施全面护理配合,可以缩短患者手术 时间,改善血氧饱和度,促进排痰,调节患者血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 曾艳 孟令娟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并发症 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针对采取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OPCAB)的患者,分别应用七氟烷、丙泊酚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采取OPCAB手术 治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七氟烷组50例与丙泊酚组50例,评价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认知水平。结果:两组术中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 压水平在T1、T2时刻较T0时刻降低,而在T3时刻升高,两组各个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话语时间均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拔管后认知功能MMSE评分较术前时刻有所下降,随着拔管时间延长MMSE评分逐渐升高,而七氟烷组在拔管后12 h、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的手术 治疗过程,应用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相比之下七氟烷麻醉术后恢复更快,认知功能恢复也更快。 郭阳虹云 郭成文关键词:七氟烷 丙泊酚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分析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 2023年 分析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IABP+CABG)对改善重症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对预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86例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其中43名患者接受(IABP+CABG)治疗,定义为IABP+CABG组,另外43名患者接受常规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CABG)治疗,定义为CABG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效果、不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心功能情况及预后。结果 IABP+CABG组手术 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短于CABG组,术后心功能指标优于CABG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ABG组,1年随访显示,IABP+CABG组患者生存率高,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低于CABG组(P<0.05)。结论 IABP+CABG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并降低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因此,IABP+CABG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兆东 孟梦 李娟 李晓杰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重症冠心病 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TPB)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OPC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临汾市中心医院行OPCAB的67例患者临床资料。67例患者依照麻醉方案分为两组,联合组34例采用全身麻醉联合TTPB麻醉,全麻组33例行单纯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切皮劈胸骨(T1)、吻合回旋支远端(T2)、吻合回旋支近端(T3)、关胸时(T4)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 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 阻力指数(SVRI)、心率(HR)、肺循环 阻力指数(PVRI)];T0、T1、T4时间点应激指标[去甲肾上腺素(NE)与皮质醇(Cor)]水平;术中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循环 稳定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压发生率]以及术后恢复指标[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T0、T1、T2、T3、T4各时间点MAP、HR、CI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T2、T3、T4时间点CVP、SVRI、PVRI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T0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T1、T4时间点血清Cor、NE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联合组术中及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全麻组(P<0.05);两组窦性心率过缓、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联合组窦性心率过速、高血压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均<0.05);联合组术后气管导管保留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OPCAB中应用全麻联合TTPB可有效稳定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减少术中和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降低高血压及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王昊 刘辉 房凯 徐川 陈晓丽 李小军 宋彦军关键词:麻醉 舒芬太尼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流动力学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心脏手术 患者液体治疗策略历来存有争论。文中旨在观察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择期行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术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以2016年6月20日进行质量改进为截点。质量改进前5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质量改进后42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质量改进措施为采用以每博量变异和心脏指数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输注液体,标准化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优化血流动力学。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术中和术后数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ICU驻留时间、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30天病死率以及半年病死率。结果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后,试验组较对照组液体总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万汶输注量显著增加[(676.79±380.90)mL vs(890.48±222.58)mL]、晶体输注量显著减少[(663.84±224.97)mL vs(430.24±201.76)mL]、尿量显著增加[(516.07±224.87)mL vs(695.24±311.53)mL],液体正平衡显著减少[(683.82±556.08)mL vs(456.43±505.3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血回输、红细胞输注比例、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24小时胸腔引流量、6小时内拔管率、术后第1天肌钙蛋白I水平、ICU驻留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1.81 d vs 13.82 d,P<0.05)。对其对数转换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质量改进措施的标准化系数B为-0.296(SE=0.061,P<0.05),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采用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能减少术后住院天数19.4%(95%CI 7.3%~31.5%)。术后并发症从41.07%下降至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术中采用目标导向血流 曹袁媛 吴昊 张雷 程新琦 赵庆 刘学胜 顾尔伟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后并发症 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6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OPCABG治疗;观察组30例,在IABP辅助下进行OPCABG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手术 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冠心病在IABP辅助下进行OPCABG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 安全性。 陈现杰 王圣 陆国庆 程兆云 葛振伟 刘前进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 球囊反搏 冠心病 连续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连续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的疗效分析,为临床应用治疗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4月—2017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行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9例。对照组进行体外循环 下冠脉搭桥 手术 ,观察组进行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观察两组患者的搭桥 血管数、手术 时间、监护时间及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后,手术 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情况也好于对照组,并发率分别为7.07%和21.2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1,P=0.032)。结论连续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在搭桥 血管数相近的情况下,手术 时间、监护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缩短,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常飞虎关键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临床疗效分析 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治疗重症冠心病36例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 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36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行OPCABG治疗的重症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术前是否行IABP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术前应用IABP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 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中转体外循环 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ABP辅助下行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 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 马宁 张伟华 刘东海 罗鸿 臧素华 张亮 乔晨晖关键词:重症冠心病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治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 后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患者为76.7%,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 后住院天数比对照组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对照组为89.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搭桥 手术 患者在治疗期间,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有效减少和预防患者在手术 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因此,临床路径与个案管理模式在非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 搭桥 手术 中的应用值得推广。 刘春燕 吴桂琴 邵琳 张萍珍关键词:个案管理 冠状动脉 搭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