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326篇“ 黄淮“的相关文章
黄淮海夏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
2025年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夏玉米播种面积1.8亿多亩,占全国玉米总面积的35%以上,是最大的夏玉米产区。该区域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种植密度偏低、生产管理粗放、水肥利用率低和生产逆境频发等问题,本技术以密植高质量群体构建和水肥精准调控为核心,集成各项关键技术措施,实现“保苗齐、促株健、提穗数、增粒重”全程调控,为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构建了全链条、多环节、综合性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杨久涛刘光亚韩伟任佰朝国栋姜雯彭科研
关键词:高产技术玉米主产区种植密度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黑胚病抗性研究
2025年
本研究旨在了解黄淮麦区主要栽培小麦品种的黑胚病发病情况及抗性表现。通过收集该地区33个小麦品种的种子,统计了不同品种籽粒的黑胚率、病粒率,分析了病情指数,并对其黑胚病抗性进行了分级。研究发现,不同供试小麦品种(系)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各小麦品种黑胚率在6.17%~63.17%之间。‘百农607’、‘百农207’、‘山农17’、‘山农116’、‘伟隆169’和‘新麦45’的籽粒黑胚率低,病情指数轻,均为小麦黑胚病轻感类型;‘周麦36’、‘周麦28’、‘高麦6号’、‘囤麦127’、‘安科1602’和‘矮抗58’籽粒黑胚率高,病情指数重,均为小麦黑胚病高感类型。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该地区小麦种植提供了关于品种选择和病害管理的重要信息,有助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减少黑胚病的发生,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李新华张珂欧行奇王紫娟欧阳娟张帅垒
关键词:小麦品种黄淮麦区病情指数抗性表现
黄淮海地区粮豆轮作下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路径
2025年
粮豆轮作具有培肥地力、防治病虫害和提高种植效益等优势。本文基于黄淮海地区粮豆轮作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其大豆单产提升技术路径。包括深耕深松,以消除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倒伏能力强且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采用精甲·咯·嘧菌等药剂拌种,以促进大豆苗壮,降低苗期病虫害发生概率;依据大豆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气候条件确定种植密度,播种时保证种子分布均匀;适时浇好“三水”(播种水、开花结荚水和鼓粒水),以调节田间小气候,改善通风透光性;以控氮、稳磷和增钾为原则,合理施用基肥、种肥和追肥;根据田间虫害发生特点,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综合防治点蜂缘蝽、蚜虫和烟粉虱等虫害;考虑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选择脱粒、分离和清选性能好的收割机适时收获。本文为进一步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蔡合军翟兰勤申庆航曹建桥
关键词:大豆深耕深松机械化收获
黄淮海玉米新品种沃优26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5年
沃优261是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提升籽粒容重为核心目标,通过自选系M001与F198组配,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玉米新品种。沃优261生育期为102.2 d,比对照郑单958早熟1.0 d。该品种株型紧凑,穗长筒形,籽粒黄色,粒型半马齿,百粒重31.9 g,容重794 g/L。2021-2022年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海夏玉米生态类型区品种区域试验,2022年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海夏玉米生态类型区品种生产试验,于2023年通过国家审定。通过对沃优261的选育背景、育种过程及特征特性的分析,探讨了其在黄淮海生态区的适应性和种质资源创新对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意义。
申炳涛朱伟岭薛卿瑶
关键词:玉米选育栽培技术黄淮海地区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影响的HP滤波法分析
2025年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因素对黄淮海地区粮食单产长时间序列的波动性影响。【方法】基于1949—2021年黄淮海地区小麦和玉米的单产数据,采用HP滤波法进行单产分离,得到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影响的长周期分量趋势单产,及受气候变化引起的短周期分量气候单产。【结果】对比实际单产数据,HP滤波分离得到的趋势单产与作物实际单产具有相似的年际变化特征,趋势单产变化更为平滑,波动幅度小于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年际波动幅度最大,其变化情况直接影响当年实际单产;气候单产对实际单产的影响分为正反两方面;不同作物同一年份受气候单产影响程度不同。【结论】尽管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但是在长期层面来讲,小麦和玉米的单产主要受种植技术、作物品种改良、数智化技术等科学技术发展因素的影响。
荣越黄高彦马恒运
关键词:黄淮海地区气候变化HP滤波法
黄淮南片小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和抗病性的综合分析
2025年
