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96篇“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相关文章
论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线索或者材料”——从“质疑责任说”到“审判对象具体化说”
2025年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之启动条件问题上,“质疑责任说”将导致控方不得不对证据合法性承担无法完成的“全面证明责任”,且使得非法证据排除变成一个极易被滥用的程序。若采此说,不仅无助于保障程序公正,反倒会造成法庭对证据合法性调查的形式化。因此,对于《刑事诉讼法》第58条第2款规定的“线索或者材料”的解释,应采用“审判对象具体化说”。一方面,当事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之请求的事实基础应当具有特定性;另一方面,该特定性事实须有一定证据做支撑。现行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之证明标准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国高度封闭的侦查模式相适应的,随着侦查模式的转变,该标准亦有调整的可能性。
孙远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侦查模式审判对象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研究
近年来,相继披露的冤假错案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折损了司法权威,破坏了司法公信力。在冤假错案的背后,是承受了巨大痛苦的“罪犯”们,他们或是蒙冤多年才得以昭雪,又或是已别无退路含冤而死。而站在他们背后的是一个个...
张思卿
关键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质证权
“有限的整体主义”: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评价方式被引量:5
2021年
在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立法和实务中,法官遵循"相互印证"的论证逻辑审查判断证据的合法性。这种逻辑在本质上是以印证结果回溯性地判定证据的资格,不利于非法证据的准确认定和排除。比较法分析和经验性研究表明,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据评价方式应当坚持"有限的整体主义"。"有限的整体主义"虽然源于两大法系证据评价模型中的"原子主义"和"整体主义",却是结合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法律规范和实务经验而被总结出的概念。"有限的整体主义"表现为"原子场"和"证据环"模型,法官只能审查判断"原子场"内与认定"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直接相关的证据和事实,而不能考量供述的内容、供述在全案证据体系中的作用、犯罪的严重性等其他因素。明确可以考量的因素能够在实体层面限定证据评价的范围,同时,"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能为实现"有限的整体主义"提供程序层面的支持。
牟绿叶
关键词:非法证据整体主义
人工智能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应用
2020年
2017年,中央政法委交办上海法院研发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人民法院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五五改革纲要》)提出要推广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完善刑事案件不同诉讼阶段基本证据指引,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将其嵌入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其应用于侦查机关的取证程序,防范和化解非法取证风险或将取得较好的效果。
钟明亮王朝辉
关键词:司法体制非法取证取证程序人工智能诉讼阶段
刑事二审证据调查问题的实证思考——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切入点
2020年
刑事二审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运用有其特殊之处。通过考察S省C市人民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发现目前刑事二审证据调查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少的问题:程序启动上忽视法律规定,法官权力行使超出界限;庭前会议召开率低,致使"排非"作用未有效发挥;启动"排非"后的处理程序粗糙,"排非"调查简单化。究其原因,主要系控辩审三方对二审"排非"程序的定位认知有误,未充分认识到二审庭前会议的功能,且因立法模糊导致实践操作不一。为了有效改进刑事二审证据调查中存在的问题,在程序启动上,应明确"排非"程序的启动标准;在程序进行上,应充分发挥庭前会议在二审非法证据排除方面的作用;在程序运行上,应立足"排非"的特殊属性根据不同情形进行区别处理。
刘亦峰莫张倩
关键词:刑事二审非法证据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规范与完善——以“三项规程”为主要分析对象被引量:1
2020年
“三项规程”对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流程、处理方法及效力等问题作出规定,但仍需要出台规范明确被告人的权利救济途径、会议的监督机制等方面内容。对于庭前会议取证合法性争议的处理方法问题,“三项规程”重申了控辩双方合意排除模式,并未赋予法官裁决权。非法证据属于证据能力层面的问题,应尽可能在庭审前予以解决,但考虑到我国庭前会议制度尚不完备,对于控辩双方争议大、需要证人出庭的情形,则更适宜留待庭审裁决。
张力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裁决权
论刑事庭前会议中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庭前会议具有英美法的基因,在英美法系中庭前会议程序都有专门的规定。在大陆法系中虽然没有专门规定,但是在庭前准备阶段也设置了可以实现庭前会议作用的程序。2012年我国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
宋超波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诉讼效率程序公正
文献传递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身份之定位被引量:1
2019年
近年来,诉讼程序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身份不同。在定罪之诉中,侦查人员出庭就其目击事实充当目击证人;在量刑之诉中,侦查人员就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以量刑证人的身份出庭;在程序合法之诉中,侦查人员就其收集证据的合法性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具有证人资格,其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既不违反证人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是一种自我证明。从我国的立法进程可以看出,侦查人员以程序证人的身份出庭符合我国的司法改革趋势,是对"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积极回应。
袁腾文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侦查人员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的程序性被告身份被引量:13
2019年
近年来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改革频繁发生,侦查人员的出庭身份也经历了由侦查机关代表向程序性被告的转变。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之前,侦查人员的法庭职责是代表侦查机关作出情况说明,之后则是陈述取证行为细节并且接受控辩双方的发问。如此的转变被看成是保障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实质运行的关键。但是由于法律条文和相关理念的限制,辩方对于侦查人员的当庭质证仍难以实现,侦查人员依然以代表性身份出庭。特殊的出庭身份为非法取证行为的认定带来了困难,导致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运行不畅。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应当调整真实至上的诉讼观念,并取消被告人申请侦查人员出庭的条件限制,保障法庭质证的有效进行。
程衍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
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启动问题研究---以陈某雄运输毒品案等三个典型案例为视角
证据对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它是保证案件质量的核心。然而,“证据”也可能是造成冤假错案的根源。在多数冤假错案的背后,都是因为证据制度的不发达使得在收集证据的时候没...
单鹏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审判阶段非法证据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刘仁琦
作品数:29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研究主题:检警关系 法院变更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检察机关 刑事法律援助
陈鹏飞
作品数:29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审判 检察机关 诉讼制度改革 减刑 假释
侯敏娜
作品数:7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吉林警察学院
研究主题:非法证据排除 非法证据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救济 审查
吴光升
作品数:58被引量:477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涉案财物 刑事 没收 刑事诉讼法
陈瑞华
作品数:346被引量:11,380H指数:7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合规 企业 刑事 刑事诉讼 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