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25篇“ 骨折并发症“的相关文章
- 重视骨折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2024年
- 骨折发生率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不断攀升。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提高了骨折的治疗效果,但骨折并发症仍是较为常见、易被忽略的且困扰临床的难题。国内张英泽院士团队对512187例创伤患者的回顾性调查显示,骨折的总发病率为3.21‰,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骨折发病人数将达到5800000[2]。骨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尽管现代骨科技术的进步提高了骨折的整体疗效,但其并发症如骨折相关感染(fracture-related infection,FRI)、骨筋膜室综合征、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异位骨化等仍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
- 赵劲民
- 关键词:现代医学技术骨折延迟愈合骨折并发症骨折发生率异位骨化
- 不同体位内固定与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研究不同体位下手法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体位分为侧卧组和平卧组。侧卧组(n=35)患者采用侧卧位PFNA内固定,平卧组(n=31)患者采用平卧位PFNA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负重时间、住院天数等围手术期指标,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下肢血栓、心功能障碍、压疮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侧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平卧组,手术时间、开始负重时间、住院天数多于平卧组,髋关节恢复评分高于平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卧组肺部感染、下肢血栓、心功能障碍、压疮、固定松动发生率低于平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再次骨折、髋内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不同体位)、Evans分型、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评分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体位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效,其中侧卧位要优于平卧位,且并发症较少。同时,并发症事件发生次数与不同体位、Evans分型、手术时间、髋关节恢复评分相关,临床要加以重视。
- 张永祥吴启弘余江潘杰何立民
- 关键词:手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 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内侧壁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以及髋部骨折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操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失血量以及置管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39、3.270、6.021、6.670、12.054;χ^(2)=4.713、3.914;P<0.05)。结论:内固定方式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影响显著,选取合适的内固定方式,可加快术后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 彭建功
- 关键词: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
- 微创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跗骨窦切口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01月至2022年4月跗骨窦切口海马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5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跟据术后并发症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根据患者临床结局分为两组:并发症组和非并发症组。非并发症组定义为术后6个月内恢复到基线功能,能正常工作和日常活动,无持续镇痛药需求。并发症组定义为,骨折并发症需再住院治疗,使用助行器和持续镇痛药物。应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方法分析跗骨窦切口海马钢板内固定治疗跟Sanders Ⅱ、Ⅲ型骨骨折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指出骨折至手术时间、Sander Ⅲ型、术后Bohler角、DVBA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结论临床医师应警惕Sander Ⅲ型、术后Bohler角恢复不佳、骨折至手术时间长的跟骨骨折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
- 罗鹰窦伟誉吴小杭陈璟昆彭昌贵潘剑英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并发症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总结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探讨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使用弹性髓内钉治疗,且随访时间≥6个月的149例桡骨颈骨折患儿。年龄2岁1个月至15岁,平均8岁6个月。其中男78例,女71例。左侧82例,右侧67例。摔伤125例,低空坠落(<1.5米)14例,运动损伤4例,骑自行车摔伤3例,高空坠落(>1.5米)2例,交通事故1例。Chambers分型1型132例;2型17例。89例(59.7%)合并肘关节其它部位骨折。129例闭合复位,20例切开复位。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肘外翻畸形、肘关节和前臂以及手指活动,定期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观察移位程度、再移位、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情况、缺血性坏死、发育情况等。采用两组资料的均数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8个月。31例(20.8%)发生并发症,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单因素分析发现移位程度(P=0.009)和切开复位(P=0.000)与并发症相关,性别(P=0.014)、年龄(P=0.05)、移位程度(P=0.005)和切开复位(P=0.000)与骨化性肌炎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切开复位是并发症(P=0.001)和骨化性肌炎(P=0.02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化性肌炎/异位骨化,只有切开复位是并发症及骨化性肌炎的危险因素。
- 于铁强左玉明万广亮易凡屈伟李立志王磊庞海涛
- 关键词:桡骨颈骨折骨钉手术后并发症
- 椎体强化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并发症的再认识被引量:9
- 2022年
-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老年骨质疏松人群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逐渐升高。OVCFs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持续数周至数月广泛的胸腰背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及脊柱后凸畸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是用于治疗OVCFs的有效方法,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 周健董健
-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手术后并发症
- 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
- 2021年
- 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分析以验证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中的良好的应用效果,为该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之间在我院骨科接诊治疗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24例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入选的样本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62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常规治疗组和护理干预组,对于常规治疗组患者来说仅对其进行了临床中的常规治疗,而对于护理干预组患者来说,除了进行临床常规的治疗之外,还加入了护理干预措施,经过对比治疗,我们对两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经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护理干预组的患儿疼痛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而且在并发症的统计方面,护理干预组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进行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临床效果显著,在以后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过程中,可以将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其中。
- 张慧园张丰经李晓薇
- 关键词:护理干预并发症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 太极拳、六味地黄丸预防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并发症的干预研究
- 2021年
- 老年性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当前老年人的显著危害。在我国,患骨质疏松症8000万左右,发生率6.97%。WHO定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本文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以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为主,以老年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为主探讨内容。
- 黄代富杨超丁光红曾曼杰
- 关键词:太极拳六味地黄丸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 全面护理干预对儿童股骨干骨折并发症及患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手术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并发症及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股骨干骨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儿施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儿施行全面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结果两组经过护理,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及复查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骨折骨性愈合和临床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主动屈曲活动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7%(P<0.05)。结论对儿童股骨干骨折施行全面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患肢功能的恢复,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莫莎莎易银芝谭烔董林
- 关键词:儿童股骨干骨折并发症患肢功能
- 个案护理干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个案护理干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9年2月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d和出院前的40项恢复质量评分,术前、术后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生活自理能力评分(Barthel量表),以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01),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01),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施个案护理的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术后恢复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日,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 蓝婉婕黄娟娟韦贵珠莫昌鸾韦艳新韩苗
- 关键词:个案护理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
相关作者
- 俞光荣

- 作品数:762被引量:6,628H指数:41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骨 生物力学
- 张海宁

- 作品数:241被引量:4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
- 研究主题:植入器械 假体 髋臼 内植物 软骨细胞
- 沈岳

- 作品数:171被引量:8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严重多发伤 救治 骨盆骨折 创伤 脊髓损伤
- 王宁

- 作品数:61被引量:153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血糖安 2型糖尿病大鼠 四氧嘧啶 MRNA表达
- 卢德章

- 作品数:92被引量:192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小型猪 复合麻醉剂 麻醉 不同脑区 小型猪复合麻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