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2篇“ 高等林业院校“的相关文章
新时代以生态文明教育推进高等林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
2024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对于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林业院校作为国家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培养具备生态文明理念和专业知识的林业人才的重要职责。生态文明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思政教育在核心理念和价值塑造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此,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高等林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笔者提出“四融合”策略:一是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二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三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生态文明氛围;四是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效果。通过多种途径的生态文明教育,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责任得到强化,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养成了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与行为。
王华光
关键词:生态文明高等林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
新时代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24年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本研究在综合当前有关生态文明素养以及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路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素养定义为“由生态文明理论认知、生态文明意识认可与、生态文明行为认同等3方面螺旋式上升而形成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为准则”;同时,根据高等林业院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以及对生态文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具有的特色,设计了包括学生层面的生态文明素养水平测试和学校层面的生态文明教育效果评价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以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覆盖生态文明理论测试、生态文明意识测试、生态文明行为测试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情况等调查内容,共回收1013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总体状况良好,但大多数学生在生态文明理论认知和意识认可向行为认同转化的过程中存在“态度—行为缺口”;高等林业院校仍以采取灌输式生态文明教育方式为主,大学生在实践式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所以生态文明教育效果欠佳;高等林业院校的生态文明教育与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学科特色鲜明、实践资源丰富、教育环境氛围良好等自身优势,从以下3个方面探索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路径。一是充实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加强生态文明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以及在公共基础课程和通识类课程建设中设置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或融入相关内容等,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大学生教育全过程。二是重视第二课堂隐性�
郝凌鹤王钰婷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新时代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效果——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
2024年
劳动教育是高校“五育并举”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全面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当前高等林业院校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资源投入和重视程度不足、劳动教育专业师资力量匮乏、劳动教育理念滞后、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为了将劳动教育深度融入林学专业教育,培养身心健康、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突出的高素质林业复合型人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不断加强劳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探索,深化“产学研”三者的有机融合,通过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及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探索了将劳动教育理念全面融入教学各个环节的实践路径。这些举措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劳动精神,还引导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为培养新时代的林业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马晓玲刘远哲
关键词:林业院校林学专业劳动教育
高等林业院校“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24年
“植物生理学”课程与农林业基础研究和生产实践应用研究紧密相关。随着现代植物生理研究前沿理论和技术迅速发展,植物生理学已和其他多个学科如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结构生物学等产生交叉,给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传统的“植物生理学”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需要优化、授课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需要提高、实验设备落后于实验教学要求等问题,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较低,并且影响了学生用高精准度、高效率实验仪器研究探索未知科学真理的欲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植物生理学”课程优化授课内容素材增强逻辑性和系统性、多种授课模式并用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更新整合实验仪器设备等改革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了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程的实验精确性和效率也得到提高。
王厚领赵媛媛赵瑞程瑾夏新莉
关键词:植物生理学教学改革
以学科竞赛为导向探索提升高等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的路径
2023年
传统的“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综合实践能力不强。因此,笔者紧扣林业院校“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社会需求,提出将学科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在分析学科竞赛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势的基础上,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方面积极探索,将“平台驱动”“以赛促教”的理念应用到“生物质能源”教学实践,旨在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表明,“生物质能源”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各项学科竞赛成果量价齐升,学生专业素养明显加强,实现了课堂摄入、思路解剖、实践输出“三步走”策略。
徐娟朱平侯英邓书端李向红
关键词:学科竞赛林业高校教学质量生物质能源
高等林业院校校外长期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长期科研基地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林业长期科研基地承载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长期科研基地为例,阐述了高等林业院校校外长期科研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高等林业院校校外长期科研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统筹规划设计、探索多渠道融资、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高等林业院校校外长期科研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高等林业院校校外长期科研基地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
朱兴洲农春仕司红波卢逸和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林业
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3年
