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7篇“ 高校工科“的相关文章
- 高校工科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实践探索
- 2025年
- 本文针对高校工科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的施行现况及其优化路径展开探讨。鉴于科技的进步以及产业需求的转变,传统的工科教育模式已难以契合社会对于高素质、创新型技术人才的需要。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借由强化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协作,促使教育内容与行业实际紧密相连,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养。本文对现有合作形式的多元性、资源协调的困难以及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需求予以剖析,进而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等优化策略。经由对该模式的深入探究,意在为工科教育改革以及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参照与借鉴。
- 李宁宁陈希仝玉萍徐雷张太萍
- 关键词:高校工科专业育人模式
- 高校工科专业海外实习现状及实践
- 2025年
- 海外实习是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工科专业海外实习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典型案例,系统梳理了高校工科专业海外实习在实习机会与渠道、地区分布、时长安排、领域内容及收获与挑战等方面的基本现状,总结了部分高校工科专业海外实习在实习准备、实习表现、实习反思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提出高校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习指导与管理、强化实习成果应用等举措,以进一步推动工科专业海外实习的高质量发展。
- 王辉
- 关键词:高校工科专业
- 新时代高校工科专业“劳专”融合育人初探
- 2025年
-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时代要求,高校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必要举措。文章针对工科专业的特点,突出实践特色,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内涵,探讨新时代高校工科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出注重构建双元融合的育人模式、注重将劳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开设劳动实践类课程、面向生产一线开展社会调研、优化育人评价体系等,是新时代高校工科专业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育人的主要路径,从而为工科专业探索“劳专”双元融合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方法提供有益参考。
- 宋艳生吴小云邓晓鹏
-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立德树人
- 面向高校工科专业的产教学研一体化教育模式构建
- 2025年
- 工科背景下加强综合素养的提升与产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改革是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要求,通过对目前工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聚焦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体系定位等方面,采用融合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和IPBL(Industrial Problem-Based Learning)理念的方法,提出“1+2+1”的全过程、多维度产教学研一体化教育培养模式,通过实践应用促进工科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工科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思路。
- 温海骏孟宇婷吴玥葶张晓岩
- 关键词:工科教育模式
- 基于多元化多层次教学的高校工科课程思政探索与融入
- 2025年
-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是高校承担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该文抓住高校工科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地位,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一流人才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工程教育理念来构建课程的主线和思政元素的探索融入,即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校外专家讲座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并将思政元素融入知识—能力—实践—思维—素养逐层递进的多层次教学过程。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思政元素的探索与融入,培养具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能解决复杂大气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 徐婷婷程锋唐博肖海斌刘君生
- 关键词: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 基于EIP-CDIO理念的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多维路径研究
- 2025年
-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理念转变慢,人才知识体系构建学科交叉性不足,培养途径单一化的现状,该文基于EIP-CDIO理念关联性、集成化、应用性等特性,实现与新工科建设的逻辑建构,为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和有益借鉴。该文提出在EIP-CDIO理念指导下推进地方高校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明确指出地方高校应立足本地经济建设需求,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体系,坚持校企合作培养、实践协同育人,改革课程思政、强化人才能力,紧扣特色育人、构建培养格局,完善评价体系、反馈培养质量,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多维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
- 李自刚李晶李丽洁
- 关键词:地方高校
- 西藏元素在西藏高校工科专业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以工程地质课程为例
- 2025年
- 文章以工程地质课程为例,通过6个典型素材的挖掘与应用探讨了西藏元素在西藏高校工科专业思政教育中的应用,并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展示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有机结合,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坚韧意志、爱国主义情怀和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 佘权威
- 关键词:工程地质思政教育
- 高校工科生德育与美育教育融合发展探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通过德育与美育引导工科学生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理性认识民族文化,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符合高校立德树人需要,符合工科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现实中,德育与美育融合发展有理论支撑和资源保障,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但在实践过程中,工科师生的相关意识和积极性依然比较薄弱。可以从感悟式、体验式、创造式的思路出发,探索德育与美育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 梁辰
- 关键词:德育美育
- “三螺旋”理论下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 2024年
- 文章作者针对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开展研究,构建了“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模式,提出了“三螺旋”理论下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和实施方法,充分发挥校、政、企三方特点和优势,促进校、政、企三力合一,促使“三育并举”形成螺旋上升合力,最终形成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倍增效应,为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协同育人模式提供参考。
- 高朋
-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政教育
- 十年回溯与发展建议: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动态调整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专业调整日益成为高等教育的热门议题。据2014—2023年全国专业调整数据,我国工科专业近十年迎来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新增备案和审批点数逐年增多,撤销点数在近五年呈猛增态势。工科专业调整的行动逻辑存在明显的院校差异,应用型高校主要受市场逻辑主导,专业备案和撤销调整“大刀阔斧”急进式推进;研究型大学强调知识生产和创新,多新专业审批探索,专业调整总体上“慢条斯理”渐进式展开。工科专业调整的背后彰显了政府、市场和学术等三重逻辑的交织影响,并因院校类型差异呈现出不同的主导模式。未来的工科专业调整需要建立动态长效机制,密切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需求,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守专业的底色,注重专业质量内涵式提升,谨防盲目开设新专业。
- 邬正阳黄雯
- 关键词:工科专业结构优化
相关作者
- 张安富

- 作品数:139被引量:1,855H指数:22
- 供职机构:武汉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高校 教学改革 工科教师 合并高校
- 王金国

- 作品数:27被引量:263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工科 球墨铸铁 灰铸铁 本科生
- 金飞

- 作品数:9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协和学院
- 研究主题:民办高校 高校工科 工科 民办 数学类课程
- 付坤

- 作品数:12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高校 高校工科 本科生 工科类专业 创新教育
- 凌振宝

- 作品数:159被引量:82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传感器 单片机 实践教学 MSP430单片机 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