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52篇“ 马氏珠母贝“的相关文章
一种马氏珠母贝精子低温保存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产动物种质保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氏珠母贝精子低温保存方法,包括:以Ca‑free HBSS溶液为基础液配制的低温保存液(900μl/ml的Ca‑free HBSS溶液,100μl/mL丙二醇,1μl/m...
郑兴顾志峰王爱民艾伯特於锋
马氏珠母贝TNFR27基因克隆与功能初探
2024年
为了探究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中的免疫应答机制,本实验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马氏珠母贝TNFR27(PmTNFR27)基因cDNA全长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马氏珠母贝在脂多糖(LPS)、聚肌胞苷酸[Poly(I:C)]及镉胁迫后,PmTNFR27 mRNA在其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PmTNFR27 cDNA全长为1524 bp,5′UTR长为186 bp,3′UTR长为248 bp,包含28 bp的poly(A)尾巴,开放阅读框(ORF)为1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结构域预测表明PmTNFR27具有一个典型的CRD结构域和一个跨膜蛋白结构域,符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特征;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贝类种间的相似性不高,但功能结构域位置较保守。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与其他贝类聚为一支。qRT-PCR结果显示,PmTNFR27 mRNA在马氏珠母贝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鳃中相对表达量最高。LPS刺激后,PmTNFR27基因在鰓中的相对表达量于3 h显著上升并达到最高值,于72 h降到最低值,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9.67倍;Poly(I:C)刺激后,PmTNFR27基因在鰓中的相对表达量在6、12 h显著上升并达到最高值,至96 h时降到最低值,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3.16倍。镉胁迫后,3 h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24、48 h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研究表明,PmTNFR27可能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可为进一步探究TNFR在贝类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参考价值。
梁碧丹卢金昭梁海鹰张美珍申铖皓张彬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基因克隆免疫刺激
大型海藻对马氏珠母贝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
2024年
为研究大型海藻石莼、线形硬毛藻、总状蕨藻对马氏珠母贝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试验设计了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石莼组、线形硬毛藻组、总状蕨藻组,并模拟马氏珠母贝养殖尾水,对模拟养殖尾水中总磷(TP)、总氮(TN)、铵态氮(NH_(4)^(+)-N)的处理效果进行研究。测量时,每组重复3次,每次取水量为5 mL。试验结果表明:石莼组对TN、NH_(4)^(+)-N的去除率均高于其他处理组;试验结束时,石莼组、线形硬毛藻组、总状蕨藻组对TP、TN、NH_(4)^(+)-N的去除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来看,石莼组在马氏珠母贝养殖尾水处理中的效果较好。
刘强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大型海藻
琥珀酰化修饰对马氏珠母贝植核免疫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鳃组织总蛋白琥珀酰化程度、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相关酶酶活以及珍贝的存活率和留核率。【结果与结论】注射琥珀酸钠后,鳃组织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12 h和72 h显著上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胁迫应激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胁迫应激相关因子SOD和Caspase2在6 h表达量显著上调,NF-κB和IRAK1在48 h表达量显著上调,TRAF3和IκK的表达量在96 h显著上调(P <0.05),表明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提高后受体贝机体细胞免疫增强;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都在96 h出现显著上调(P <0.05),表明受体贝体液免疫增强。与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植核]和植核组相比,实验组(琥珀酸钠+植核)中珍贝的存活率在7 d和45 d存在显著差异,在60 d留核率显著上升(P <0.05)。结果说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植核免疫反应,注射琥珀酸钠可以提高受体贝的免疫活力,并提高其在植核后的存活率和留核率。
梁海鹰陈洁张美珍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琥珀酸钠
一种马氏珠母贝肉抗氧化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氏珠母贝肉抗氧化多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分离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工业生产。所得马氏珠母贝肉抗氧化多肽的蛋白含量为65%~93%(干基),平均分子量为3000~10000D...