为了真正落实教育部对本科生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开展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训练非常必要。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是提高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尤其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当前,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着课程内容庞杂繁琐、授课形式单一、课程考核流于形式、缺少合适的教材、本科生对科技论文写作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此,从以下方面提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设计更具林学类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收集并整理的一些林学类专业论文、资料和案例等,形成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材料,以补充现有教材的不足。二是把握每节课的核心“卖点”,明确课堂教学的主题以及核心内容。三是增强文献阅读的“仪式感”,充分发挥纸质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以及促进深度理解和思考的作用。四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论文写作练习,提高写作练习的完成质量和课程的教学效果。五是自制视频教程,充分发挥其细节展示能力和与课程保持一致性的优势,以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后知识巩固的结合。六是围绕学生选定的个性化研究主题,构建包括摘要、引言、材料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图表等科技论文各个组成部分写作练习的作业体系,增强课程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以及写作练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七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为出发点,建立合理的课程成绩评定机制;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导向,设计由多次课堂作业成绩组成的课程成绩评价体系。八是创新学习机制,通过模拟“同行评议”、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经验分享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实�
漆建波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本科生课程考核
后疫情时代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被引量:1
2021年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在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如何提质增效、服务大局,高等林业院校的中外合作项目和机构如何突出行业特色、增强办学能力,正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以本科层次为主,合作项目主要分布在林业教育和科研资源密集或者林业产业发达的区域,在培养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等方面,获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适用度有待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评估制度急需完善;二是在研究生层次和特色学科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相对较少;三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办学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四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面临一系列问题,包括应对新冠疫情开展的线上教学有待完善、师资质量和项目管理团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良好的评价监督体系、生源的数量不足和质量有待提高等。对此,从政府、学校2个层面提出促进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在政府层面,需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方面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有效保障。二是在学校层面,需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引进国外高等林业院校的优质资源,助力“双一流”建设;需建立学校层面各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内部监督评价体系,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需夯实党建育人根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式发展;需不断丰富合作办学模式,拓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路径;需重视招生工作,吸引考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需注重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促进
孔祥彬鲁楠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科分布办学模式教学管理
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现状、理念和对策的探析被引量:2
2020年
高等林业院校是森林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然而,从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发现,从人文视角对森林的认识和探究还相当薄弱,尚未形成系统的森林文化教育体系和较为成熟的森林文化教育模式。因此,高等林业院校森林文化教育应该顺应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的要求,秉持共生性、生态性、伦理性、审美性等基本理念,积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一是整合教育资源,完善森林文化教育体系;二是林文融合,提升林业专业人才的综合素养;三是重视价值导向,为森林文化教育塑造人文情怀;四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森林文化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五是注重森林体验,实现森林文化教育的生活要旨,从而逐步构建具有高等林业院校发展特色的森林文化教育机制,为我国森林文化教育体系的建设树立典范。
扈志东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
高等林业院校打造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思考--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为了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健康发展,在对高等林业院校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分析总结了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化"现象遏制林学学科特色建设能力、"科研定力弱"遏制优势林学学科的建设能力等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体系的策略:一是积极创新,优化资源配置。首先,围绕核心目标构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体系,推进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绩效考评分类指标体系的建设,从而基于绩效考评结果确定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流向。其次,通过分类设置和管理学科带头人、拓展学科带头人负责制的内涵和外延等,强化学科带头人对林学学科资源配置的决策权。二是以实用为导向,打造特色科研平台,分类实施"社会支持型"优势林学学科建设模式,强化林学学科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勇于创新,通过建立柔性职称制度、围绕"实干""骨干"的标准创新地实施柔性职称制度、加强职称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等措施,不断完善优势特色人才团队培养机制。另一方面,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建构优势特色林学学科建设支撑体系的思路:一是建设多元化人才体系,实施"借脑"战略,依托国家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平台打造高等林业院校个性化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充分挖掘政策潜力,敢于创新,在人才引进政策实施过程中强化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升学科的学术实力;实施"培智"战略,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确定"一流林学师资队伍"建设标准,加快推进林学人才提级改造工程,以提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建设由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支持的集聚化资金体系,通过加大与主管部门的沟通力度、进一步健全办学成本社会化分担机制等强化内�
陆燕元王芳潘立
关键词:高等林业院校学科建设林学

相关作者

杨振华
作品数:51被引量:13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林业 大学生 高校 高等林业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周吉玲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林业院校 组培快繁 高校 招生制度改革 招生制度
周统建
作品数:49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银杏 复合墙体 学科 林业院校 高等林业院校
孙向阳
作品数:305被引量:3,069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研究主题:农林废弃物 堆肥 基质 三倍体毛白杨 土壤
王晓楠
作品数:22被引量:8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茅栗 锥栗 教学改革 剥壳 高等林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