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99篇“ 骨形成蛋白2“的相关文章
-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骨形成蛋白2表达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中的表达。方法44例CRSwNP患者和32例对照组患者被纳入研究。测量CRSwNP患者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的TGF-β1和BMP-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与Lund-Mackay评分以及整体{2}炎评分(global osteitis scoring scale,GOSS)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SwNP患者外周血中TGF-β1蛋白水平降低(t=2.650,P=0.009),BMP-2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鼻息肉组织中TGF-β1(t=13.180,P<0.001)和BMP-2(t=8.699,P<0.001)蛋白表达均降低。TGF-β1在息肉组织的腺上皮中表达最丰富,而BMP-2在黏膜上皮中表达更高。结论TGF-β1在CRSwNP患者中表达下降,一定程度反映鼻息肉的组织重塑。
- 肖仪王永鑫陈家龙刘继英李新华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鼻窦炎骨炎骨形成蛋白2
- 一种适合大肠杆菌表达的人骨形成蛋白2编码基因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骨形成蛋白2编码序列,所述人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具有(a)或(b)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b)的核苷酸序列具有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
- 筴文奎
- 骨形成蛋白2基因多态性与冠脉钙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研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多态性在重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与冠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260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重庆汉族冠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通过测序检测患者BMP2 rs961253、rs235768、rs1049007,OPG rs2073617、rs2073618,S100A12 rs2916191基因位点序列,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BMP2、OPG、S100A12水平。结果:CAC组167例,年龄(67.13±9.64)岁;对照组93例,年龄(60.46±9.89)岁。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CAC,CAC组男性发病率、载脂蛋白A1、C反应蛋白、白细胞数以及血清BMP2、S100A12、OP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MP2 rs961253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CAC组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钙化组中,BMP2 TT基因型血清BMP2水平明显高于非TT型(P<0.05)。通过校正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等影响因素后,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BMP2 rs961253 TT基因型人群患CAC风险较高。结论:血清BMP2水平可作为预测CAC的指标之一。BMP2 rs961253基因多态性与CAC显著相关,BMP2 rs961253 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是CAC的高危因素。
- 陆涛魏泽红王熠成袁迪迪程芳李剑波唐任宽
- 关键词:冠脉钙化骨形成蛋白2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骨形成蛋白2调节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2(BMP-2)调节肺动脉高压(PH)肺血管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组:对照组、PH组、PH+BMP-2组、PH+BMP-2+小干扰BMP-2受体(si-BMPR)-Ⅰa组、PH+BMP-2+si-BMPR-Ⅰb组、PH+BMP-2+si-BMPR-Ⅱ组。通过缺氧诱导体外PH模型,分别转染si-BMPR-Ⅰa、si-BMPR-Ⅰb、si-BMPR-Ⅱ质粒沉默BMP-2的3个受体。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检测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C1/6(TRPC1/6)、p21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结果PH组PASMC中钙离子水平高于对照组[(785.15±44.26)nmol/L比(224.15±15.87)nmol/L],而凋亡率低于对照组[(3.15±0.22)%比(7.3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BMP-2组钙离子水平(297.64±21.46)nmol/L,低于PH组,而凋亡率为(6.88±0.75)%,高于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BMP-2+si-BMPR-Ⅰa组、PH+BMP-2+si-BMPR-Ⅰb组和PH+BMP-2+si-BMPR-Ⅱ组钙离子水平分别为(412.31±29.57)、(384.34±30.66)、(695.23±39.85)nmol/L,均高于PH+BMP-2组,而凋亡率分别为(4.10±0.27)%、(4.26±0.28)%、(3.33±0.24)%,均低于PH+BMP-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PH+BMP-2+si-BMPR-Ⅱ组钙离子水平高于PH+BMP-2+si-BMPR-Ⅰa组和PH+BMP-2+si-BMPR-Ⅰb组,而凋亡率低于PH+BMP-2+si-BMPR-Ⅰa组和PH+BMP-2+si-BMPR-Ⅰ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2主要通过与受体BMPR-Ⅱ作用抑制TRPC1/6的表达,并抑制钙离子内流和促进p21表达,从而抑制PASMC的增殖并促进凋亡,参与肺血管重构。
- 麦静仪饶晓林蔡勇林舜娜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血管重构骨形成蛋白2细胞增殖
- H3K27me3修饰调控胎盘骨形成蛋白2通路在子痫前期中的代偿作用和机制研究
- 背景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常见的妊娠相关疾病,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为2-8%,以妊娠20周后新发的高血压(≥140/90mmHg)和蛋白尿(尿蛋白≥0.3g/24h)为主要特征,是导致孕产妇围产...
- 邓建业
- 关键词:子痫前期代偿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3与骨形成蛋白2对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3与骨形成蛋白2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向分化能力对比相关研究甚少。目的:探讨相同质量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3与骨形成蛋白2对牙髓干细胞成骨向分化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采用酶解组织块法从新西兰大白兔牙髓组织中分离培养牙髓干细胞;将第3代牙髓干细胞分为空白组、骨形成蛋白2(80μg/L)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3(80μg/L)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力;培养第7,14天行碱性磷酸酶活性定量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涎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RT-qPCR法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培养第14,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形成能力。结果与结论:①骨形成蛋白2组和转化生长因子β3组的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空白组(P<0.05);转化生长因子β3组第7天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骨形成蛋白2组(P<0.05);②转化生长因子β3组与骨形成蛋白2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涎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3组第7天Runt相关转录因子2蛋白表达高于骨形成蛋白2组(P<0.05);③转化生长因子β3组与骨形成蛋白2组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骨钙蛋白、骨桥蛋白和Osx基因表达量高于空白组(P<0.05),第7天转化因子β3组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基因的表达高于骨形成蛋白2组(P<0.05);④转化生长因子β3组与骨形成蛋白2组矿化结节较空白组明显;⑤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3与骨形成蛋白2均能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向分化;转化生长因子β3对牙髓干细胞成骨早期促进作用优于骨形成蛋白2。
