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62篇“ 黄河上中游“的相关文章
黄河上中游地区能源生产及其水足迹变化特征
能源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的能源供应对于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黄河上中游能源资源储量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来源之一,但是化石能源开采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
郭媛媛
关键词:黄河上中游能源产量能源结构水足迹
1951—2020年黄河上中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2024年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变化的趋势和成因。【结果】(1)1951—2020年黄河上游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04 mm/(10 a),P> 0.05),中游呈不显著减少趋势(4.90 mm/(10 a),P> 0.05);上游、中游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77、2.23 mm/(10 a),P> 0.05);(2)黄河上游和中游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林草面积的增加,上游、中游年NDVI分别以0.025/(10 a)、0.042/(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 <0.01);(3)1951—2020年,上游和中游年径流量分别以3.46、7.46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P <0.01),并分别在1986年、1990年发生突变;(4)上游和中游径流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潜在蒸散发变化,且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即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更容易引起径流的变化;(5)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降水和潜在蒸散,但各影响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在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游地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分别为-14.04%、1.30%、112.73%;中游地区分别为21.54%、3.63%、74.83%。【结论】1951—20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且各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孙莉茹毕华兴马志瑾马志瑾王宁王宁王鑫
关键词: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黄河上中游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与驱动因素研究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黄河上中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复杂多变,生态系统健康面临多重挑战。该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对于保障水资源安全、促进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支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探究黄河上中游流...
李雪
关键词:黄河上中游生态系统健康极端气候
黄河上中游水风光发电出力特性研究
2023年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在此背景下,需开展水风光一体化建设,推动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分析“双碳”背景下黄河干流调节能力较强的宁木特、茨哈峡、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碛口、古贤、小浪底水电站典型年出力特性,开展其周边风能资源、光能资源出力特性研究,为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提供支撑,为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高效转化奠定基础。研究表明:茨哈峡、龙羊峡、刘家峡、古贤、碛口、小浪底水电站年内丰枯出力比较小,宁木特、黑山峡水电站年内丰枯出力比较大;研究区域内风电年内出力高峰发生在冬季、春季或夏季,不同电站周边区域日内出力高峰发生时间不尽相同,出力系数峰值为0.5左右,风电全年平均出力系数为0.30~0.48,保证率为31%~45%;光伏电站出力系数春夏季较大、秋冬季较小,昼夜出力变化较大,多数在每日13:00~14:00出力达到峰值,出力系数峰值为0.70~0.79,光伏电站全年平均出力系数为0.23左右,保证率为36%左右。
张权陈嘉威刘杨虎珀
关键词:水能资源光能资源出力特性黄河上中游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粮食‒能源协同发展战略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黄河上中游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粮食、能源矛盾最为突出的区域之一,系统识别水‒粮食‒能源安全形势并提出应对措施,是该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在科学认识水‒粮食‒能源纽带关系基本内涵的基础上,研判了地区水资源、粮食、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剖析了水‒粮食‒能源协同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针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下水‒粮食‒能源协同安全的“四化一创”保障战略框架。研究建议,重视水资源在纽带关系中的核心作用,实现水资源支撑作用最大化;将能源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最大化;强化农业用水支撑,实现粮食安全保障作用最大化;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粮食、能源对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干扰的最小化;加强基础科技研究,发展水‒粮食‒能源安全保障技术。
姜珊王建华王建华朱永楠刘合朱永楠黄洪伟
关键词:黄河上中游安全保障
基于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的黄河上中游水风光资源评价
2023年
黄河上中游地区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为高质量推动黄河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了基础条件。分析了黄河上中游生态环境条件、土地资源条件、水能资源条件,围绕调节能力强的水电站周边地区,开展风能资源、光能资源评价,提出风能资源、光能资源地理分布规律和开发潜力,为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布局以及多种能源互补研究提供支撑。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多种类型环境敏感区,土地资源中草地面积最大,其次为耕地面积;上游的宁木特、茨哈峡、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水电站,中游的碛口、古贤、小浪底水电站调节能力强,在相应河段具有龙头作用;上游龙羊峡及以上河段、黑山峡河段风光能资源最好,中游河段自上而下风光资源条件逐步变差,风能资源开发潜力3.75亿kW,光能资源开发潜力15.82亿kW。
张权姜勃唐梅英王珈珞卢慧
关键词:水能资源风能资源光能资源黄河上中游
黄河上中游流域蒸散发估算及其归因分析
蒸散发是连接水循环、碳循环和能量循环的重要部分,是水量平衡的重要损失通量,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还会影响气候变化。被认为是获取高精度蒸散发数据的遥感产品由于常使用的模型在输入和假设等方面不同,不同产品的结果存...
刘杰
关键词:黄河上中游数据融合归因分析
黄河上中游年输沙量变化的驱动力分析与趋势预测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黄河上中游的土壤侵蚀仍较为严重。水土流失是影响黄河干流输沙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黄河上中游输沙量变化的趋势与规律,探究输沙量变化与自然因素和...
吴晶晶
关键词:输沙量黄河上中游
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效益监测国家报告》发布 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总价值量大幅增加
2023年
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已有多年,其生态效益价值如何?社会经济效益是何水平?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中扮演何种角色?一直以来,这些问题都未有翔实的数据支撑。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效益监测国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上述问题都有了答案。《报告》显示,天保工程实施后,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修复生态效益年总价值增加4943.88亿元,为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生态基础。
丁瑶瑶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价值量黄河上中游天保工程
针对黄河上中游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人工海水配比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对黄河中上游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人工海水配比方法,针对黄河中上游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人工海水组成成分为:氯化钠6‑8g、七水合硫酸镁1‑2g、六水合氯化镁1‑2g、二水合氯化钙0.2‑0.5g、氯化钾0.05‑0.3...
宋国林刘哲王建福康玉军张瑞祺权金强

相关作者

夏权
作品数:27被引量:12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河上中游 OLR 降水 旱涝变化 春霜冻害
陈少勇
作品数:108被引量:1,153H指数:23
供职机构:白银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 降水 气候变化特征 OLR
李艳
作品数:130被引量:492H指数:1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低温雨雪冰冻 寒潮 呼吸系统疾病 降水 大气环流
潘威
作品数:37被引量:183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清代 黄河 气候变化 台风 汛期
赵广举
作品数:114被引量:1,315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研究主题:黄土高原 径流量 径流 黄河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