黄淮南片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种植区,以2022—2023年国家小麦良种联合攻关黄淮南片水地组生产试验的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通过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生育期等9个主要农艺性状和籽粒产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等6个主要品质性状,并对其抗病性鉴定结果进行赋值和量化评分。结果表明,产量的变化范围为8302.50~8617.50kg/hm^(2),变异系数为1.12%,H′为1.87,产量三要素的协调性提高。主要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1.50~1.97,其中容重的H′最低,穗粒数的H′最大。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4.95%~75.52%,H′的范围为1.36~1.98,其中稳定时间的H′最小,蛋白质含量的H′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609),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生育期与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茎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最高茎数、有效穗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与拉伸面积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成穗率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4061%,可以解释小麦农艺性状、品质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对条锈病、纹枯病综合评分分别为4.42、8.42,抗性在中感和慢之间;对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的综合评分分别为6.74、7.79、8.84,抗性在高感和中感之间。参试的小麦品种(系)抗性评分范围在28~52之间。有8个品种(系)(42.10%)的条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叶锈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白粉病病抗性,2个品种(系)(10.50%)的纹枯病抗性,3个品种(系)(15.80%)的赤霉病抗性均达到慢及以上抗性水平,没有对病害达到免疫的品种(系)。参试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表现为明显的相关性,对条锈病、纹枯病的抗�
薛志伟朱高纪杨春玲
关键词:黄淮南片农艺性状抗病性综合评价
黄淮海地区大豆新品种(系)对5株大豆疫霉菌的抗性分析
2025年
为了解黄淮海地区大豆新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主要病原菌大豆疫霉的抗性情况,基于2020—2023年黄淮海大豆联合鉴定试验疫霉根腐病鉴定报告,分析报告中的568个大豆新品种(系)对5个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并进行大豆种质抗病基因推导,统计地理分布情况。经过分析得出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系)对5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抗性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23年筛选出的抗4~5个菌株的大豆新品种(系)数量占比已高达55.43%。2020—2023年全抗5个菌株的新品种(系)有87个,占鉴定总数的15.32%,河南省的数量最多,占31.03%。剔除掉105个未进行抗病基因推导的大豆新品种(系),剩余的463个新品系对5个菌株共产生29种反应型,来源于北京的新品种(系)所含抗病反应类型最丰富,有25种;有284个新品种(系)产生的22种反应型尚无法推导出已知的抗病基因,推测可能含有新的抗病基因或抗病基因组合。本分析结果可为抗病品种得选育提供数据参考。
韩昕君傅豪周扬高杉李志辉
关键词:疫霉根腐病大豆种质资源黄淮海地区
黄淮海夏玉米区试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检测
2025年
利用自然诱发结合人工接种的鉴定方法,对2020、2021和2023年2468份玉米品种进行南方锈病田间抗性鉴定,对2023年表现中抗以上的439个参试品种进行RppC和RppK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高抗和抗病品种的比例从0.59%、6.46%(2020年)提高至2.99%、7.2%(2021年)和3.33%、13.13%(2023年);感病品种占比较高,3年占比分别为53.74%、38.99%和29.5%。439个参试品种中的221份携带RppC抗性基因,占50.34%;209份携带RppK抗性基因,占47.61%;有75份同时携带RppC和RppK基因,占17.08%;有84份未检测到RppC和RppK抗性基因,推测可能携带其他抗性基因。综上,黄淮海夏玉米区新选育的玉米品种对南方锈病的抗性水平在逐步提高,抗性品种中以携带RppC抗性基因为主,育种上应加强RppK抗性基因的转移利用。
王新涛谢淑娜杜亚亭任玲玲张香粉陈威高宏伟段灿星郝俊杰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抗性抗性基因
黄淮地区露地甘蓝栽培技术
2025年
甘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两年生草本植物,营养丰富,是重要的蔬菜种类,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本研究详细介绍了甘蓝的品种,栽培季节,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提高甘蓝产量和品质的途径,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以期为黄淮地区甘蓝种植者提供参考。
王志华
关键词:甘蓝芸薹属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黄淮海南部地区夏大豆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2025年
大豆是保障国家粮油供应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物之一,对于我国农业和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逆境胁迫和氮素营养供应不足引起大豆早衰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大豆抗逆固氮防衰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该方案包括了耕作措施、优良品种选择、精准肥水管理、生物固氮强化、灾后补偿、病虫害防治等,旨在提高大豆的固氮效率、抗逆能力及防衰性能,从而实现大豆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
陈小飞金文俊雷伟侠孔令聪黄志平杜祥备
关键词:抗逆固氮防衰栽培技术

相关作者

黄淮
作品数:21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输电线路 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优化算法 DELAUNAY三角网 航拍图像
黄淮
作品数:12被引量:62H指数:1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甲皱微循环 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 医源性 肝外胆管 病因
黄淮
作品数:12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卒中 TIA 斑块稳定性 斑块 MRNA表达
黄淮
作品数:10被引量:6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预后分析 心肺复苏 细胞因子 心肺复苏后 脓毒症患者
黄淮
作品数:9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变传动比 齿轮机构 共轭曲线 机器人 相交轴