- 艾力麦尔旦·艾尼瓦尔木合塔尔·霍加王玲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3骨形成蛋白2牙髓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
- 骨形成蛋白2调节肺血管重构的信号通路研究
- 目的探究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调节肺血管重构的信号通路研究。方法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分组:对照组、PH组、PH+BMP-2组、PH+BMP-2+si...
- 饶晓林麦静仪刘双曾庆芳王慕云
- 关键词:肺血管重构骨形成蛋白2增殖凋亡信号通路
- 载骨形成蛋白2和肌肤生对兔胫骨慢性骨髓炎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在骨髓炎兔的实验模型中,载骨形成蛋白2联合肌肤生一期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3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0±0.5)kg,制备兔胫骨慢性骨髓炎模型,并于术后4周进行模型验证。将30只兔慢性骨髓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模型组于病灶清除后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组A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肌肤生;治疗组B于病灶清除及骨缺损处植入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术后8周通过血液生化、微生物、影像学、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等检查进行治疗作用评价。结果:造模术后4周,30只骨髓炎兔模型验证成功,其中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造模术后2周及4周模型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5),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治疗术后8周,血液指标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A与治疗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术后8周,骨缺损面积测量,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骨体积/总体积(BV/TV)及骨矿化密度大于治疗A组(P<0.05),骨缺损修复接近完全,骨体积与骨密度显著升高。治疗术后8周,骨组织病理学检测,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HE染色指标成骨细胞数/骨组织面积(N.Ob/T.Ar)、成骨细胞数/骨组织周长(N.Ob/B.Pm)高于模型组(P<0.05),且治疗B组的N.Ob/T.Ar和N.Ob/B.Pm大于治疗A组(P<0.05);治疗A组与治疗B组的骨组织周围TNF-α和IL-6免疫组化阳性染色率少于模型组(P<0.05),但治疗组B与治疗组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载骨形成蛋白2-肌肤生联合应用能共同促进骨修复,并减轻病灶部位炎症,可以一期治疗兔慢性骨髓炎,为骨髓炎临床治疗策略制订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促进临床研究。
- 蓝益南李健蔡晓斌吴凌峰张扬吴件姿
- 关键词:肌肤生骨髓炎骨修复
- 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诱导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被引量:4
- 2021年
- 背景:生长因子是骨组织形成、改建、修复的关键要素之一,多种生长因子联合诱导骨干细胞成骨分化相较于单一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何种类型的联合、什么样的浓度组合才能发挥最佳的诱导作用?目前该方向研究较少。目的: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形成蛋白2联合诱导对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形成蛋白2与小鼠MC3T3-E1细胞混合诱导培养,共设置6个组,含1个对照组和5个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进行检测,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Runx2、骨钙素基因表达;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成骨细胞活性及功能状态;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的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形成蛋白2单独或联合使用时,都可以明显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促进Runx2、骨钙素基因的表达,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及矿化能力(P<0.05);②两者联合使用时,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促成骨效果与浓度正相关,低浓度的联合能达到或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联合质量浓度为1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00μg/L骨形成蛋白2是最优组;③提示转化生长因子β和骨形成蛋白2单独或联合诱导均能明显促进小鼠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及成骨作用,二者联合诱导在增殖、分化的不同阶段既各自侧重又相互协同;在此次实验浓度范围内,1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00μg/L骨形成蛋白2联合组为最优促进效果。
- 周武王彬娉王雅雯程亚楠黄谢山
- 关键词:MC3T3-E1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成蛋白2成骨细胞分化
- 一种适合大肠杆菌表达的人骨形成蛋白2编码基因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骨形成蛋白2编码序列,所述人骨形成蛋白2的基因具有(a)或(b)结构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所述(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b)的核苷酸序列具有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
- 筴文奎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孙立

- 作品数:279被引量:727H指数:13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缺损 BMP2 骨形态发生蛋白2 全髋关节置换术 基质干细胞
- 司晓辉

- 作品数:79被引量:364H指数:12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骨形成蛋白 肝细胞癌 表达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凋亡
- 田晓滨

- 作品数:360被引量:943H指数:16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骨缺损 骨折 BMP2 手术治疗 骨形态发生蛋白2
- 杨连甲

- 作品数:251被引量:1,003H指数:1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 研究主题:骨形成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BMP 骨肉瘤 免疫组化
- 金岩

- 作品数:786被引量:2,499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骨形成蛋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胚间充质干细胞 牙周膜干细胞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