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03篇“ 颅脑损伤术“的相关文章
- 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护理在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行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为对象,采取1∶1比例法进行分组,每组39例,其中参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相关救治时间、护理质量、救治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人员到位时间、抢救物品准备时间、转运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救治成功率较参照组高,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过程实施基于标准作业程序优化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缩短临床相关救治时间,提升临床护理效率及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措施,进而减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推广。
- 黄书云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
- 术前贫血对急性颅脑损伤术中输血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术前贫血对急性颅脑损伤术中输血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98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入院时间为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根据患者术前有无贫血将其分为对照组(非贫血)61例,观察组(贫血)37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血型、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脑损伤类型、致伤原因、术前并发症、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和实验室指标、术后转归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病毒灭活血浆用量、术后24 h红细胞计数、术后24 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用量高于对照组,术后24 h Hb水平、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37.84%(14/37),高于对照组的14.75%(9/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贫血能够增加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中输红细胞量,也是影响住院死亡率的危险因素。
- 韩丽娟琚媛媛章瑾
- 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术中输血术后转归住院死亡率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颅压监护仪降低脑膨出及脑梗死发生率
- 2024年
- 目的:研究接受重型颅脑损伤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应用颅压监护仪对脑膨出以及脑梗死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该手术治疗,20例患者并未应用颅压监测仪为对照组,20例患者应用颅压监测仪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脑膨出发生率与脑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膨出发生率和脑梗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使用了更少的甘露醇剂量,并且使用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颅压监护仪可以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降低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王俊珂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术脑膨出脑梗死
- 基于Rotterdam CT评分评估的颅脑损伤术中控制性减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观察控制性减压技术治疗以鹿特丹(Rotterdam)CT评分为评估基础的不同程度颅脑损伤(TB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TBI后严重颅高压需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控制性减压)和对照组(快速减压),每组50例。所有患者术前行Rotterdam CT评分辅助评估,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2组患者术中各Rotterdam CT分值区间一过性脑膨出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Rotterdam CT 4~6分的脑膨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40例患者预后良好,其中试验组27例,对照组13例,试验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Rotterdam CT分值段(5~6分)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术中脑膨出的发生与术前高颅压状态有关,对颅内压失代偿需去骨瓣患者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控制减压操作,可明显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 李鑫刘炳辉程名王凡刘玉明周绍明
- 关键词:颅脑损伤预后
- S-100吸收止血绫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分析S-100吸收止血绫在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2023年4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的10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采取不同的止血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明胶海绵及脑棉片止血,研究组患者采用S-100吸收止血进行止血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区止血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区止血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拔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D-二聚体(DD)均有所增加,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APTT、PT及DD均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S-100吸收止血绫能提高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止血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 刘文虎刘建雄
- 关键词:止血效果凝血功能
- 羟考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羟考酮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颅脑损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150例行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施以羟考酮复合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施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比两组术前(T_(0))、麻醉后30min(T_(1))、术毕即刻(T_(2))、术后24h(T_(3))时的血流动力学[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并比较T_(0)与T_(3)时神经功能[Tau蛋白(Tau)、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间、不同时点间SpO_(2)、MAP、HR的差别及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时,两组患者血清Tau、NSE、GFAP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T_(3)时,两组患者血清Tau、NSE、GFAP水平均低于T_(0)时,且研究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羟考酮复合丙泊酚相较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颅脑损伤手术患者可获得更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且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更值得临床应用。
- 乔燕廖兴志陈湉施冬冬肖骥锋
- 关键词:颅脑损伤羟考酮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对侧急性硬膜下血肿1例被引量:1
- 2023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头部外伤2小时”于2022年3月5日入住我院。患者入院前2小时头部受伤后立即被送至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因当地医院无手术条件,紧急转至我院。入院时患者昏迷状,右侧瞳孔直径5.0 mm,左侧瞳孔直径2.0 mm,对光反应消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1]6分,当地医院头颅CT示:右侧急性硬膜下血肿、右侧颞叶小灶脑挫伤、左侧颅骨骨折,中线明显向左侧偏移约7 mm,占位效应明显,见图1。
- 江领马绍玉吴家贵马龙涛刘彪
-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硬膜下血肿LABBE静脉
- 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相关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收集修文县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纳入研究组,88例术中未发生急性脑膨出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性,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受伤至手术时间≥6 h、合并重要器官组织损伤、术前GCS评分3~5分、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5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重要器官组织损伤、术前GCS评分、术前Rotterdam CT评分均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重要高危因素,OR值均>1。结论:对于受伤至手术时间≥6 h、合并重要器官组织损伤、术前GCS评分3~5分、术前Rotterdam CT评分3~5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在术前及术中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风险。
- 王恒福鲁健杨宏万鹏飞王洪艳
- 关键词:急性脑膨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减压术高危因素
- 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时超声应用和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实时超声应用和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以提高颅脑损伤的诊疗水平。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到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膨出患者35例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均依次接受超声检查和CT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方式颅内再出血阳性率、开颅手术时间及6个月后功能恢复的差异、诊断效能。结果:在颅内再出血阳性率、开颅手术时间的比较中,超声检查分别为8.57%、(161.23±45.17)min,CT检查分别为28.57%、(195.65±50.23)min,超声检查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后好、预后一般、预后差的占比中,超声检查分别为71.43%、22.86%、5.71%,CT检查分别为28.57%、48.57%、22.86%,超声检查预后好占比高于CT检查,预后一般和预后差占比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97.14%、91.43%、88.57%,CT检查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2.86%、88.57%、68.57%,超声检查准确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敏感性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胀实时超声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导致的急性脑膨出,缩短开颅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诊断效能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胡志卿吴一彬林超群范学政曾振东
- 关键词:颅脑损伤术急性脑膨出超声检查
- 盐酸羟考酮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01—2022-01鹤煤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麻醉维持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手术结束前15~20 min静脉注射舒芬太尼预镇痛;研究组麻醉维持给予丙泊酚+盐酸羟考酮,手术结束前15~20 min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镇痛。比较2组麻醉效果、Ramsay镇静情况、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脑血流指标[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脑氧摄取率(CERO_(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蛋白水平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中MAP及术后HR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麻醉5 min、30 min及60 min的Ramsay镇静情况评分分别为(3.88±1.21)分、(3.23±0.49)分、(3.44±0.6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59±1.42)分、(4.68±0.64)分、(5.00±0.49)分(P<0.05)。组间比较,T1、T2及T3时刻,研究组TNF-α、IL-6、S-100β、NSE、SjvO_(2)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Da-jvO_(2)、CERO_(2)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镇静及镇痛效果均较好,可降低脑组织应激及炎症反应,具有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 魏永川崔一佳李安超
- 关键词:盐酸羟考酮麻醉效果脑保护
相关作者
- 李汉城

- 作品数:20被引量:101H指数:7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 高压氧
- 蔡少明

- 作品数:33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 高血压脑出血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尿激酶
- 邱平华

- 作品数:29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 高血压脑出血 高灌注 高压氧
- 戴备强

- 作品数:10被引量:45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安吉县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外伤性 骑跨横窦 硬脑膜外血肿 不同手术入路 高血压性
- 王迎莉

- 作品数:50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肺损伤 护理 重症胰腺炎 大黄附子汤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