游丽君周婕张学武韦梦汾
马氏珠母贝L-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2024年
L-氨基酸氧化酶(LAAO)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免疫蛋白酶,为探究马氏珠母贝LAAO(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LAAO,PmLAAO)基因序列的特征及其在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刺激后的表达变化,克隆得到了PmLAAO的cDNA全长,其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767 bp,共编码588个氨基酸,具有FAD结合域和氨基酸氧化酶的结构域,是氨基酸氧化酶家族的一员。多序列比对结果和系统发育树显示,PmLAAO与双壳类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其中,与加州贻贝的相似度最高。qRT-PCR结果显示PmLAAO在鳃、外套膜、闭壳肌、性腺、消化腺中均有表达,在鳃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在Vp刺激后,PmLAAO在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受刺激后48 h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新型免疫蛋白酶LAAO在双壳贝类中的功能活性提供了参考。
罗贝林海生王庆恒王庆恒秦小明高加龙曹文红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L-氨基酸氧化酶基因克隆实时荧光定量PCR
马氏珠母贝V-ATPase-d基因序列特征及其与耐低温性状的关系
2024年
液泡ATP酶(V-ATPase)在生物应对各种环境压力时发挥重要功能,为探究VATPase在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作用,实验克隆了马氏珠母贝的V-ATPase-d基因,采用qRT-PCR技术研究了低温胁迫下Pm-V-ATPase-d表达量的变化,并筛选和比较了该基因在耐低温选育系(low temperature resistant line,R)F_(3)和北部湾野生群体(Beibu Gulf wild population,W)外显子区的SNP位点。结果显示,Pm-V-ATPase-d总长为147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140bp,编码379个氨基酸,具有ATP典型的结构域PfamvATPsynt_AC39。Motif分析及三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Pm-V-ATPase-d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其在系统进化树中与长牡蛎聚为一支。组织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m-V-ATPase-d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性腺和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低温胁迫条件下,Pm-VATPase-d基因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低温组的表达量在5 d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表明Pm-V-ATPase-d可能参与了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对Pm-V-ATPase-d外显子区的SNP分析共得到35个SNP,其中34个为同义突变,只有一个位点为非同义突变,26个SNP在W和R群体的不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单倍型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Pm-V-ATPase-d基因SNPs可形成6个单倍体块,14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GAAT、CGC、TC、TG、AG与马氏珠母贝耐低温性状显著相关。研究表明,Pm-V-ATPase-d可能是参与调节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候选基因,本研究可为马氏珠母贝对低温的适应机制提供研究基础,筛选出的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SNPs及单倍型可应用于分子辅助育种。
赖卓欣宋欣霖潘若哲谭又瑄王庆恒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单核苷酸多态性
马氏珠母贝Perlucin基因序列特征及其SNP与耐低温性状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新的凝集素分子基因,命名为Perlucin,研究在低温胁迫下马氏珠母贝Perlucin的表达以及与抗低温性状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方法】根据马氏珠母贝基因组中Perluci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克隆Perlucin基因全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Perlucin的结构和理化特征;设计17和22℃(对照)2个温度组,对马氏珠母贝进行低温胁迫实验,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低温胁迫下Perlucin表达量的变化;筛选和比较分析马氏珠母贝耐低温选育系(R)F3和北部湾野生群体(W)的Perlucin外显子区的SNP位点和单倍型。【结果】马氏珠母贝Perlucin全长631 bp,编码152个氨基酸;包含1个信号肽和1个C型凝集素结构域。同源分析表明,马氏珠母贝Perlucin与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Perlucin的亲缘性最近。Perlucin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足和肝胰腺。低温胁迫时,鳃组织中Perlucin基因在17℃低温组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2 h时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22℃对照组(P<0.05),表明Perlucin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的低温响应过程。对Perlucin外显子区的SNP进行分析,共得到30个SNP,其中1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R和W群体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Perlucin是参与调节马氏珠母贝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候选基因,筛选出两个SNP位点g.40078856、g.40078945。
王成赖卓欣宋欣霖钟如卓郑哲王庆恒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基因克隆低温胁迫SNP
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低氧胁迫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生长、免疫及矿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马氏珠母贝抗逆品系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将马氏珠母贝从常氧条件下移至2 mg·L^(-1)低溶解氧水体,比较其在低氧胁迫0、12、24和48 h时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caspase-3、HSP90、CAT和SOD)、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OSR1和tgfbr1)和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和TIMP)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低氧胁迫后,HSP90的表达水平12 h时低于对照组(P <0.05),caspase-3和CAT的表达在胁迫24 h时显著增加(P <0.05),而SOD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 0.05);矿化相关基因pif177、aspein、nacrein在急性低氧胁迫后的表达均显著降低,TIMP仅在12 h时显著降低(P <0.05);生长相关基因EGFR、FGF18和OSR1基因的表达也出现显著下降(P <0.05),tgfbr1的表达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低氧胁迫上调免疫与抗氧化相关基因中caspase-3、CAT的表达,抑制HSP90的表达,抑制矿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相关基因中EGFR、FGF18和OSR1的表达,上调tgfbr1的表达。
陈琨吴海铃杨创业王庆恒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基因表达
陆基工厂化环境下基于干藻粉投喂马氏珠母贝可行性分析
2024年
2023年开始在车间内开展陆基工厂化环境下基于干藻粉投喂马氏珠母贝可行性研究,该研究尝试将海水引入车间,搭建工厂化养殖环境,通过混合投喂多种干藻粉来观察珍贝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以螺旋藻、小球藻为主食,轮虫粉为辅食,养殖3个月的时间,通过3个养殖池的对比试验,存活率最高的二号池能达到72.6%(如果将寒潮期细菌感染死亡数量剔除,存活率能达到82.4%)。表明用干藻粉投喂马氏珠母贝,可大幅降低珍养殖成本,能基本解决存活问题。
游神保黄喻鹏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

相关作者

邓岳文
作品数:225被引量:601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马氏珠母贝 育珠 大珠母贝 育珠贝 基因克隆
杜晓东
作品数:224被引量:961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
研究主题:马氏珠母贝 基因克隆 光裸星虫 外套膜 合浦珠母贝
王庆恒
作品数:215被引量:619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研究主题:马氏珠母贝 光裸星虫 基因克隆 珠母贝 育珠
王爱民
作品数:587被引量:1,751H指数:22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
研究主题:马氏珠母贝 异育银鲫 梭鱼 饲料 克氏原螯虾
何毛贤
作品数:134被引量:54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研究主题:马氏珠母贝 合浦珠母贝 华贵栉孔扇贝 壳色 三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