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8篇“ 颈部动脉“的相关文章
颈部动脉血流速度筛查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颈部动脉血流速度筛查仪,包括控制器、感应探头、超声波发生器、分析器、显示屏、报警器、计时器、操作面板以及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超声波发生器、分析器、显示屏、报警器、计时器以及操作面板电性连接...
王庆松王志强李余霞
一种一次性颈部动脉物理降温贴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颈部动脉物理降温贴,包括降温贴一和降温贴二,降温贴一和降温贴二之间设有连接带一,降温贴一远离连接带一的一端设有连接带二,降温贴二远离连接带一的一端设有连接带三,连接带二远离降温贴一的一端侧面设有...
王彬
中国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24被引量:1
2024年
颈部动脉夹层是卒中的少见病因,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积极的预防对其预后尤为重要。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在《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15》的基础上,结合近9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24》。本指南对头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了系统更新,旨在为我国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治的临床实践提供循证的规范性指导。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杨弋彭斌王拥军靳航郭珍妮
中国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24解读
2024年
颈部动脉夹层是脑卒中的少见病因,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积极的预防是改善其预后的重要措施。随着国内外头颈部动脉夹层诊疗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循证医学证据陆续出现,特别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头颈部动脉夹层的诊断、夹层相关抗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正确的诊断和规范的治疗是改善头颈部动脉夹层预后的重要措施。在近9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中国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15》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及其脑血管病学组组织专家制订了《中国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治指南2024》,为中国神经科医生建立合理的头颈部动脉夹层诊断思路以及临床治疗和预防策略给予参考和指导。
杨弋
关键词:循证医学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外科治疗京津冀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4年
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外科治疗是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天津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牵头组织京津冀专家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临床实践和国内外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该共识。该共识对颅外段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危险人群的筛查、危险因素控制、外科治疗方案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等进行了总结,旨在为我国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循证的规范性指导。
杨新宇王涛赵宗茂赵岩林云鹏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椎底动脉供血不足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多次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放射性多发颈部动脉狭窄合并脑梗死一例
2024年
鼻咽癌放射治疗容易导致颈动脉损伤,随着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可逐渐出现严重的颈动脉狭窄且易导致急性脑梗死事件。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严重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该研究报道了1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颈部动脉多发狭窄合并急性脑梗死并接受多次单侧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的病历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诊治经过及相关特征,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刘明丽沈佐廷杨晓玲魏珍玉钟萍李土明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动脉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4年
目的对比颈动脉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头颈部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4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A和MR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结果作为金标准,共检出中度狭窄及以下患者41例,中度狭窄以上患者19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与诊断价值。结果MRA与CTA的准确度分别为95.00%、88.33%,灵敏度分别为95.12%、90.24%,特异度分别为94.7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诊断方法对动脉狭窄、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疾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CTA与MRA对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效果均较为显著,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较高,但MRA略高于CTA。
张晔锋
关键词: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头颈部疾病成像特点
超声联合TCD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TCD技术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CAEI)的临床价值。方法:以62例CAEI患者为对象,以同期6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均接受血管超声及TCD检查,分析二者诊断CAEI的价值。结果:观察组颈总动脉收缩期内径(Ds)、内中膜厚度(IMT)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d、Vs低于对照组,RI、P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为85.48%,高于对照组(19.35%,P<0.05)。模型1(Ds+IMT)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4(95%CI:0.669-0.827)、79.03%、74.19%;模型2(Vs+Vd+RI+PI)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14(95%CI:0.735-0.878)、82.26%、70.97%;模型3(Ds+IMT+Vs+Vd+RI+PI)诊断CAE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71(95%CI:0.799-0.924)、90.32%、74.19%。模型3诊断CAEI的AUC高于模型1、模型2(P<0.05)。结论:超声联合TCD检测可了解CAEI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血流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李新勇
关键词:超声TCD
蒲参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 研究蒲参胶囊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并发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蒲参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血清炎症反应指标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糖脂代谢指标、血清炎症反应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颈动脉中层厚度为(0.86±0.27)mm,斑块面积(14.97±1.29)mm^(2),斑块数量为(1.07±0.16)个,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4、8.112、19.767,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蒲参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理想。
刘丹薛敏曹丹恽瑞元
关键词:二甲双胍蒲参胶囊2型糖尿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右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超声对健康体检人群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检查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对比右锁骨下动脉与颈总动脉超声在健康体检中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效果。方法 将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行健康体检的1800名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取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超声及双侧颈动脉分叉处超声两种检查方式对所有受检人员展开检查。对比不同特征受检人员2个部位的超声表现;对比2个部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结果 与颈总动脉分叉处相比较,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出率更高;40岁~49岁、50岁~59岁人群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出率更高;男性体检人群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出率更高;不存在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人员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出率更高;受检人员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出斑块率更高,P<0.05。结论 临床在对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实施相关检查时,为确保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查准确性,可对其实施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检查,该位置检出率明显优于颈总动脉超声检查。由此可知,右锁骨动脉起始处超声检查应用于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群体、男性群体、40岁至59岁群体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更具优势,临床可将其加入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筛查项目中,确保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及时性。
饶新明
关键词: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右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

相关作者

吴伟春
作品数:9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 颈部动脉 心肌灌注
韩伟
作品数:136被引量:536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超声研究 小鼠 超声心动描记术
金征宇
作品数:753被引量:5,825H指数:3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CT 体层摄影术
黄海龙
作品数:76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铸型标本 胎儿 三维重建 标本制作 血管铸型
陈钰
作品数:81被引量:433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图像质量 双能量 管电压 颞骨 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